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第七章 发力的优化
前面我们说到,乒乓球运动是一项持械击打的速度叠加运动。所谓速度叠加,狭义上讲是将人体各相关肢体的速度高效地叠加在一起使得球拍在击球的瞬间有一个更快的速度。而各肢体的速度是通过相关部位的肌肉发力获得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要想出球有高质量,就需要发力,而发力是需要技巧的,发力是需要优化的。
发力的优化,是解析乒乓球击球技巧的必备基础知识之一。
一、发力的优化
我们已经知道,人体的发力有两种类型(见基础知识篇之发力的种类),其中的“定力”尽管是束缚肢体运动的力,对提升肢体的运动速度是一种副作用,但“定力”并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都是副作用,这是因为人体有很多的特点,其中之一就是拥有关节,也正是因为拥有关节,才得以让我们有了发挥“定力”的作用,可以充分地利用“定力”对发力的效率进行优化。
为了说明“定力”在发力优化上的作用,我们不妨先来做一个简单的小实验。
(1)右臂放松自然下垂然后用大臂带着小臂使掌或拳轻击头部;
(2)在完成多次击打的基础上让大臂带者小臂的运动逐渐加快;
(3)在加快击打头部的中途用左手突然挡住大臂使其停止运动。
吃惊了吗?你的头部是不是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受到了重击?
从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当大臂和小臂一起运动的时候,突然让大臂停止运动,小臂就会突然加速,这种现象,就是物理学里面的动量守恒,但由于动量守恒专业性较强,这里就不作过多地讲解了,只要知道这个现象即可,大家若有兴趣,不妨去看物理书籍。
人体运动中的这种现象,也即部分肢体突然停止运动导致另一部分肢体加速运动的现象,在运动学里面称之为鞭打。鞭打,是一种对人体发力优化的技巧,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体育运动之中,如标枪、足球、网球、羽毛球等,都用到了鞭打。
二、鞭打的条件
实施鞭打,就必须要有实施鞭打的条件。为简化,下面仅考虑正手拉球时大臂与小臂在实施鞭打时所必须要具备的条件。
(1)首先,要有运动,也就是说大臂和小臂必须处在运动之中;
(2)其次,要有链接,也就是说大臂和小臂必须要链接在一起;
(3)最后,要有关节,也就是说大臂和小臂必须有活动的关节。
要实施鞭打,就必须要满足上面的三个条件,如果我们的大臂和小臂都不运动,就没有办法实施鞭打;如果我们的大臂和小臂没有链接,也就没有办法实施鞭打;如果我们的大臂和小臂之间没有可供活动的关节,也没有办法实施鞭打,而只能是棍打。
从上面实施鞭打必须要具备的三个条件,特别是第三个条件,我们可以知道,在实施鞭打的过程中,肘关节必须要放松,放得越松,鞭打的效果就会越好。若肘关节没有放松,大臂在停止运动的时候,小臂就会在大臂的束缚下难以加速,甚至还会随着大臂一起停止运动,运动一停止,也就没有办法实施鞭打了。所以,要想实施鞭打,肘关节的放松是关键,若肘关节不放松,鞭打的效率就不会高,甚至还有可能无法实施。
至此,我们就非常容易地知道了鞭打的技巧。
第一,大臂和小臂在一起运动时,要使大臂制动(瞬间停止或急剧减速);第二,大臂制动时,大臂和小臂的连接处也即肘关节要充分放松,以提升鞭打的效率。
特别提醒:
实施鞭打时,是身体带动大臂,大臂带动小臂,而不是相反。
目前有些教材或教学里,有用小臂带动大臂击球的说法,这个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由于肘关节的存在,用小臂带动大臂击球是不可能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用很简单的实验去证实,比如当我们发力收小臂的时候,小臂是绕着肘关节转动的,而且是唯一的运动方式,而这种绕肘关节的转动方式,是没有办法带动大臂的。所以,乒乓球的运动,只能是大臂带动小臂,而不是小臂带动大臂。
