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飞吧 关注:1,953贴子:12,053
  • 7回复贴,共1

航空标准件折射出的中国航空发展历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航空标准件折射出的中国航空发展历程
秦川雨
说到标准件以及标准,笔者曾经作为生产一线的工人有过这样的感受,地面设备、试验设备经常会用到大量的不同用途和门类的标准件,有GB-68(1968年前形成,1968年颁布的国标,以下以类似)、GB-78、GB-87,这些都是以年代标准区别的,并行的还有HB(航标),后来还有很多新的标准和其他行业的标准件使用,再后来研制ARJ工装的时候,标准更显杂乱,涉及欧洲标准、美标甚至俄制。



1楼2010-03-20 11:13回复
        个人的理解,标准件以及标准的制定,与一个国家材料工业、工艺水平、科技进步程度、战略决策等关系生产力的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举个简单例子,假如电线杆子之间的距离是50米的话,那么这个标准的制定就与电线材料的电导率、强度等主要因素有关,而这些主要因素又与我国当时的输电线方式、材料发展水平、制造工艺水平有关,而这些很基础的标准数据又需要大量的实践得出,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标准的制定,事关国家的国力与战略决策。
    


    2楼2010-03-20 11:14
    回复
      2025-11-13 10:40:2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再看看我们的标准件,GB68已很少采用,其实早该废止了,从这个标准涉及的航空地面设备标准件外形来看,粗大、笨重,但结实耐用,因为1968年的前的生产工艺正是以手工制造和简单的机械加工相结合的时期,是58~60年前后,前苏联的标准移植过来的,也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期,那些标准件的外形尺寸、材料、制造工艺几乎是照搬苏联模式,但是具体的外形尺寸是如何得出的,苏联人知道,我们不知道,或者我们一知半解。
      


      3楼2010-03-20 11:14
      回复
           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的社会 帝 国 主 义野心暴露,中国为了民族独立坚决反对,于是苏联于1960年中期作出决定,撤走了专家,阎良的飞机制造厂剩下了建设一半的厂房和未打开包装的机床,甚至未拆包的飞机图纸。从此,中国的航空先驱者们走向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艰难道路。至此,不止是标准件我们的航空工作者“一知半解”,飞行器的气动、总体、结构设计等理论也停留在测绘、仿制水平,对于一个结构件的外形,我们的科技人员也只能查一些有限的手册,参照参照苏联飞机零件的外形,可以说,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
        


        4楼2010-03-20 11:15
        回复
          http://www.yldx.com/ShowPost.asp?ThreadID=90293
          【原创】航空标准件折射出的中国航空发展历程(3月15日修订版)


          5楼2010-03-20 11:20
          回复
            http://www.yldx.com/ShowPost.asp?ThreadID=90293
            【原创】航空标准件折射出的中国航空发展历程(3月15日修订版)


            6楼2010-03-21 13:45
            回复
              西飞家园需要大家的共同关注。


              7楼2010-03-21 20:28
              回复
                希望大家提出看法,或予以补充,本人将不胜感激。


                8楼2010-03-23 22: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