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吧 关注:3,018贴子:28,631
  • 36回复贴,共1

袁绍与冀州十郡守相歃盟起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度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5-09 07:43回复
    献帝春秋曰:绍合冀州十郡守相,众数十万,登坛歃血,盟曰:‘贼臣董卓,承汉室之微,负兵甲之众,陵越帝城,跨蹈王朝,幽鸩太后,戮杀弘农,提挈幼主,越迁秦地,残害朝臣,斩刈忠良,焚烧宫室,蒸乱宫人,发掘陵墓,虐及鬼神,过恶烝皇天,浊秽熏后土。神祇怨恫,无所凭恃,兆人泣血,无所控告,仁贤之士,痛心疾首,义士奋发,云兴雾合,咸欲奉辞伐罪,躬行天诛。凡我同盟之后,毕力致命,以伐凶丑,同奖王室,翼戴天子。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5-09 07:44
    回复
      这个誓约提到了朝廷已经迁到了了秦地,又提到残害忠良,由于汉献帝在长安登堂和袁隗遇害时间十分接近,所以冀州组联盟很可能是190年三月以后的事儿
      那之前袁绍只是酸枣遥推的空头盟主,还处于韩馥的监视下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05-09 07:49
      回复
        大致梳理一下关东起兵的时间
        190年正月 关东州郡起兵,汉少帝被杀,酸枣会盟
        【东郡太守桥瑁诈作京师三公移书与州郡,陈卓罪恶,云"见逼迫,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患难。"】
        【及闻东方兵起,惧,乃鸩杀弘农王,欲徙都长安。】
        【董卓杀帝,图危社稷,洪说(张)超曰:"明府历世受恩,兄弟并据大郡,今王室将危,贼臣未枭,此诚天下义烈报恩效命之秋也。今郡境尚全,吏民殷富,若动枹鼓,可得二万人,以此诛除国贼,为天下倡先,义之大者也。"超然其言,与洪西至陈留,见兄邈计事。邈亦素有心,会于酸枣】。
        酸枣的人员主要有【兖州刺史岱、豫州刺史孔伷、陈留太守邈、东郡太守瑁、广陵太守超等,纠合义兵,并赴国难】
        不过我认为酸枣会盟时刘辩还未死,不同的资料留下的都是山东起兵在先,董卓杀人在后,【董卓杀帝,图危社稷】是后世给臧洪加上的理由,臧洪自己的话,以及酸枣的誓词都没有提到董卓杀帝,在酸枣之前也没见其他义兵记载,臧洪说的话是天下倡先,那么酸枣起义=关东起兵的开始,从时间线上,如果是刘辩死——消息传到山东——张超从广陵到陈留,那怎么着也得到下个月了。
        所以就是两种可能,一,桥帽诈书后有其他山东地区起兵,随后酸枣起兵,二月或者三月。二,正月酸枣最先起义
        二月 董卓迁都长安
        【丁亥,迁都长安。董卓驱徙京师百姓悉西入关,自留屯毕圭苑。】
        三月,汉献帝到长安,袁隗一家被杀,韩馥同意袁绍起兵
        【戊午,董卓杀太傅袁隗、太仆袁基,夷其族。】
        【馥字文节,颍川人。为御史中丞。董卓举为冀州牧。于时冀州民人殷盛,兵粮优足。袁绍之在勃海,馥恐其兴兵,遣数部从事守之,不得动摇。东郡太守桥瑁诈作京师三公移书与州郡,陈卓罪恶,云"见逼迫,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患难。"馥得移,请诸从事问曰:"今当(应该)助袁氏邪,助董卓邪?"治中从事刘子惠曰:"今兴兵为国,何谓袁、董!"馥自知言短而有惭色。子惠复言:"兵者凶事,不可为首;今宜往视他州,有发动者,然后和之。冀州於他州不为弱也,他人功未有在冀州之右者也。"馥然之。馥乃作书与绍,道卓之恶,听其举兵】。
        【是时,豪杰既多附绍,且感其家祸,人思为报,州郡蜂起,莫不以袁氏为名。韩馥见人情归绍。忌其得众,恐将图己,常遣从事守绍门,不听发兵。桥瑁乃诈作三公移书,传驿州郡,说董卓罪恶,天子危逼,企望义兵,以释国难。馥于是方听绍举兵。乃谋于众曰:"助袁氏乎?助董氏乎?"治中刘惠勃然曰:"兴兵为国,安问袁董?"】。
        从韩馥的记载来看,韩馥听任袁绍起兵的前提一是他不能当发动着,其他州郡先来。二是他挡不住袁绍了
        袁绍的盟主有部分原因是大伙因为打着他的旗号带来了家祸,而他那个时候在被韩馥关着。证据就是袁绍歃盟时,朝廷已经西迁了。


