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吧 关注:834,214贴子:27,204,022

零点故事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自朋友空间,故事就在你身边!


1楼2010-03-15 23:56回复
    《杞国故城遗址》
    成语“杞人忧天”尽人皆知,但是这个成语故事的发生地杞国却鲜为人知。杞国是我国历史上自夏代而始到战国初年而终的一个小国,最后的都城位于现今坊子区黄旗堡镇西南部。《史记》对杞国的描述只有270多字,而且还特别说:“杞小微,其事不足称述。”但杞国虽小,却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中,坊子区文物部门对杞国故城遗址进行了大规模挖掘,发现大量文物,逐渐揭开了这个在历史长河中很少见诸史家笔端的小国的神秘面纱。
    皇城顶遗址是杞国故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坊子区黄旗堡镇城后村南侧,2700多年前的繁华的都城如今已经变成了千亩良田,几乎没有任何古建筑的遗留物。如果不是坊子区文物部门的专家提醒,记者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这里曾是杞国都城所在地。
    黄旗堡镇研究杞文化课题成员王明志告诉记者,虽然地表没有遗留下名胜古迹,但地下却蕴藏着无数的宝贝。在遗址内一段断层上,记者看到土壤中镶嵌着密密麻麻的灰色陶片,大多数陶片只有巴掌大,上面印有清晰的绳纹和布纹。
    记者在现场采访时,还从断层上找到一块圆柱型的陶品,约有15厘米长,顶端有被毁坏的痕迹。王明志告诉记者,这块陶品名叫豆陶,就是古代盘子的把手,顶部的陶盘已经破裂,像这样的豆陶还是比较少见的。目前,这块豆陶已经被当地文物部门收藏。
    采访过程中,记者还看到一座高约5米、直径约10米的土坟。王明志说,据传这是一位杞国国君的墓地,名为“杞隐公陵”,这座墓地正在考察过程中。
    据坊子区文管站站长程鑫介绍,杞国故城遗址由六大部分组成,分别是杞国故城城墙、皇城顶遗址、周家庄子遗址、周家庄子墓地、石佛寺遗址和九女冢已申报文保单位
    据城后村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村民介绍,这里遍地都是宝贝,过去在农田里务农时,刨出陶片、砖块是常有的事情。为了不影响农作物生长,村民们都会把“废弃物”捡出来,全部倒到村头的路沟里,有时候一天能推出一小车去。陶片、砖块对当地村民来说并不稀奇,捡到货真价实的文物那才稀罕呢!前些年,村里就有一位老人在翻地时,捡到了一个小铜印,做工非常精细,当时可把那位老人乐坏了,村里人也都去瞧稀罕,这个铜印后来怎么处理的就不清楚了。
    这位村民还告诉记者,由于他们村所处的位置正好在杞国都城遗址附近,前些年,几乎天天有文物贩子来转悠,看到村民手里有好物件,不惜出高价钱购买。受文物贩子的影响,周边好多村民也都从事了收购文物这一行业。
    王明志说,杞国故城遗址内所发现的陶片大多都是当时人们日常所用的陶器,陶器易破碎,但容易保留。在第三次文物普查过程中,当地出土的文物为战国至汉代的筒瓦、陶罐、铜剑等等。目前,杞国故城遗址已经开始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任何人不能随意发掘和开发,如发现将负刑事责任。
    故城遗址待研究
    程鑫告诉记者,据以往资料和第三次文物普查实地考察,现复原出杞国故城平面图,东西长约1600米,南北宽约1500米,面积接近280万平方米,是目前坊子区所发现的最大的文物遗址。杞国故城遗址现在保存得比较完整,但周围村民不合理开荒耕种、取土等对封土原貌造成了一定影响,而且历史上也曾多次遭盗掘。
    程站长说,杞国是我国历史上自夏而始到战国初年的一个姒姓诸侯国,建国于夏,其间时断时续,具体事迹已不可考证。杞国是小国,史书罕有记载,杞人忧天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该成语虽说是来形容庸人自扰的无谓担心,但研究杞国文化后就不难理解,这可能与杞国久经磨难而造成国人忧患意识较强有关。
    杞是夏人的一支,是构成中华民族先民的一部分。通过研究杞国故城遗址及其在我国相关地区发展迁徙的历史,来发掘了解当时杞国的文化发展、杞国商周具体事迹、杞迁山东的经过和时间、杞国末代世系、杞文化考古与关于杞的古文资料的考释、杞文化特点和对“杞人忧天”成语的解释以及春秋时期杞国与诸邻国的征战、盟会关系等等。


