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话说回来,往往最“经典”的销售案例却是通过最简单的销售策略来实现的,比如中关村某销售将一个几十元鼠标卖到一万余元的经典案例,便是信口开河,玩笑似的报出了一个价格,没想到顾客(前提是非常有钱)信以为真,以为能给自己办公游戏带来多么大的变化,最终才成就了一段另类“传奇”。>>
每天都在欺骗消费者和所带来的良心的谴责中渡过,我压力很大。
在这两年里,我如果想保证每个月3000元以上的收入,必须要为公司创造2万元以上的利润。房租扣除700元,吃饭扣除700元,一半的收入没有了。在骂声中渡过了一两年,我却始终一无所有:房子、车子、票子等已经成为了火柴昏黄光线中的烤鸭。现在的我依然蜗居在不足10平米的小巢里,每天撕破脸皮的大声招揽顾客,每天工作长达10小时,每天像罐头里的沙丁鱼中一样挤公交上班,每天吃着不堪忍受的垃圾食品……而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未来更是让我喘不过来气,我真的很累。
在这两年中,身边的同事始终在不停的变换,在一个店面工作时间超过一年的在中关村卖场里绝对凤毛麟角。“小强,忍忍吧,这个社会就这样,你不骗别人你就一无所有。”——总店长的这句话虽然是某次酒后告诉我的,但是我却深深的记住了,每次想起这句话心中都会泛起一阵悲凉,欲哭无泪。
那么,每天都在无数骂声中渡过的我们,作为消费者的你真的了解吗?
也许,过多的抽象的文字描述已是多余,也许用几张图片表现则更为简洁直观。
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了几年的我,还能对生活有多大的信心?今年,在家人的帮助下,我在老家县城开了一个小型服装店,也顺利相亲成功。现在,是和中关村说再见的时候了。>>
小强走了,但是数以千记的“村里人”还在大声吆喝,中关村依然存在。领导说这叫劣币驱逐良币,谁不想做良币立牌坊?但身边都是劣币,被驱逐是必然的结果。
但是“小强们”不仅仅存在于中关村,探讨这个话题,也许我们该对IT界和经济界等做一定的了解。
前不久,笔者在同事的推荐下拜读了《魔鬼经济学》这本著作,其中揭示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普通人的印象中,贩毒往往是一本万利的工作,一些大毒贩的资本甚至富可敌国。但是事实上,在20世纪90年代,这个可卡因生意如火如荼的时期,美国很多毒品贩子却被迫和自己的妈妈住在一起,原因就是他们付不起房租,买房子对她们更是一个不可企及的梦想。
事实总是惊人的相似:毒品巨头富可敌国,底层毒品贩子却只能和妈妈住在一起;沃尔玛是世界上最大的超市,但是其一个普通的卸货工工资却少的可怜;麦当劳拥有无数的连锁店,但是一个点单员的日子却好过不到哪去;戴尔、苹果、联想等IT公司的老总们风光无限,完全可以躺在钞票中睡觉,但是底层卖场的一名促销员只能像前文中的小强一样生活……
没办法,整个社会就是一个金字塔形结构,处于底层的小强们只能仰视塔尖乔布斯、柳传志们,底层?在相对这些上位者,中关村的小强也许连底层的算不上,顶多算金字塔下面的下面的下面的一颗尘埃。
但小强总是期待明年自己能爬到店长的位置或者创业当老板,这就是他们依然在IT卖场中卖力吆喝中的原因,处于塔尖的乔布斯、柳传志们生活是否如意大部分人都心里有数,那么处于中层的中关村小公司老板们好过吗?
“最艰难的时候,中关村有一半以上的公司在亏损,但是大家都在死扛,都希望自己成为第一个扛过这个冬天的胜利者。”——吴霆如是说,现在的他手下有七八个员工,由于实力偏弱,以炒货(倒卖产品赚取差价)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