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比较火的就2个话题:央行论文揭示的 单身人数暴增和生育率骤降影响国运 + 文科理科身份差异导致的价值交锋:
综上来看,最本质问题都被避开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导致如此的结果不在于人们思想观念转变而已,而是人们消极否定社会现状的行为选择罢了,毕竟人们看到即便努力也没有用,内卷之后社会阶层难以跨越,甚至部分地区明目张胆的护犊子,996、增量式出现的各类不公现象助长了自私的心理,因而每个人都想着首先趋利避害的独善其身。不婚其实也是退出历史责任的一种行为选择,人们不再把婚姻看成是自己的任务,认为高房价、低获得感、性别不平等以及高生育成本等应该由优先获益者优先承担,自己先忙于“后富”。
因此,这反映还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那种矛盾罢了。解决这个问题,不在于转变观念,而在于从实际入手,让劳动主体真正的有获得感,尤其是对于未来有信心,否则,人们对于社会未来的焦虑必然导致对于婚后生活的恐惧变成恐婚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