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家镇华氏来源:有家族谱书记载,落户在关外吉林省农安县华家大桥,老家:关里山东省莱州府纪密县九台庄华家楼。字辈:曰文令永云景树伟显,玉振起方泽余纪成先。笔者认为长春市农安县华家镇,华家桥村、华半坡村、前岗乡三间村华氏应属同宗,“振起方泽,余纪成先”实际应为:“振啓方泽,欲正承先”。
以下文字引自网络(山东青岛即墨市金口镇华家周疃村:一树千枝枝万叶,同宗百子子千孙。岁月渐增,族人渐众。世界各地华氏族人甚广,为便于联系增强族人团结,寻根溯源,不忘祖先,皆知水木之大义,源本之所在。整理关外华国祥先祖至今三百余年华氏族谱。此族谱以华方铭收藏的华士特所记录的手写谱书为依据。以华士靖、华泽东、华方纯等多家所供祖先牌位为参考,再经过走访调查校对而整理成《华国祥世族第一部谱书》。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难免出现纰漏,望族人谅解并更正!
据我祖关内华可章在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9年)首撰族谱所载,我族原籍江苏省常州无锡县。远在六百年的明朝永乐初年约公元1430年前后迁到山东西城汇。又于明朝宣德末年约1413年前后一支派迁往皋虞(山西省平陆县东北部),而我支系便迁至山东省莱州府即墨(兹墨)县周疃定居。先祖华子成陵墓在明朝时也由西城汇改葬在周疃,所以周疃的老坟还在。1819年老房子还在。华氏族人历代一致认定周疃既是源本之地。
关外华国祥为我祖系华子成第八世孙。兄弟有四,依次为华国福、华国禄、华国祯、华国祥。在清朝顺治年间约1650年前后拨民到关外拓荒而华国禄留在关内老家伺候老人。华国福、华国祯、华国祥出关来到东北辽宁省,华国福留居在庄河,华国祯留居朝阳,华国祥留居清原县沔阳村。
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关内华思瀛再次整理关内族谱而且为族人命名辈字“振啓方泽欲正承先修仁丕志崇本克延”十六个字。使后人命名步入了规范之路。
随时光之流逝,幼子童孙将相继接踵而至,在此谨寄望于我族后世有识之士每隔二、三十年再续族谱!避免族史遭遇泯灭之灾,使世系支派永不紊乱,绵延千秋!
华泽凤
华裕吾
2008年8月)
以下文字引自网络(山东青岛即墨市金口镇华家周疃村:一树千枝枝万叶,同宗百子子千孙。岁月渐增,族人渐众。世界各地华氏族人甚广,为便于联系增强族人团结,寻根溯源,不忘祖先,皆知水木之大义,源本之所在。整理关外华国祥先祖至今三百余年华氏族谱。此族谱以华方铭收藏的华士特所记录的手写谱书为依据。以华士靖、华泽东、华方纯等多家所供祖先牌位为参考,再经过走访调查校对而整理成《华国祥世族第一部谱书》。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难免出现纰漏,望族人谅解并更正!
据我祖关内华可章在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9年)首撰族谱所载,我族原籍江苏省常州无锡县。远在六百年的明朝永乐初年约公元1430年前后迁到山东西城汇。又于明朝宣德末年约1413年前后一支派迁往皋虞(山西省平陆县东北部),而我支系便迁至山东省莱州府即墨(兹墨)县周疃定居。先祖华子成陵墓在明朝时也由西城汇改葬在周疃,所以周疃的老坟还在。1819年老房子还在。华氏族人历代一致认定周疃既是源本之地。
关外华国祥为我祖系华子成第八世孙。兄弟有四,依次为华国福、华国禄、华国祯、华国祥。在清朝顺治年间约1650年前后拨民到关外拓荒而华国禄留在关内老家伺候老人。华国福、华国祯、华国祥出关来到东北辽宁省,华国福留居在庄河,华国祯留居朝阳,华国祥留居清原县沔阳村。
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关内华思瀛再次整理关内族谱而且为族人命名辈字“振啓方泽欲正承先修仁丕志崇本克延”十六个字。使后人命名步入了规范之路。
随时光之流逝,幼子童孙将相继接踵而至,在此谨寄望于我族后世有识之士每隔二、三十年再续族谱!避免族史遭遇泯灭之灾,使世系支派永不紊乱,绵延千秋!
华泽凤
华裕吾
200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