三、鞭打的实施
(一)鞭打中的发力
知道了鞭打的技巧,就可以来讲鞭打的实施了。为了问题的简化,我们依然还是以正手拉球时大臂和小臂的运动关系来加以说明。
上面的实验,是用另外一只手去拦截大臂导致其停止运动的,当大臂停止运动时,小臂会突然地加速,这是实验中实施鞭打的方法。但我们在实际的拉球过程中,显然是不能用另外一只手去迫使大臂停止运动的,因为这样做,就使得整个的拉球动作变得复杂起来,动作复杂以后,无论是动作的连续性还是与其他动作的衔接,难度都会加大。所以,在拉球的过程中,是不能用另外一只手去拦截大臂的。
大臂的制动,并非一定要依靠另外一只手,因为我们人体不仅可以发“动力”,还可以发“定力”,可以发挥“定力”让肢体稳固的特点来使大臂制动。
(二)鞭打中的智慧
人体的鞭打,与双节棍、软鞭等的鞭打有所不同,双节棍和鞭子的前端在制动以后,末端只能完全按照既定的规律去运动。但人却不完全是这样,当大臂制动导致小臂加速时,小臂还可以主动地发力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挥拍的速度。这就是制动以后的主动,也就是说小臂在加速以后的挥拍阶段,人体依然是有自主权的,依然是可以在人体的控制之下运动的。有人将人体的这种在鞭打中依然能够自主控制的能力称之为“智慧鞭”。
不过,这个技巧的难度非常高,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做到,不适合初学者学习,也没必要刻意地追求。
(三)鞭打的多环节
鞭打,我们是用大臂和小臂举例的,但鞭打不仅是大臂和小臂之间才可以实施的,人体的其他环节也可以实施。比方说,我们的肩部在转动的过程中会带动着手臂一起运动,当肩部制动时,整个手臂就会突然加速。所以,鞭打不仅存在于大臂和小臂之间,也存在于其他的环节,比如横拍反手的弹击,就是小臂带着放松的手腕在击球时的制动使得球拍突然加速而实现的。
(四)鞭打中的外力
鞭打过程中所需要的制动,并非只能采用“系统内”的“定力”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外部”的力量来实施。
比如当我们在正手位拉球时,发力腿就很难导致其他部位的制动,但我们却可以通过另一侧腿也即支撑腿的反向发力蹬地来完成,另一侧腿的发力可以导致髋部制动从而导致躯干上部的肩部突然加速并带动手臂加速挥拍击球。
有些右手握拍的运动员,常将护膝戴在左腿上,其原因就在于这类运动员在拉球的过程中用左腿制动身体时过猛过狠,使得左腿承受的冲击力过大,导致了左腿受伤的概率大于右腿,这才出现了护膝戴在支撑腿而非发力腿上的现象。
四、鞭打的学习
(一)鞭打需要技术基础
鞭打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也需要一定的技术基础。
当我们使用“定力”让大臂制动的时候,是会导致相关肌肉跟着一起发“定力”的,这就特别容易干扰关节的放松,这也就是为什么鞭打的技巧是一个高级技术的原因了,因为这里面既有发“定力”的制动,又有放松发“动力”的要求,没有大量的练习,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作为一般水平的业余爱好者,特别是初学乒乓球的人,最好还是要多练习通过发“动力”以提升挥拍速度的技巧,在熟练掌握了这个技巧的基础之上,再去学习鞭打。
另,通过“动力”来提升挥拍速度的技巧,也是需要较长时间的练习才能学会的,对一般人来说,若按每天一小时计算,大概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才能初步掌握,而鞭打是需要在熟练掌握了这些技巧以后才能去学习的,如果没有这个基础,盲目的去追求优化,实施鞭打,就极有可能连“动力”挥拍都难以学好。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智慧鞭的学习难度更高,是在一个极其短暂的时间内实施的,而且在这个极其短暂的时间内对身体各部位的发力要有极其精确的控制,所以智慧鞭对专业运动员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一般业余爱好者来说,几乎是没有办法学会的,知道有这么回事就够了,没有必要花时间去追求。
