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乃石中之美者,是已传承千年的中国独有的深奥文化。今天我偶然在家里翻到了一块多年未佩戴的上品玉,便也不禁仔细琢磨琢磨。
赏玉,主要是赏四个字:色,透,润,纯。首先看颜色。我仔细看了看这块玉,发现其色呈淡绿,中间又透着一种淡青,但起来好像能够自己发光,如一汪水潭。再仔细观察,会发现底部有一小块绿色的翠花。整块玉的颜色好像活了,随着观察角度的不同也会逐渐变化。
其次,再看透。所谓透,即透明度。对着光看这块玉,会发现其虽然透,中间却夹杂。却增加了一种细腻,如一块封存着柳絮的冰——但又远比冰润。这块玉的润是如碧水般的润,仿佛把它放在手里它都会流走似的。把它放在光下,上面那一环环的反光就好像碧潭中的涟漪。这种润,能一直润到心底,甚至可消除浮躁之心。
最后,看纯。“纯”指的是玉中杂质、杂色的多少。有人说过:玉之纯可净化污浊之心。这块玉虽还不至如此传神,但如果仔细地、专注地去观察它,心中的纯也或多或少地被唤醒。
今番,我也从这一块玉上窥探到了玉文化的冰山一角。从玉到玉文化,也正是中华民族从物质渴求到精神渴求的转变。这宝贵的文化也正在被发扬下去。
赏玉,主要是赏四个字:色,透,润,纯。首先看颜色。我仔细看了看这块玉,发现其色呈淡绿,中间又透着一种淡青,但起来好像能够自己发光,如一汪水潭。再仔细观察,会发现底部有一小块绿色的翠花。整块玉的颜色好像活了,随着观察角度的不同也会逐渐变化。
其次,再看透。所谓透,即透明度。对着光看这块玉,会发现其虽然透,中间却夹杂。却增加了一种细腻,如一块封存着柳絮的冰——但又远比冰润。这块玉的润是如碧水般的润,仿佛把它放在手里它都会流走似的。把它放在光下,上面那一环环的反光就好像碧潭中的涟漪。这种润,能一直润到心底,甚至可消除浮躁之心。
最后,看纯。“纯”指的是玉中杂质、杂色的多少。有人说过:玉之纯可净化污浊之心。这块玉虽还不至如此传神,但如果仔细地、专注地去观察它,心中的纯也或多或少地被唤醒。
今番,我也从这一块玉上窥探到了玉文化的冰山一角。从玉到玉文化,也正是中华民族从物质渴求到精神渴求的转变。这宝贵的文化也正在被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