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仰望星空和脚踏大地,到底哪样更重要?2021年春天,黄峥似乎有了自己的答案。
3月17日,拼多多发布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与此同时,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提前发布了2021年度致股东信,宣布卸任拼多多董事长,由现任CEO陈磊接任。
黄峥是个低调的人。2018年7月26日,拼多多(PDD)登陆纳斯达克市场当晚,涌金君曾见到黄峥并进行简短采访。彼时,拼多多“3亿人都在用的购物app”的广告正铺天盖地,而最新的财报数据显示,拼多多的年活跃买家数已达7.884亿。
尽管有各种声音,但创立至今,拼多多的飞速成长却是不可忽视的事实。40岁出头的年纪、和自己一样年轻气盛的公司,黄峥为何选择激流勇退?

被提前的交接计划
“去年7月1日我卸任了CEO,原本计划在一年整的时候和陈磊完成董事长职位的交接。两个原因让我们决定将这个计划中的交接进一步提前了一些。”
在致股东信里,黄峥表示,关于董事长职位的交接本就在计划中,只不过,最终的决定提前了一些。
关于提前的原因,他这样解释:“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甚至异化让我意识到这种传统的以规模和效率为主要导向的竞争是有其不可避免的问题的。要改变就必须在更底层、根本的问题上采取行动,要在核心科技和其基础理论上寻找答案。”
作为一名浙大系学霸,黄峥回国创业前最为人所熟知的“打工史”就是在谷歌任职,但这一次,这位连续创业者表示要去追逐儿时的梦想——成不了科学家,但也许有机会成为未来(伟大)的科学家的助理,那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儿……
当然,身份的变化并不会影响他对拼多多成长发展的持续关注,倒不如说,这次选择,颇有点为拼多多的前程超前一步去做打算的意味。
在致股东信里,黄峥给出了两个答案:
其一,上市三年,拼多多已从一个“刚上小学的小孩”,变成“进入青春期的少年,他希望拼多多能早点独立成人,在“后浪”的塑造下继续锤炼,少一些创始人的个人色彩。
其二,年轻的拼多多还将有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期,但如果要确保它10年后的高速高质量发展,那么有些探索现在已经是正当其时了。
“我作为创始人,跳脱出来去摸一摸10年后路上的石头,可能是比较适合的人选。如果还能结合我自身的兴趣,那就再好不过了。”
对于未来的拼多多,黄峥也有自己的构想:
秉持“普惠,人为先,更开放”的理念,他希望拼多多会是一家永远把消费者利益和社会价值放在第一位的社会的企业,在新时代不断绽放活力。与此同时,他也希望这会是一个不断迭代创新、富予想象的企业。
如何让一手创办的公司在自己抽身撤退后依然健康发展,是企业家们共同的难题,而人始终是解局的核心。
为此,同一天,黄峥做了两件事:
其一,在致股东信里声明,其名下股份的投票权将委托拼多多董事会以投票的方式来进行决策,同时黄峥个人承诺个人名下的股票在未来3年内继续锁定,不出售;
其二,由黄峥和拼多多创始人团队设立的繁星公益基金向黄峥的母校浙大捐赠一亿美元,设立“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繁星科学基金”,以推动学校在生物、医疗、农业、食品等领域的交叉方向展开基础科技研究及前沿探索。

摸一摸10年后的石头
技术出身的黄峥无疑是个富有浪漫主义的思考者。
上市时接受媒体采访时,黄峥曾提到,“研究必须钻入田间地头,不是总研究那些看起来高大上、炫酷的所谓的黑科技,把你的黑科技实实在在地运用到民生当中去,去解决一点一滴的流通问题、损耗问题,去把50个芒果坏5个的问题变成50个芒果坏1个。”
起家于农产品的拼多多过去几年确实围绕农产品上行、农业科技技术创新等拿出了诸多创新举措,但三年之后,黄峥对农业领域的认识显然更加深入。
在致股东信里他写道:
拼多多从一个纯轻资产的第三方平台,开始转重,在仓储、物流及农货源头开始进行新一轮的投入,新的业务开始在拼多多内萌芽并迅速成长。这既改变了拼多多,更催生了、锻炼了新一代的领导者、管理者。
过去几年里拼多多对农业领域的贡献主要还是在流通领域。通过提升流通领域效率,去中间补两头来让农民和消费者获益。但流通效率的提升毕竟不能从质上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也不能性质性的大幅提升身体健康水平。那一步步往纵深走,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2020年7月,40岁的黄峥以致全员信的方式,宣布卸任拼多多CEO。伴随此次调整,黄峥表示按照IPO时的承诺,连同创始团队一起,捐赠约2.37%的公司股份,正式成立“繁星公益基金”,旨在推动社会责任建设和科学研究。
取名“繁星”,是因为一个夏夜黄峥在散步时仰头看到夜空里的漫天繁星,忽然想起文森特•梵高的一句话,“我不知道世间有什么是确定不变的,但我只知道,只要一看到星星,我就会开始做梦。”
如今,这个梦有了具体的模样。作为第一期资助,繁星公益基金将在未来三到五年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助1亿美元,用于“计算+生物医疗”、“计算+农业食品”和“先进计算”三个创新实验室的科学研究项目。
这也是繁星公益基金会成立以来数额最大的一笔捐赠。双方合作推进的首批项目包括“超大规模实时图推理机研究”“重大脑认知障碍的闭环调控研究”“肿瘤免疫新抗原研究”和“细胞培养人造鱼肉研究”等。
以超大规模实时图推理机研究为例,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陈纯介绍,大规模动态时序图是一种更完备、更自然、更能反映行业生产活动的数据结构,与普通数据相比,时序大数据最大的特点是带有时间戳,特别是在5G迎来广泛应用的时代,对数据分析处理越及时、越能最大化数据价值。
超大规模实时图推理机研究对很多行业都至关重要,如金融风控中如何毫秒级判断这张卡是不是被盗刷了,城市交通系统如何实时决策红绿灯策略确保道路畅通等。因此,对大规模动态时序图实时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进也是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所需要研究的共性关键技术。
而“细胞培养人造鱼肉研究”项目则跟随近年来逐渐风靡的“人造肉”,转而研究蛋白质含量更为丰富的“人造鱼肉”。