(二)鞭打需要生理基础
鞭打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也需要一定的生理基础。
我们在优化发力的过程中也就是在采取鞭打技巧的时候,难度是比较大的,因为它是一个小幅度、大力量、急刹车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人体的生理条件要求是很高的,如果生理条件不允许,就特别容易受伤,特别是在长期的训练和实战应用的时候,受伤的概率会大大增加,需加以关注。
关于这一点,我们用腰部和手臂之间的关系来举例说明。
我们在拉球的时候,是需要转腰的,腰部的转动就带动了手臂,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在中途突然将腰部制动,我们的手臂就会突然加速,这就是我们实施鞭打的基本要求。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想让更多身体的“力量”传递给手臂,就需要提升腰部的转动速度,就需要发很大的力,发力较大又突然地急停或急剧减速,对腰部的冲击是很大的,就如同高速行驶的车辆突然急刹对车辆的损坏较大一样,再加上腰部急停或者急剧减速以后,手臂会突然加速,这个手臂的突然加速,会突然地拉扯肩部,对肩部也有损伤,即使没有急性受伤,长期下来也会累积受伤。
所以,作为业余爱好者来说,在学习和使用鞭打技巧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如果没有三到五年的基础训练,如果没有将相关的肌肉练得比较强壮,最好不要学习和使用这个技巧。乒乓球是一项可以打几十年的运动,若为了提升那么一点击球的质量而受伤,那就得不偿失了。
五、鞭打的应用
鞭打是一种发力的优化,不仅可以用于拉球,也能用于发球。
关于技巧的应用,我们在后面会有专门的讲解,这里仅说一下鞭打在发下旋球过程中的一点应用。
发下旋球时,小臂在引拍的过程中要适度地外展,在球下落时小臂要带着放松的手腕去挥拍击打球的中下部或底部,击球瞬间小臂制动,使球拍加速切击球的底部。这样的发球,就可以让球又短、又转、两跳不出台甚至回滚。
要学会这类发球并不难,一般来说,三到五个月的练习时间就能基本掌握。
说到学习,大家不妨去观摩一下高手们发短下旋的视频,他们在发这种球的时候,会有各种各样的身体语言,但无论采用什么动作,在击球的瞬间,他们都会有一个小臂的制动,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能清晰地观察到这类技巧。
前面我们说到,乒乓球运动是一项持械击打的速度叠加运动。所谓速度叠加,狭义上讲是将人体各相关肢体的速度高效地叠加在一起使得球拍在击球的瞬间有一个更快的速度。而各肢体的速度是通过相关部位的肌肉发力获得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要想出球有高质量,就需要发力,而发力是需要技巧的,发力是需要优化的。
发力的优化,是解析乒乓球击球技巧的必备基础知识之一。
一、发力的优化
我们已经知道,人体的发力有两种类型(见基础知识篇之发力的种类),其中的“定力”尽管是束缚肢体运动的力,对提升肢体的运动速度是一种副作用,但“定力”并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都是副作用,这是因为人体有很多的特点,其中之一就是拥有关节,也正是因为拥有关节,才得以让我们有了发挥“定力”的作用,可以充分地利用“定力”对发力的效率进行优化。
为了说明“定力”在发力优化上的作用,我们不妨先来做一个简单的小实验。
(1)右臂放松自然下垂然后用大臂带着小臂使掌或拳轻击头部;
(2)在完成多次击打的基础上让大臂带者小臂的运动逐渐加快;
(3)在加快击打头部的中途用左手突然挡住大臂使其停止运动。
吃惊了吗?你的头部是不是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受到了重击?
