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小孩教育是门学问,我也正在摸索中,在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环境因素中,其实最最最重要的是家庭因素,其他因素都是次要的。举例:我小孩在蔡家人民路小学读书,本着不加重孩子负担的原则,基本不补课,也不要求过多,只要求不在学校调皮捣蛋请家长就行,就这样一到五年级小孩成绩中下游,到去前年六年级我才开始抓学习,亲自辅导,一举被兼善本部录取,班上被录取的才5人,今年在兼善本部读初一,我还是不管,结果成绩就在倒数几名里游荡,我意识到还是不能以为进了尖子班就可以偷懒,这个月开始才又开始抓学习,亲自辅导了,从这一两个星期看来,孩子精神面貌和学习态度大有改观。我想说的是家庭因素真的是第一要素,即使你读巴蜀,附中,家庭管不好,别指望孩子有多好,孩子的比拼实际上比拼的是家长的眼界与格局。
对于学校我到觉得是其次了,如果一三八中,巴蜀,附中这些不掐尖,专挑好苗子,他们到底能好到什么程度就不知道了。
公租房学习差的没人管教的有,学习好的我也见得多,哪个地方都是这样,如果非要给公租房的打上标签,认为不配和自己的孩子一起上学,那就是家长的格局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