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梳理一下关东起兵的时间
190年正月 关东州郡起兵,汉少帝被杀,酸枣会盟
【东郡太守桥瑁诈作京师三公移书与州郡,陈卓罪恶,云"见逼迫,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患难。"】
【及闻东方兵起,惧,乃鸩杀弘农王,欲徙都长安。】
【董卓杀帝,图危社稷,洪说(张)超曰:"明府历世受恩,兄弟并据大郡,今王室将危,贼臣未枭,此诚天下义烈报恩效命之秋也。今郡境尚全,吏民殷富,若动枹鼓,可得二万人,以此诛除国贼,为天下倡先,义之大者也。"超然其言,与洪西至陈留,见兄邈计事。邈亦素有心,会于酸枣】。
酸枣的人员主要有【兖州刺史岱、豫州刺史孔伷、陈留太守邈、东郡太守瑁、广陵太守超等,纠合义兵,并赴国难】
不过我认为酸枣会盟时刘辩还未死,不同的资料留下的都是山东起兵在先,董卓杀人在后,【董卓杀帝,图危社稷】是后世给臧洪加上的理由,臧洪自己的话,以及酸枣的誓词都没有提到董卓杀帝,在酸枣之前也没见其他义兵记载,臧洪说的话是天下倡先,那么酸枣起义=关东起兵的开始,从时间线上,如果是刘辩死——消息传到山东——张超从广陵到陈留,那怎么着也得到下个月了。
所以就是两种可能,一,桥帽诈书后有其他山东地区起兵,随后酸枣起兵,二月或者三月。二,正月酸枣最先起义
二月 董卓迁都长安
【丁亥,迁都长安。董卓驱徙京师百姓悉西入关,自留屯毕圭苑。】
三月,汉献帝到长安,袁隗一家被杀,韩馥同意袁绍起兵
【戊午,董卓杀太傅袁隗、太仆袁基,夷其族。】
【馥字文节,颍川人。为御史中丞。董卓举为冀州牧。于时冀州民人殷盛,兵粮优足。袁绍之在勃海,馥恐其兴兵,遣数部从事守之,不得动摇。东郡太守桥瑁诈作京师三公移书与州郡,陈卓罪恶,云"见逼迫,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患难。"馥得移,请诸从事问曰:"今当(应该)助袁氏邪,助董卓邪?"治中从事刘子惠曰:"今兴兵为国,何谓袁、董!"馥自知言短而有惭色。子惠复言:"兵者凶事,不可为首;今宜往视他州,有发动者,然后和之。冀州於他州不为弱也,他人功未有在冀州之右者也。"馥然之。馥乃作书与绍,道卓之恶,听其举兵】。
【是时,豪杰既多附绍,且感其家祸,人思为报,州郡蜂起,莫不以袁氏为名。韩馥见人情归绍。忌其得众,恐将图己,常遣从事守绍门,不听发兵。桥瑁乃诈作三公移书,传驿州郡,说董卓罪恶,天子危逼,企望义兵,以释国难。馥于是方听绍举兵。乃谋于众曰:"助袁氏乎?助董氏乎?"治中刘惠勃然曰:"兴兵为国,安问袁董?"】。
从韩馥的记载来看,韩馥听任袁绍起兵的前提一是他不能当发动着,其他州郡先来。二是他挡不住袁绍了
袁绍的盟主有部分原因是大伙因为打着他的旗号带来了家祸,而他那个时候在被韩馥关着。证据就是袁绍歃盟时,朝廷已经西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