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吧 关注:91,720贴子:2,682,954
  • 3回复贴,共1

IP与网络电影“螺旋上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清明刚过,五一在即,院线电影在4月进入蛰伏期,除了重映片《指环王》之外,唯有一部《我的姐姐》以7亿票房成为黑马。
相比较,网络电影正在逐渐打破人们的固有认知,给观众诸多惊喜。
3月底上线的由南派三叔原著改编的《重启之蛇骨佛蜕》,在IP和明星作者的加持下,获得了2115万分账;4月1日上线的《兴安岭猎人传说》,到目前累计分账达到了3669万,播放超过了1.55亿;4月2日上线的战争历史类作品《浴血无名川》,一定程度拓展了网络电影的类型,同时也以不输于院线电影的制作,让网络电影的品质再上一个台阶。这几部作品以超2000万的分账,成为4月的热播网络剧。
尤其《兴安岭猎人传说》虽然是一部原创作品,但对于东北民俗故事、东北元素的呈现,也让观众看到了一个“东北灵异世界”产生的可能性。毕竟所有IP都始于原创,所有原创也能通过系列化、宇宙化等形式成为IP。
其实,网络电影兴起之初,就与 “IP”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蹭IP”成为普遍做法。如今随着网络电影的精品化发展,IP 赋能网络电影的玩法也发生了变化。
不变的是在整个网络电影的发展规程中,IP作为重要的内容来源起到的重要基石和阶梯作用,是当网络电影的整体水平提高,二者相互赋能螺旋上升的态势。
网络电影与IP的“依附共生”
任何新事物产生,几乎都要经历从寂寂无名到逐渐被熟知的过程中。
网络电影兴起之时,选择了在大众相对熟知的IP基础上,以蹭热门影视影视作品热度的方式发展。
就拿早期网络电影的代表作品《道士上山》为例,这部作品2015年在爱奇艺上线,其实际拍摄8天、成本28万、收益2400万。陈凯歌的《道士下山》甚至要晚于这个时间上映。后续还出现了《道士出山》《道姑下山》等作品。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1-04-23 16:40回复
    有利可逐,以小博大。于是吸引了一众创作者复刻,出现一堆“蹭IP”的网络作品。
    比如《美人鱼前传》《人鱼校花》《捉妖济》,以及据说版本多达20个的《潘金莲》,都是不同时段蹭院线大片IP的一种形式。
    关于网络电影初期发展的特征,IP价值官曾在“经典IP改编,网络电影的“万能灵药”?|「把脉」网络电影”文章中有详细描述和分析。
    这种小成本、低质量、蹭IP形式的网络电影生产,也让大众对网络电影产生了劣质、低俗、盗版等印象,遭受到了很多业内人士的批评。
    但反过来也说明了,IP——拥有粉丝基础的内容、形象、符号,对于影视作品开发的重要性。
    在IP基础上进行内容构建,可以降低成本,最大程度实现观众和粉丝的牵引,同时,符合网络传播特质的原创内容,通过系列化运作,实现价值的不断延续。
    因此,随着网络电影精品化开发的推动,对于IP的开发和使用也一直在延续,只是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IP赋能网络电影的“三大类型”
    据IP价值官观察,目前IP在网络电影应用,主要包括公共IP、经典大IP的改编以及内容的系列化这三种运营方式。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1-04-23 16:40
    回复
      2025-08-03 09:39:0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2020年中国网络电影行业年度报告》列出了2020年网络电影分账票房Top20,其中IP网络电影占13席,可见IP在网络电影中所占的比重。此外TOP5均为IP改编,足以说明在IP的加持下,更容易获得分账票房的良好成绩。
      其中《奇门遁甲》《鬼吹灯之湘西秘藏》《倩女幽魂:人间情》《鬼吹灯之龙岭迷窟》《武动乾坤:涅槃神石》《鬼吹灯之龙岭神宫》等改编自一些经典大IP,或影剧联动,或经典翻拍,都在网络电影领域重新重新布局。
