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吧 关注:12,452贴子:95,025
  • 7回复贴,共1

从循道而行说说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之间的结构关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循道而行说说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之间的结构关系
首先,何为道,道者原意路也~!引申为方法,规律,天理。其实其原始的意思是给你指明一个方向,让你知道如何走~!
其次,循道而行就是遵循着规律和方法去做,只有这样才是做好的必要条件,而机缘或许是一个变量,循道而行未必成功。
其三,循道而行的两个关键点是遵循道,那首先是如何准确的找到真正的道,而后才是遵循而行。所以循道而行的难点似乎不在行,而在于寻找道。其实并不是这样,往往是我们能够找到真正的道而不能行~!晓得行不得的事情在现实中比比皆是。
第四,中庸有言: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心学之法是遵循自己内心的准则,而内心的准则要么来自性,要么来自教,内心合于一,行为合于一,一者天道也,心便与天理是合一的,亦即心即理,而知行合一便是心即理的功夫。
第五,顺便再说说致良知的次第关系,致者止也,亦即停留,引申为保持一种状态,保持一种什么状态呢,良知的状态,良知是什么,知善恶的能力,所谓知善知恶是良知。那么知善恶是知什么的善恶,是知意之动的善恶,而心之体是无善无恶的,所以致良知不过是约束知的,是为了让心分清意之动的善恶,保持一种良知的状态,亦即以善出发杜绝恶,因此致良知又成为知行合一的功夫。
故而说:
一见本体立见功夫。
进而说:
利根之人参透心即理,
中人以上醒悟知行合一,
中人以下保持致良知。


IP属地:北京来自手机贴吧1楼2021-04-12 18:06回复
    生而知之者,上也;
    学而知之者,次也;
    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04-12 19:58
    回复
      2025-05-10 07:06:43
      广告
      良知一念发动就是无善无恶的至善,不待头脑分析判断,是良知给的圣断。要认出我就是道,良知是我的意愿,也是道的旨意。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04-13 11:28
      回复
        第三次观看,次次如飘柔丝滑。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04-15 21:58
        回复
          良知是否是消极的


          IP属地:海南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3-04-16 10:59
          回复
            恶是善的不及还有过,除去恶了,那就是剩下善了,善多就恶了。所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句话是否有待考究,或者真正意义的善是什么意思?


            IP属地:海南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3-04-17 02:4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