从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当大臂和小臂一起运动的时候,突然让大臂停止运动,小臂就会突然加速,这种现象,就是物理学里面的动量守恒,但由于动量守恒专业性较强,这里就不作过多地讲解了,只要知道这个现象即可,大家若有兴趣,不妨去看物理书籍。
人体运动中的这种现象,也即部分肢体突然停止运动导致另一部分肢体加速运动的现象,在运动学里面称之为鞭打。鞭打,是一种对人体发力优化的技巧,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体育运动之中,如标枪、足球、网球、羽毛球等,都用到了鞭打。
二、鞭打的条件
实施鞭打,就必须要有实施鞭打的条件。为简化,下面仅考虑正手拉球时大臂与小臂在实施鞭打时所必须要具备的条件。
(1)首先,要有运动,也就是说大臂和小臂必须处在运动之中;
(2)其次,要有链接,也就是说大臂和小臂必须要链接在一起;
(3)最后,要有关节,也就是说大臂和小臂必须有活动的关节。
要实施鞭打,就必须要满足上面的三个条件,如果我们的大臂和小臂都不运动,就没有办法实施鞭打;如果我们的大臂和小臂没有链接,也就没有办法实施鞭打;如果我们的大臂和小臂之间没有可供活动的关节,也没有办法实施鞭打,而只能是棍打。
从上面实施鞭打必须要具备的三个条件,特别是第三个条件,我们可以知道,在实施鞭打的过程中,肘关节必须要放松,放得越松,鞭打的效果就会越好。若肘关节没有放松,大臂在停止运动的时候,小臂就会在大臂的束缚下难以加速,甚至还会随着大臂一起停止运动,运动一停止,也就没有办法实施鞭打了。所以,要想实施鞭打,肘关节的放松是关键,若肘关节不放松,鞭打的效率就不会高,甚至还有可能无法实施。
至此,我们就非常容易地知道了鞭打的技巧。
第一,大臂和小臂在一起运动时,要使大臂制动(瞬间停止或急剧减速);第二,大臂制动时,大臂和小臂的连接处也即肘关节要充分放松,以提升鞭打的效率。
特别提醒:
实施鞭打时,是身体带动大臂,大臂带动小臂,而不是相反。
目前有些教材或教学里,有用小臂带动大臂击球的说法,这个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由于肘关节的存在,用小臂带动大臂击球是不可能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用很简单的实验去证实,比如当我们发力收小臂的时候,小臂是绕着肘关节转动的,而且是唯一的运动方式,而这种绕肘关节的转动方式,是没有办法带动大臂的。所以,乒乓球的运动,只能是大臂带动小臂,而不是小臂带动大臂。
三、鞭打的实施
(一)鞭打中的发力
知道了鞭打的技巧,就可以来讲鞭打的实施了。为了问题的简化,我们依然还是以正手拉球时大臂和小臂的运动关系来加以说明。
上面的实验,是用另外一只手去拦截大臂导致其停止运动的,当大臂停止运动时,小臂会突然地加速,这是实验中实施鞭打的方法。但我们在实际的拉球过程中,显然是不能用另外一只手去迫使大臂停止运动的,因为这样做,就使得整个的拉球动作变得复杂起来,动作复杂以后,无论是动作的连续性还是与其他动作的衔接,难度都会加大。所以,在拉球的过程中,是不能用另外一只手去拦截大臂的。
大臂的制动,并非一定要依靠另外一只手,因为我们人体不仅可以发“动力”,还可以发“定力”,可以发挥“定力”让肢体稳固的特点来使大臂制动。
(二)鞭打中的智慧
人体的鞭打,与双节棍、软鞭等的鞭打有所不同,双节棍和鞭子的前端在制动以后,末端只能完全按照既定的规律去运动。但人却不完全是这样,当大臂制动导致小臂加速时,小臂还可以主动地发力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挥拍的速度。这就是制动以后的主动,也就是说小臂在加速以后的挥拍阶段,人体依然是有自主权的,依然是可以在人体的控制之下运动的。有人将人体的这种在鞭打中依然能够自主控制的能力称之为“智慧鞭”。
不过,这个技巧的难度非常高,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做到,不适合初学者学习,也没必要刻意地追求。
(三)鞭打的多环节
鞭打,我们是用大臂和小臂举例的,但鞭打不仅是大臂和小臂之间才可以实施的,人体的其他环节也可以实施。比方说,我们的肩部在转动的过程中会带动着手臂一起运动,当肩部制动时,整个手臂就会突然加速。所以,鞭打不仅存在于大臂和小臂之间,也存在于其他的环节,比如横拍反手的弹击,就是小臂带着放松的手腕在击球时的制动使得球拍突然加速而实现的。
(四)鞭打中的外力
鞭打过程中所需要的制动,并非只能采用“系统内”的“定力”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外部”的力量来实施。