      《海大鱼》《龙无母》《封神榜:妖灭》《辛弃疾1162》等则改编自中国传统神话、传说、历史等公共IP,都是根据《聊斋志异》改编的网络电影。
      此外,《狄仁杰之飞头罗刹》是吾道南来“狄仁杰系列”作品中的一部;《东北往事,我叫刘海柱》归属于“东北往事”系列,《霍家拳之铁臂娇娃》同样是“霍家拳”系列作品的延展。
      01,公共IP“物美价廉”
      中国的传统的经典故事和传说,成为文艺作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来源,事实证明,观众也买这些“公共IP” 的账。就拿动画电影来说,《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等改编自中国传统文化IP的作品陆续斩获票房佳绩。
      网络电影同样对国内家喻户晓、国民耳熟能详的“公共IP”情有独钟。包括来自于神话传说、古典名著、英雄人物等的IP,一直都是网络电影改编的重要来源,如《西游记》、济公、黄飞鸿、狄仁杰、张三丰等。
      尤其《西游记》这样的超级IP,被改编的次数更是数不胜数。“西游”阵营先后出产过《魔游纪》、《大梦西游》、《斗战胜佛》等头部作品,其中,《斗战胜佛》还是网络电影发展史上第一次单月分账过2000万的作品。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1-04-23 16:40
      回复
        就最近公布的2月网络电影备案来看,对公共IP的改编,多从人物出发,比如《张三丰之武林至尊》《地壮星孙二娘》《林冲之乱世英雄》《戚继光1558》。
        在IP价值官看来,文艺作品创作和改编过程中,启用“公共IP”是一个明智之举,对于网络电影来说同样适用。这是因为“公共IP”有着巨大的优势:
        其一;认可度高。神话传说、古典名著等公共IP,一般都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时间积淀,在人们心中已经种下了种子。因此,这些自带明星效应,自带粉丝的IP,更容易唤醒集体记忆和集体潜意识,具有无与伦比的商业价值。
        尤其在国潮崛起的当下,涉及神话、历史人物形象等传统文化元素的作品,一定程度上成为票房、观影人数的保障。
        其二;成本低。公共IP属于民族、地区、国家,乃至全世界人类的文化遗产,按照民间对于版权的界定属于“公版”。大多可以无偿使用,不需要支付版权费用。也更适合网络电影成本较小,制作和播放周期相对较短的特点。
        但对于公共IP的依赖,如果用不好,也会造成同类题材过度消耗的问题,目前网络电影对于公共IP的开发就存在这种问题。并且,公共IP在大众的印象中已根深蒂固,要想创意开发,也很考验团队的制作能力。
        02,正规军“经典大IP”入局
        随着网络电影精品化和高投入成为趋势,越来越多的大IP,开始通过规范版权运作,进入到网络领域,而不再是“蹭IP”的形式。
        2017年,深耕网络电影的公司奇树有鱼的公司联合爱奇艺发布了20余部超级网络电影IP片单,要将包括《四大名捕》系列、《盗墓笔记》系列、《法医秦明》、《轩辕剑6》等大IP改编为网络电影。而后在劣币驱逐效应下,越来越多的大IP进入网络电影市场。
        就目前网络电影在对大IP的选择和开发梳理过程中,IP价值官认为可分为两大类;
        其一,经典大IP渠道再拓展。其实很多大IP已经实现了影视剧的转化,随着网络电影渠道的成熟和可观的分账成绩,大IP也开始把目光投向了这一渠道。就拿盗墓系大IP《盗墓笔记》来说,南派三叔将《沙海》番外的改编授权给了奇树有鱼开发,因此观众在视频平台上可以观看与网络剧《沙海》不同的故事内容。
        除了网络小说大IP之外,经典港片成为了网络电影的重要IP来源。尤其去年,经典港片改编作品《奇门遁甲》和《倩女幽魂:人间情》分别创造了5082.1万和4575.8万的分账票房成绩,让我们恍惚回到了那个熠熠生辉的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1-04-23 16: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