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海峰45 提交日期:2004-12-19 18:40:00
按道理说,对一个人所知甚少,是没有理由会喜欢上他(她)的.
我听<为爱痴狂>,感觉那仿佛已经是一首很老的歌了.歌里的爱情,听上去虽然是荡气回肠,但淡淡的伤感,还是让听者对爱情充满了一种矛盾的拒绝.这是我第一次对刘若英这个名字产生印象.之前只隐隐地知道,她和黄磊(那时对黄磊也没有什么概念)共同出演了一部很受欢迎的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由于我对徐志摩缺少足够的认知和推崇,因此在避过<人间四月天>灿烂的诗情时,我也错过了更早喜欢刘若英的机会.
其后,其实也曾经看过她的一部电影.令我汗颜的是,我居然已经记不起它的片名了.刘若英在里面演一个不断出去和陌生男人相亲的孤独女子.那应该算是一部可以让人浮想点什么的文艺片.刘若英的表演很好地融入到了整篇电影的风格中去.可惜,我看到电影的一半时就关掉了碟机.唯一可以解释的原因是,那一段时期我看了太多了文艺片.当你脑海中不断浮想着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时,你就会毅然关掉幻想的橱窗,重新回到现实当中去.
<一辈子的孤单>第一次听时,看着MTV里有些孤单更有些简单的刘若英,心中已经有些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小女人.我们谁不曾孤独过?在那个自以为是的青春岁月,我们自以为自己很聪明,聪明得无法和周围的人好好相处,好好交朋友.于是我们孤单,我们孤单地唱着孤单的歌.这样的孤单会不会真的是一辈子的孤单?这样的孤单什么时候才会结束?
当<一辈子的孤单>作为<粉红女郎>的电视剧被更多的不孤单的人喜欢和传唱时,我也已经不孤单了,我已经有了自己的女朋友.刘若英也不孤单,她有了三个好朋友:万人迷,男人婆,哈妹.在<粉红女郎>里,刘若英演的结婚狂,刚开始真的让我跌破眼睛,甚至有些诧异,不明白她为什么要来出演这样一个颠覆她往日形象的角色.也因为这个原因,我对粉剧并没有追着看,而是时不时地瞅上几段.有时看到结婚狂疯癫而滑稽的镜头,会觉得特别有趣味.有时看到结婚狂一次又一次失恋,<为爱痴狂>的荡气回肠和<一辈子的孤单>的宿命就越来越清晰,清晰得让我对刘若英式的结婚狂有了一种短暂的亲近.
<粉红女郎>将一个原本有些幽若的刘若英推到了透亮透亮的聚光灯前,就如同只是在一瞬间,一个小女人一张娟雅的脸庞顿时泛起了容光.这种容光下,刘若英的洗发水广告就显得有些滞重了,尽管她在图象中翩然凌空夭夭若舞.我们无法辨析大红之前的刘若英的清灿和大红之后的刘若英的绚雅哪一种更具气质,但在后者状态下的她应该是更加幸福快乐的.毕竟,艺人都是渴望大红大紫的.换个角色来说,对我而言,刘若英如果不是频繁出现在我视野里的荧屏,报刊,网络中,我也不可能渐渐喜欢上她.对我而言是这样,对其他人而言也应该是如此.
<二十三十四十>里面,刘若英和李心洁张艾嘉一起经营着女人三个年龄阶段的情感.李心洁的气质的将成未成,张艾嘉形象的浑圆饱满,两者之间最富余雕塑性的就应该是刘若英的演艺轮廓了.我并没有观看这部影片,但头脑中的概想,却已经隐约地潜伏.为了不让自己会失落,我放弃了观看<二十三十四十>的打算.也许我应该看一看.但那只是也许.
从来没有想去看现场演唱会.刘若英在上海开个唱时,却有此冲动了.后来在网上得知,也就是在这个演唱会上爆出刘若英已经在秘密恋爱的消息.事业和爱情双丰收的刘若英不知道会在以后带给我们怎么样的快乐,这<后来>,我充满了期待.
当然我最期待的是刘若英主演的电视连续剧<张爱玲>.一个很有灵气很有悟性的女子去重新复圆一个充满了才情也充满了传奇的女性的人生轨迹,不知道这种和契合在怎么样的高潮中才能达到完美.此前传闻刘若英因为表演中太过投入角色而不能自拔,只是这一点就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我们可以在张剧中看到一个细腻入微的刘若英.
我以前的女朋友现在的老婆一直会问我喜欢哪个明星.第一个我会说索非玛索,因为<情欲的世界><勇敢的心><黑日危机>还有<亲密>.第二个我会说徐静蕾,因为<将爱进行到底><情书>,因为那让整个世界都变得亲切了不少的微笑.现在我会加上一个名字:刘若英.虽然我说不清是因为哪些原因让我喜欢上了她.但她确实就这样向我扑面而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