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吧 关注:8,183贴子:68,450
  • 3回复贴,共1

《兵论、将论篇》——清代王源撰(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兵论》,清代王源撰。
  王源,字崑绳,一字或庵。大兴县人,康熙朝举人,少喜言兵,曾随魏禧云游谈兵。晚年事颜元。著有《易传》、《评春秋三传》、《平书》、《文章练要》、《舆图指掌》、《兵论》等。善以古文作兵法。
  (转):
  《兵论、将论篇》(一)
  古者论将者详矣,余有加于古,余不能也。余不能加于古,余何论?
  孔子曰:天下之理同归而殊同。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余之论盖取其殊者同之,博者约之而已。
  作将论:
  得人心者,将之本也;
  明号令,信赏罚者,将之权也;
  知已知彼,所以料敌而审势也;
  奇正者,将之所以动必胜出无穷也;
  任天下之智勇,驱以朮而尽其才者,将之用也;
  明乎山川、城邑、险夷丶远近之形者,将之所以争先处强,避患而趋利也。
  自固者,所以立身于不败也。
  阵法,所以为节制;
  械器,所以利用也。
  间,所以离敌之交也;谍,所以先知而预备也;止齐,所以更战而迭休也。
  忠、义、廉、耻、利、名者,将之所以激厉三口车而作其气也。
  得人心奈何?胜生于勇,勇生于气,气生于心。
  古之良将,必与士卒均饮食,共安危,轸其疾病劳苦,恤其死伤如父子。
  其其众冒白刃,蹈水火,唯将所指,如水趋下。
  故不得其心而得其死力者,未之有也;不程其死力而致胜者,未之有也。
  明号令,伩赏罚,奈何?分数有部伍,统制有偏裨,防奸有禁令,相保有连刑,号招有笳笛,进止有金鼓,指挥有旗幡。
  乱行者,杀无赦;喧哗奔北,委器甲者,杀无赦;杀掠攘夺燔毁者,杀无赦。
  下犯令,上连坐;上阵亡,下连坐。
  不听笳笛、金鼓\旗幡之号者,杀无赦。
  而出奇计破敌,先登陷阵完城坚壁垒者,各以轻重受赏。
  当赏,贱以必赏,怨仇亦必赏。此赏罚之大较也。
  人心得,号令明,赏罚信,可以应敌而无难矣。
  (楼下续)


IP属地:四川1楼2021-05-12 12:24回复
      《兵论、将论篇》(二)
      敌强,骄之;敌弱,陵之;敌治,下之;敌乱,覆之;敌实,待之;敌虚,乘之;敌智,备之;敌愚,诈之;攻守,因乎敌之形;缓急,因乎敌之势;奇正,因乎敌之情。
      何谓奇正?曰难言也,不可胜穷也。
      行阵营垒则严固,坐作进退则安以重,运筹定策则慎以周。
      不用诈谋,由险道纵绥,不及五步六步一止齐,五伐六伐一止齐,是为正兵。
      或掩旗息鼓以误之,或变易服色以乱之,或伏于草莽山林以陷之,或设利以饵之,或佯北以诱之,或从间道疾趋、掩其不备而袭之,或击其西而声东以乖之,或形诸此而出彼以罔之,或以骁骑掠其旁,掩其后以摧之,或诈降、或内间,从中以溃之,或断其归路饷道以困之。不以常规,不由轨道者,奇兵也。
      然此乃以正为正,以奇为奇耳。
      若夫以正为奇,则形虽不正而实奇;
      以奇为正,则形虽奇而实正。
      恍惚变幻,如雷电鬼神,使敌不知吾奇之所在、正之所在。
      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动必胜而出无穷。
      天下有造百尺之楼而自为之者乎,必以工。工师有不假一人而自为之者乎,必有匠。
      使为将不任天下之智,而曰吾智;不任天下之勇而曰吾勇,则何异为百尺之楼者之不以工。而工师不以匠乎!
    是故任天下之智勇,其朮有四:
      一曰知,
      二曰任,
      三曰利,
      四曰权。
      知者结其心,任者展其才,利者遂其欲,权者据其变。
      知者感之,任者劝之,利以用之,权以善之。此用人之术也。
      虽然有权焉,苟利而辟害小人耳。
      善将者既尝有以试之,则阳示以赤心,而阴之以备;
      明假以事权,而暗防其变。
      可用用之,不可用则杀之而已。
      所谓任天下之智勇,驱以朮而尽其才者盖如此。
      有天下之形势,有一方之形势,明乎天下之形势,可以争先而处强;
      明乎一方之形势,可以避患而趋利。
      广储蓄,修城堡,据险阻,谨烽堠,自固之朮也。
      步骑道尾分合,阵法之要也。
      阵法,奇正之所寓;地形,奇正之所生。
      而自固之朮,则兵之有正而无奇也。嗟乎!为百尺之楼者将,而工师,智勇之士也。
      匠者,士卒;而斧斤,器用也!
      器用不利,乌可以杀敌敛胜哉!
      (楼下续)


    IP属地:四川2楼2021-05-12 12:27
    回复
      2025-11-08 04:57:4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兵论、将论篇》(三)
        武刚鹿角,御奔冲也;老盾旁牌,蔽矢石也;夷矛突骑,陷坚阵也;长刀巨斧,斩马足也;弓矢劲弩射疏远也;筅御也;棒击也;镖掷也;镗钯,击且刺也;鸟枪,射命中,力洞甲也;
        火箭电发而霆击也;六合竹烦,工省而力大也;佛狼九子,迭相为用也;喷筒,火樯帆也;虎蹲御大队,地雷崩崖裂石,忽不知其所自也;无敌神飞,守城覆众也;行马蒺藜,止车御骑也;云梯飞楼,望远守势也;钩援临冲,蚁附登城也。
        故曰:兵不完利,与徒手同;甲不坚密,与袒裼同。
        五兵犀利,战之宝也。
        然使卒不服习而技不精,与不利者又奚异哉?
        敌之所当间者三,曰:
        良将也,谋臣人,与国也。
        其所以间之者亦三,谗其害于彼,诬其贰于我,贷其权奸佞幸而使之自相离于内。
        烛之武之间晋,韦孝宽之间斛律光,所谓谗其害于彼者也;
        汉高祖之间范增,岳忠武之间刘豫,所谓诬其贰于我者也;
        秦赂后胜以间五国,越赂宰嚭以间子胥,所谓货其权奸佞幸,而使之自相离于内者也。
        用间之朮如此。而谍则侦其事反报而已。
        凡战之道,不止则不齐,不齐则不整,不整则乱,乱则败。
        故善战者必止以齐之,节以一之。
        前者战,后者备;后者进,前者休。
        是以终日战而力不竭,斗虽乱而法不乱。
        故曰:五步六步一止齐,五伐六伐一止齐者,正兵也。
        凡战之道,必结人心以养其气。
        然心有时而怯,则又作其气以励其心。
        是故作之以忠义,而人知劝;作之以廉耻,而人知愤;作之以名利,而人知贪。
        劝则不恤其身,愤则不顾其死,贪刚不计其害。
        此三者,将之微权也。
        故曰:将之所以激厉三军而作其气者,此也。
        《兵论、将论篇》终。


      IP属地:四川3楼2021-05-12 12:30
      回复
        演战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7-01 18: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