比如当我们在正手位拉球时,发力腿就很难导致其他部位的制动,但我们却可以通过另一侧腿也即支撑腿的反向发力蹬地来完成,另一侧腿的发力可以导致髋部制动从而导致躯干上部的肩部突然加速并带动手臂加速挥拍击球。
有些右手握拍的运动员,常将护膝戴在左腿上,其原因就在于这类运动员在拉球的过程中用左腿制动身体时过猛过狠,使得左腿承受的冲击力过大,导致了左腿受伤的概率大于右腿,这才出现了护膝戴在支撑腿而非发力腿上的现象。
四、鞭打的学习
(一)鞭打需要技术基础
鞭打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也需要一定的技术基础。
当我们使用“定力”让大臂制动的时候,是会导致相关肌肉跟着一起发“定力”的,这就特别容易干扰关节的放松,这也就是为什么鞭打的技巧是一个高级技术的原因了,因为这里面既有发“定力”的制动,又有放松发“动力”的要求,没有大量的练习,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作为一般水平的业余爱好者,特别是初学乒乓球的人,最好还是要多练习通过发“动力”以提升挥拍速度的技巧,在熟练掌握了这个技巧的基础之上,再去学习鞭打。
另,通过“动力”来提升挥拍速度的技巧,也是需要较长时间的练习才能学会的,对一般人来说,若按每天一小时计算,大概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才能初步掌握,而鞭打是需要在熟练掌握了这些技巧以后才能去学习的,如果没有这个基础,盲目的去追求优化,实施鞭打,就极有可能连“动力”挥拍都难以学好。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智慧鞭的学习难度更高,是在一个极其短暂的时间内实施的,而且在这个极其短暂的时间内对身体各部位的发力要有极其精确的控制,所以智慧鞭对专业运动员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一般业余爱好者来说,几乎是没有办法学会的,知道有这么回事就够了,没有必要花时间去追求。
(二)鞭打需要生理基础
鞭打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也需要一定的生理基础。
我们在优化发力的过程中也就是在采取鞭打技巧的时候,难度是比较大的,因为它是一个小幅度、大力量、急刹车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人体的生理条件要求是很高的,如果生理条件不允许,就特别容易受伤,特别是在长期的训练和实战应用的时候,受伤的概率会大大增加,需加以关注。
关于这一点,我们用腰部和手臂之间的关系来举例说明。
我们在拉球的时候,是需要转腰的,腰部的转动就带动了手臂,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在中途突然将腰部制动,我们的手臂就会突然加速,这就是我们实施鞭打的基本要求。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想让更多身体的“力量”传递给手臂,就需要提升腰部的转动速度,就需要发很大的力,发力较大又突然地急停或急剧减速,对腰部的冲击是很大的,就如同高速行驶的车辆突然急刹对车辆的损坏较大一样,再加上腰部急停或者急剧减速以后,手臂会突然加速,这个手臂的突然加速,会突然地拉扯肩部,对肩部也有损伤,即使没有急性受伤,长期下来也会累积受伤。
所以,作为业余爱好者来说,在学习和使用鞭打技巧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如果没有三到五年的基础训练,如果没有将相关的肌肉练得比较强壮,最好不要学习和使用这个技巧。乒乓球是一项可以打几十年的运动,若为了提升那么一点击球的质量而受伤,那就得不偿失了。
五、鞭打的应用
鞭打是一种发力的优化,不仅可以用于拉球,也能用于发球。
关于技巧的应用,我们在后面会有专门的讲解,这里仅说一下鞭打在发下旋球过程中的一点应用。
发下旋球时,小臂在引拍的过程中要适度地外展,在球下落时小臂要带着放松的手腕去挥拍击打球的中下部或底部,击球瞬间小臂制动,使球拍加速切击球的底部。这样的发球,就可以让球又短、又转、两跳不出台甚至回滚。
要学会这类发球并不难,一般来说,三到五个月的练习时间就能基本掌握。
说到学习,大家不妨去观摩一下高手们发短下旋的视频,他们在发这种球的时候,会有各种各样的身体语言,但无论采用什么动作,在击球的瞬间,他们都会有一个小臂的制动,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能清晰地观察到这类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