    2楼2010-03-16 00:36
    回复
      2025-09-03 14:55:1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九女冢的故事》
      恁听过九女冢的故事吗,如果没听说过,那就看看喔:
      在黄旗堡镇杞城西边有个皇城顶,皇城顶西有座九女冢。岁月的流逝已使这座古冢变得荒草萋萋,面目全非,但有关九女冢的传说却流传至今。
      相传战国时期,杞国国王有九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她们忠厚善良,温柔体贴,人见人爱。
      这一年春天,过往的三女儿苡娟带着使女到峡山春游,不想遇到几个**之徒,看到苡娟貌美,便向前纠缠。眼看小姐要遭**,使女大声呼救,正在危急时刻,一位英俊矫健的年轻人及时赶到,奋不顾身赶走坏人,就下苡娟。年轻人名叫叔夷,是来此探亲的赵国人,今天前来游山,意外救了苡娟。两个年轻人一见钟情,相约来到杞城,见过杞王和王妃。杞王和王妃见他们郎才女貌、情投意合,便把 苡娟许配给叔夷,叔夷从此作了杞王的女婿。
      几年后,几次征伐杞国未能得手的楚国又派大军伐杞,杞**民奋起抗争,楚军对城高墙厚的杞城毫无办法,只好暂且退兵。楚军退后,叔夷几次假作不解地向妻子询问:兵强马壮的楚国为什么打不过小国寡民的杞国?苡娟回答不上来,叔夷便以夫妻之情相挟,逼苡娟向杞王询问。
      此时,杞王正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也忘了传儿不传女的祖训,乘着酒兴,向女儿透露了杞城久攻不破的秘诀:原来当初始建杞城时曾请高人指点,选取一穴龟地建城,并建为龟形城,使之具有了老龟伏卧之功,周围不仅不怕打,而且越打越牢固,只有城西北的龟尾部才是薄弱之处,只要在河西将军埠上连轰三炮就可破城。苡娟满以为丈夫听到这个秘密会高兴的,没想到叔夷听到信息后,反而要挟 娟出城。原来叔夷并非赵人,而是楚国的一名参将,楚人几次伐杞未成,便派出叔夷卧底。叔夷终于获取了机密,但叔夷顾念几年夫妻之情,要带 苡 娟一起归楚。苡娟没想朝夕相处的丈夫竟是敌国奸细,誓死不跟他走。叔夷连夜投奔出城,招来楚军,在汶河西的将军埠架起轰天大炮,用担(量词,每担10斗)二药八斗(量词,每斗10升)子,连轰三炮把杞城城墙红了个丈八长的口子,[这里演义了,估计当时还没有火药._作者注]大破杞城。如今,在坊安街办的将军埠还有个大大的炮坑即为佐证。
      杞王见千年基业毁于己手,痛悔不已,更恨女儿胳膊肘往外拐,帮助敌国破了杞城,从此立下规矩女大外向,死了外葬,并在城西建了一座大墓,把九个女儿全部活囚其中,任其自灭。从此,杞城西部就有了这座九女冢。据老辈人传说,过去每逢雨天路过九女冢都会听到隆隆的推磨声和女人的啦呱声。而谁家有个喜事丧亡,要用盘碗碟子,只要到冢前祷告一番,就会有干净的盘碗送出。但由于后来一些贪心的人借用后不再送还,以后再借就不灵了。


