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昌的家庭向作品,往往都是有独立美感的散文诗,所有故事都与一个安静的、普通的家庭相关。静水流深是诗歌主要的素材,交织的冲突构成了诗节,人物关键时刻的行为为诗歌押韵。如果说《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是靠张震去创作的,那么《一一》则以洋洋的视角和外婆的病情,串联每个人自己生命的注脚。我们可以说通常家庭是保持在一种脆弱的常态,这种常态不见得那么温情,也不见得矛盾重重。而是各有各一本难念的经,他会有很多表现,表现在一顿谁都不说,话的聚餐,彼此互不见面的时间安排,难以理解的离家出走。我们总在静默和掩藏中,埋下了波澜起伏的那一面。这种混乱与稳定的对立统一贯穿了我们的一生。《一一》的叙事手法简单而巧妙,观察这一家人最干净也最有想象力的视角,就是儿童时代的洋洋,他处在没有冲突,却最有可能发生所有冲突时段。他能看到生命中那些每个人都知道在发生却“看不到的东西。”一一,就是我们这段平凡、琐碎、波澜的生命,周而复始的对立统一。我很喜欢杨德昌的叙事手法和镜头语言,他能将物质意义的宇宙大爆炸和心理意义的精神碰撞呼应到一起,令人想起四个字——“隔江山色。”
本周观影,这部电影推荐给你,恕难《一一》。[/cp]
本周观影,这部电影推荐给你,恕难《一一》。[/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