心学吧 关注:12,493贴子:95,739

对于“格物”之说一直有个疑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阳明说格物就是正事,正其不正以全其正。那么何为正何为不正?何为善何为不善?每次本以为自己做到善了,事后细思便发现还是有未尽处!我也如同薛侃一样就怕认贼作子,怕此心之良知认不真,被私欲遮蔽之时不能及时发现。阳明还说俟命便是还没见过面,既然没见过这本心,那做的哪件事符合本心哪件事不符合本心岂不是也不自知?总之离群索居之人,就怕走错了路,所谓是一步错步步错。功夫总找不到个下手处。求吧里大佬看到能指条大道!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1-05-23 21:52回复
    正要让良知来帮你正,让大我来帮你正,你只是愿意请他来帮你。而你的躯壳头脑判断正了与否都不是真的。大我有他的计划,帮你正事,所以你不需要再作计划安排,完全配合信赖就好。
    最后会认大我为我,良知是我的本能,就是认了本心。你本来就是本心,不用担心。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5-24 10:34
    回复
      2025-08-29 22:24: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有和楼主一样的困惑,若是有一个明确的现象做依据可能会好一些,正因为没用所以会时常怀疑,感觉书上说的对于自身总有未尽处,不能完全释然,不能完全得力,求教各位!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1-05-25 14:29
      回复
        现在说未见时,不能拿捏是不是合乎正。未发之中,应求未字,如今想求个中之功有舍本求末的病痛。事物来恐怕不能求个正,只是事物与心分作两事,如今要在心上用功只需要求个心上的工夫,不是求事物的工夫。人之私欲最易将事物与心横断分作两事,不是尽性至命之学。你能深思想来求道深切,心上用功自然一日千里。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05-26 21:56
        回复
          从特别明显特别含糊不得的地方开始呗。
          比如路边所有人都在闯红灯,你闯还是不闯,这是个问题。。。吗?不是,你心里有数。
          比如买东西老板多找了1块钱,还还是不还,你心里有数。
          ……
          再往后,比如看到小偷行窃,你喊还是不喊,你心里有数。
          其实都是一回事。


          IP属地:云南5楼2021-05-27 21:53
          回复
            怕吃水,所以不下水而想学游泳,此是你的可笑。
            阳明天资卓越,弟子也懂事,所以有些话对于我们来说未免难以理解。
            我请诸位且降一格,既不要把你当作阳明弟子,更不要把你当作阳明。你的资质根本就不配。
            这是什么意思?所谓:“正其不正以全其正”。
            这自然是你修行的最终目标,但对于当下的你来说,你根本就不需要去思考什么是“正”,什么是“不正”,因为你当前最大的修行问题是,就算把一个“虚假的正”摆在你面前,你也做不到!你连这个世界世俗公认的道德价值,你都不能完全遵守,你却再害怕你遵守了世俗道德你反而不道德,你配吗?
            以上的话未免严厉,但这确实是阳明吧、心学吧,大部分人的病痛。我且直白的告诉诸位,以你们的资质就别挑三拣四的了,先学会爬,再走路,再学游泳。差得十万八七里呢。阳明吃了多少苦头,你吃的多少苦头?
            好了,以上上一些情绪的话,下面简单地回答下你的疑惑。你最大的问题,你想得太多,却没有实际去做,所以你错过了阳明最根本东西,所谓:心即理,到底是什么意思?
            朱子学与阳明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对“心”的认识上!
            朱子学,大多以“知觉”训心,因此,“心”不过是“道理”的容器,看到某种“道理”觉得很对,所以把它们装在“心”里面。这便是朱子学的心,在这样的体系中,“心”自然有“合一”的时候,即“心”里面装的全是“道理”而无“私欲”,所以朱子学也可以讲,心即理,但是这样的一种心即理。
            而阳明学,不以“知觉”训心,而以“主宰”训心,所谓心即理,是指心能作为主宰决定自己的行为,而这样一种主宰的过程,就是天理。所谓“志率气”而不是“气率志”!所谓“致良知”
            你感觉,这有什么难?你还在纠结,心主宰自己的行为就一定是正确的?那是你根本就没有作为一个心学弟子,认真的实践并且反省过!
            我且反问你一句,你的心,觉得一件事情是正确的,你就一定能做到这样的事情吗?
            当今天下人,大部分人都会觉得,说谎话是错误的,可谁能保证自己在这样一个观念树立起来的时候,一辈子不说话谎话?(这只是一个例子)
            或许阳明能,或许阳明的弟子能,但是你扪心自问,你能吗?事实上,阳明作为将军玩兵者诡道,骗人的话还少了?
            那么如何理解,这样一种情境,如何理解这样一种不得已的行为?如何理解,人活在这个世上,就不得不犯错!
            当你有这样的疑惑的时候,你才算是模糊地看到修行的门径在哪里。而不是在那问,什么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蠢不蠢!
            你以为阳明说心即理,就是你心里面想什么,什么就是对的?根本就不是这么个理解的路径。因为你根本就没踏实的去“慎独”过,没有真正的去“事上磨练”过。
            你的心想过,我想睡个懒觉,我想玩游戏,我想放纵,你确实做到了,但你也不要忘记,你的“心”也或许曾想过追求卓越,追求崇高,追求上进,可你从来就难以做到!
            当你真正的意识到,你的“心”从来就没有“主宰”过你的行为,你才能明白什么叫做“正其不正以全其正”,什么才叫做心即理。
            你吃的苦,比阳明吃的苦,算个什么?在那“矜持”个什么?


            IP属地:贵州8楼2021-05-28 00:22
            收起回复
              大公无私,无私而正。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05-31 12:40
              回复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恶之与善,不取不舍,亦不染著。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21-06-28 09:58
                回复
                  2025-08-29 22:18: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凡人不能全知,但是不可能全不知。致良知只就自己良知分限处致将去,此外别无他法。功夫日久,则良知日明,学不躐等。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1-07-31 13:12
                  回复
                    如果此心要闯,此心不还,此心不喊,此心还能称之为理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1-08-03 14:56
                    回复
                      何为正?
                      此处回复能把楼主问题看的明白,理解到位,便是我当下此楼的正。
                      依着楼主此刻的认知度,循序渐进的讲,便是正。
                      依此类举,临事时能不加杂个人情绪或主观臆断,便能看到事物的真正面目,此时的视听,皆是正。无需再另外寻一个什么唤做“正”的东西出来。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1-08-05 22:21
                      收起回复
                        正就是仁义礼智信,是天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1-08-30 09:53
                        回复
                          已经要见功夫了,知善恶时就是良知发觉,这时就是你自己去为善还是为恶了,为善则是格物,去私欲,则良知就涨一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良知愈发真,就不会有其他的怀疑和困惑了;就怕你在做完一件事后开始怀疑自己当时的善不是真善,那你的良知也会愈发被遮掩,经历的越多,越会困惑,因为当你怀疑为善这件事时,就已经是被私欲障壁了,且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良知,久了自然光明无碍!


                          15楼2021-09-15 19:53
                          回复
                            心有疑惑,诚心求教,何有不正处?三岁既用,七老八十不明。非要别人说出一个正来,便是过了,哈哈,潜心处皆有功夫。便是正其不正以全其正,周流不息的,便是你我良知。说他人没资格的那位,楼主其实很用功啊,各自求全吧,夫子,阳明均欲无言,实在不敢存私,此等功夫,那是单靠脑子一想能通?事事处处,反求于己,反观其心,几近于道了啊。


                            IP属地:江苏17楼2021-09-27 19: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