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8日,潘正权接到电话,什邡市防震减灾局报告什邡市马井镇万春社区部分居民家中的压水井自2007年12月起,井水出现青霉素味道。3月21日,又接到什邡市隐丰镇湔江村2组、6组村民同样情况的报告。
潘正权与德阳市防震减灾局考察组,在什邡市马井镇万春社区现场看了五口压水井,在什邡市隐丰镇湔江村看了三口压水井。现场压出的水无色,但稍后水色会略带黑黄,加入茶叶后会变成深咖啡色。据了解,该区域内并无化学污染源存在。
潘正权分析认为,“什邡—新场隐伏断裂带”通过该区域,此次出现的异常水井均分布在该断裂带附近,是隐伏断裂活动引起地下物质上逸,致使井水变色变味,属于地震宏观异常。
潘正权上报四川省地震局,得到答复:“你们自己化验一下吧。”4月15日,化验结果出来了——重金属锰超标。
四川省地震局那边还是没有消息。
“万一出了问题算我头上怎么办?”他想起唐山地震前,时任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京津组组长的汪成民,在局长刘英勇门上贴大字报汇报震情的故事。
2008年4月16日,潘正权以德阳市防震减灾局2008年18号红头文件形式报送这一宏观异常,文件同时送达中丨共德阳市委、市人大、市政丨府、市政协等30个单位,并抄送四川省地震局。
4月29日,德阳市防震减灾局会商后认为,“全川一年尺度GL值扫描在马尔康—小金间出现异常”,“b值扫描在得荣、木里、永仁(云南)之间出现异常”,“结论:GL值异常区,背景4.5-5.0级,b值异常区5.0±。”
4月30日,德阳市防震减灾局填写了正式的“会商登记表”。按程序上报四川省地震局地震预报研究所。
汶川震后,6月12日,四川省地震局下半年趋势会商会上,大家都不发言,主持者就安排潘正权第一个讲。据潘正权向本刊记者回忆,他在发言中说震前有情况,宏观也有,微观也有,“我也填了会商意见卡。我在不得已情势下,以文件形式把出现的宏观异常情况报给德阳市30个部门。震前,省局也知道我们有异常。”
会上,四川省地震局的一位人士说,“潘正权,你是提过意见,但你说的是五级,和八级相差三级。”
潘正权大声说,“总比你们不划圈圈,连个龙门山监视区都不画好些吧!我是黑屋子摸门,起码说有地震,你们这有都没有。”
潘正权对本刊记者说,“有的专家们老说准确,要啥子准确?原因都不清楚的东西。地震预报,就是在黑屋子里摸门。老是对我们苛求,要准确、要准确。我的预报就是震级小一点,总比你们连危险区的圈都不划,准确到哪儿去罗!”
震后的沉默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1秒,在家中伏案修改论文的李有才突然感觉上下震动,不一会又变为水平方向摆动,从事地震研究46年的他第一反应是:地震!
“这次震动持续的时间特别的长,据粗略估计时间可达100秒左右,这表明是一个很大的地震。”他回忆道。
大地停止了震动,李有才随即下楼,骑上自行车向四川省地震局办公大楼奔去,大街上站满了男女老少。
李有才向本刊记者回忆,到了地震局二楼的震情值班室,他询问,“这次大地震震级具体是多大?”
值班员答,“8.0级。”
他又问,“这次地震震中位置在哪里?”
值班员答,“微观交汇震中是在汶川映秀,现在通讯已经断了……”
晚饭后,李有才又回到地震局,会商室快坐满了,会议主持人是一位女士,她介绍地震的主要参数。
她说,这次大地震没有作出中期、短期和临震预报,事前未收到任何单位和个人的短临预报卡片,事前也没有发现明显的短临前兆异常。
此时,会议室里不少人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有人说:简直没想到会发生这么大的地震!更没想到会在这个时候发生这么大的地震!
李有才没说话,静静地听着,看着。
随即他起身,独自一人离开了地震局会商室,在楼下骑上自行车回到了住处,进门时他注意到时间是:22点35分……
据新华社消息,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在“5·12”地震中受损严重,六日后险情基本排除。
紫坪铺库容11.2亿立方米,震前实际蓄水3亿立方米。2001年开始建设的大坝,批准的抗震烈度是7度,后来实际建设中抗震烈度提高到8度。汶川大地震震中烈度为11度。
李有才还记得2003年11月22日,时任中国地震局局长的宋瑞祥,在四川省地震局职工大会上的讲话:
“我觉得搞地震预报的,说得不好听有点像搞中医的,越老,给人的信心感觉就不一样,所以在地震预报方面,我们要重视老专家的意见,因为地震预报现在还不过关,凭他们长期积累的经验就可以感觉到,就可以作出一个判断,就可以看到地震的发展趋势,所以我希望大家既要积极地探索,又要发挥老专家的作用,把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