      4楼2010-03-16 00:48
      回复
        《沉睡的故都——杞城》  这里是2500多年前的春秋古都,这里曾经历过无数次的大战和兴衰,这里有巨大的文化财富。然而,今天,它却成了——沉睡的古都---杞城  关于杞国,在潍坊知道的人并不多,也许只听说过“杞人忧天”的成语。但是说起潍坊市文物保护单位———坊子区黄旗堡镇的古杞城遗址,《潍坊市情》记录凿凿,《辞源》中也有明确记载,当地百姓更是颇为熟悉。
        盛夏的一天,我们冒着酷暑来到了这个已经荒芜了上千年的历史古城遗址采风。
        在汶河岸边,杞城村的西南,在几个村庄的空隙里,我们明显可以看到一块东西长740米、南北长360米,面积几近400亩的高台,高台四周是1.5至2米的断层。踏上高台极目远望,才发现这里的视野竟是如此开阔,四周望去,杞城、城后、城里、东门口、西门口等村庄一览无余,尽在视野之内,让你不得不感叹古人选址时的聪慧。
        “这个地方当地百姓称为‘皇城顶’,我们脚下踩的这个高台,实际上就是2500多年前杞国的王宫,就好比现在北京的故宫呢。”同行的原黄旗堡镇文化站长刘钟春的一句话,让我们感觉倏忽间回到了远古,走进了那遥远的年代。
        杞国是大禹的后代,据《四书通典》记载:“杞,姒姓伯爵,禹之后也。殷时或封或绝。武王克殷,求夏禹之后,得东楼公,封之于杞,以奉夏后氏祀。”晋代史学家杜预说:“杞国本都陈留雍丘县,推寻事迹,桓六年淳于公亡国,杞似并之,迁都淳于;僖十四年,又迁缘陵;襄二十九年,晋人城杞之淳于,杞又迁都淳于。”缘陵,在今昌乐县,而淳于即今黄旗堡镇杞城村,西周为淳于州国。从公元前706年,杞国在鲁国的帮助下占领淳于,直到公元前445年被楚国所灭,杞国在此建都共计261年。
        另外很多史书、地方志的记载也证明,现在的坊子区黄旗堡镇杞城村为古杞国的都邑,而当时的牟娄等地均属杞国管辖。
        我们踏在脚下的田园,竟是现在潍坊这片土地上最早的“都市”之一!如今,这里早已不见了昔日国都的繁华,即便是当年由“临淄土”夯出的城墙也基本无存,片片葱姜正茂盛地生长在当年的“城墙”上、“王宫”上、“大殿”上。这里,已成为当地农民肥沃的土地。一座有着数千年文明的古城,一个最能代表潍坊城市渊源的故都,就这样在经历了数千年风雨之后,悄无声息地淹没了。
        农民王恩升正在整理地堰。前些日子,他在整理地堰时整出了部分锈迹斑斑的铜钱铜剑、箭簇铁戈,而他家地头的壕沟里,各种破碎的瓦片几乎填平了几米深的壕沟。这些碎瓦片形状各异、纹理分明。这些瓦片也许曾是国君祭祀的器皿,也许是百姓糊口的碗盆,但如今已然是一堆废品。村民说:“这些东西地里多的是,每年整地都要往外捡许多。”
        拿着碎瓦,听着风吹过庄稼的“唰唰”声音,我们仿佛听见了古都的悲怆。先人留给我们的历史见证如此丰富,而面对今人的破坏却又如此脆弱。
        作为古杞国最后的邑城,古杞城遗址对于研究古杞国的历史风情、传统民俗和潍河两岸丰富的传说、民俗等具有深远的意义和科学的依据。面对杞城古迹的严重破坏,坊子区、黄旗堡镇都十分重视,镇上成立了杞文化研究学会,党委副书记、会长张波告诉我们:目前已经与同济大学联合规划,准备恢复杞国都邑原貌,开发旅游。现正在编译白话《杞纪》、组织《古杞文化探源》和《杞国民间故事》的编写,接下来将对九女冢、皇城顶、杞隐公陵、梳妆台等杞国遗址修复,并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历史文化专家举办“杞文化论坛”,深入探讨杞国的历史、经济、文化和风俗,建成杞文化历史博物馆,培强做大杞文化产业。


        5楼2010-03-16 01:28
        回复
          本地的历史文化,一定要好好了解


          6楼2010-03-16 08:18
          回复
            我服了百度啦,到现在还有没审完地!


            7楼2010-03-16 09:30
            回复
              百度还没忘了哈,凌晨的帖子,中午审完,效率不是一般的快!


              9楼2010-03-16 22:10
              回复


                10楼2010-03-17 09:38
                回复
                  2025-09-03 14:49:1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楼上,都沉了你还来顶!


                  11楼2010-03-17 10:32
                  回复
                    俺是专业老帖的,收费不高,请顿饭吧


                    12楼2010-03-17 10:50
                    回复
                      好啊,那天爬山着!


                      13楼2010-03-17 11:50
                      回复


                        14楼2010-03-17 12:34
                        回复
                          呵呵,俺看着奇好,楼主哪里的朋友啊?


                          IP属地:山东15楼2010-03-24 16:08
                          回复
                            回楼上,俺家南流的,想必你是黄旗堡的!


                            16楼2010-03-26 00:42
                            回复
                              2025-09-03 14:43:1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南流的…也就我们老安丘人还这么说:在坊子人家叫坊安街办了。也不知道是说坊子和安丘的意思,也不知道是为了坊子安定的意思。但南流的传统故事也不少啊!大家可以交流的。


                              IP属地:山东17楼2010-03-26 04: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