        IP属地:河北4楼2021-05-09 12:19
        回复
          孟津之战是跟董卓的最后一战,袁绍这一路也走的很坎坷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05-09 13:33
          收起回复
            时间线可能有些问题
            记载有说酸枣联盟时袁绍就在河内的
            《后汉书袁绍传》:初平元年,绍遂以勃海起兵,与从弟后将军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河内太守王匡、山阳太守袁遗、东郡太守桥瑁、济北相鲍信等同时俱起,众各数万,以讨卓为名。【绍与王匡屯河内】,伷屯颍川,馥屯邺,【余军咸屯酸枣,约盟,遥推绍为盟主】。绍自号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
            ————
            有说董卓迁都时袁绍在河内的
            《三国志武帝纪》:卓留屯洛阳,遂焚宫室。【是时绍屯河内】,【邈、岱、瑁、遗屯酸枣】,术屯南阳,伷屯颍川,馥在邺。
            ——————
            那么最关键的问题是,袁绍都到河内了,韩馥怎么可能把他关回渤海软禁?符合逻辑的理解是袁绍被关发生在关东诸郡起兵之后,袁绍去往河内之前。至于跟酸枣联盟的先后并不清楚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05-09 16:31
            收起回复
              《汉末英雄记》:【袁绍之在勃海【】,馥恐其兴兵,遣数部从事守之,不得动摇。
              《后汉书袁绍传》:豪杰既多附绍,且感其家祸……韩馥见人情归绍。忌其得众,恐将图己,常遣从事守绍门,不听发兵。
              ————
              后汉书袁绍传本身逻辑没问题,说袁氏灭门后袁绍被韩馥软禁,那肯定就是把人关押在河内附近的邺城。
              就是跟英雄记矛盾了,英雄记直接写关在渤海。这比较合理,因为袁绍被放出去后命令王匡打的孟津之战发生在洛阳附近,不可能是董卓西迁后(袁氏灭门后)才发生的战役。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1-05-09 16:42
              收起回复
                好像是我搞错了。按资质通鉴的年表
                190年1月到2月,关东联军成型,董卓杀少帝,朝廷西迁
                190年3月,袁氏灭门,汴水之战
                190年5月,董卓企图收买袁绍
                190年冬,孟津之战


                IP属地:江苏9楼2021-05-09 19:01
                收起回复
                  《袁绍上书》:然臣愚所守,志无倾夺,故遂引会英雄,兴师百万,饮马孟津,歃血漳河。会故冀州牧韩馥怀挟逆谋,欲专权埶,绝臣军粮,不得踵系,至使猾虏肆毒,害及一门,尊卑大小,同日并戮。
                  ————
                  可能很多史料的前后句之间都不存在时间逻辑?否则孟津之战又要又要被说发生在灭门(西迁)之前了


                  IP属地:江苏10楼2021-05-09 22:08
                  收起回复
                    袁绍称少帝为弘农,称刘协为幼主,那这是什么时候。貌似袁绍承认刘协是在董卓死后吧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1-05-14 18:3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