以退为进的企业家精神
黄峥的退,带着一种“退一步海阔天空”的理想主义追寻,有时候,跳出来看事物发展,反倒会有更清晰的思路。
去年以来,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影响着其中每一个细微齿轮的运转,而对于科技自立自强的呼声也更为迫切。
科技从来不光是科学家的事,企业参与到产学研的创新链条中,对于推动创新成果落地转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底层技术的强大,同样是对企业家科学精神的呼唤。
换个维度来看,只有当一个企业从社会发展角度去审视自身的价值,才能真正走向长远。黄峥的决定看似是退,其实却是抽离出以效率和规模为主导的商业竞争战场,把更多精力放在长远的思考上。
2020年年初一段时间,黄峥跟大多数人一样,有一段宅在家中的时间,他读了一些哲学书,对生命又产生了一些感悟。
在《2020年致股东信》中,他写道:“时间更像是一个不可逆的向量,它是一股强大的有方向的力量,默默地驱动着我们所见所感的一切事物,无论我们多么固执地渴求着对称和永恒,时间总是在不断制造着世间种种的不对称、不可逆以及死亡。”
黄峥引用了毕业于西南联大的诗人穆旦《冥想》中的这句话——
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回顾,
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
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
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
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走入2021年,黄峥更坚信要“坚持做对的事”。未来,拼多多更会继续在农业科技上有扎实的投入。
通过对农产品种植过程的方法的控制,我们是否有可能对马铃薯、番薯、西红柿等的潜在有害重金属含量进行可靠有效的控制,同时对其可能有的、有益的微量元素进行可控的、可标准化的提升?
如果以后有一种西红柿,每一颗都含有最适合我们身体的VC等微量元素,那我们的生活质量是否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再比如,如果我们能够比较透彻地了解不同的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在摄入人体后的变化和作用,进而通过植物蛋白来合成生产出肉的替代品,那这种新的素鸡2.0是否有可能成为更健康、更绿色的稳定供给?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深入到蛋白质结构及在人体内的性状的研究,我们是否有可能沿着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分子机器的道路,进一步研究出蛋白质机器人,可以进入到人的脑部血管进行疏通,避免中风?
——天马行空的黄峥,到底会点亮哪颗星呢?
仰望星空和脚踏大地,到底哪样更重要?2021年春天,黄峥似乎有了自己的答案。
3月17日,拼多多发布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与此同时,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提前发布了2021年度致股东信,宣布卸任拼多多董事长,由现任CEO陈磊接任。
黄峥是个低调的人。2018年7月26日,拼多多(PDD)登陆纳斯达克市场当晚,涌金君曾见到黄峥并进行简短采访。彼时,拼多多“3亿人都在用的购物app”的广告正铺天盖地,而最新的财报数据显示,拼多多的年活跃买家数已达7.884亿。
尽管有各种声音,但创立至今,拼多多的飞速成长却是不可忽视的事实。40岁出头的年纪、和自己一样年轻气盛的公司,黄峥为何选择激流勇退?

被提前的交接计划
“去年7月1日我卸任了CEO,原本计划在一年整的时候和陈磊完成董事长职位的交接。两个原因让我们决定将这个计划中的交接进一步提前了一些。”
在致股东信里,黄峥表示,关于董事长职位的交接本就在计划中,只不过,最终的决定提前了一些。
关于提前的原因,他这样解释:“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甚至异化让我意识到这种传统的以规模和效率为主要导向的竞争是有其不可避免的问题的。要改变就必须在更底层、根本的问题上采取行动,要在核心科技和其基础理论上寻找答案。”
作为一名浙大系学霸,黄峥回国创业前最为人所熟知的“打工史”就是在谷歌任职,但这一次,这位连续创业者表示要去追逐儿时的梦想——成不了科学家,但也许有机会成为未来(伟大)的科学家的助理,那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儿……
当然,身份的变化并不会影响他对拼多多成长发展的持续关注,倒不如说,这次选择,颇有点为拼多多的前程超前一步去做打算的意味。
在致股东信里,黄峥给出了两个答案:
其一,上市三年,拼多多已从一个“刚上小学的小孩”,变成“进入青春期的少年,他希望拼多多能早点独立成人,在“后浪”的塑造下继续锤炼,少一些创始人的个人色彩。
其二,年轻的拼多多还将有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期,但如果要确保它10年后的高速高质量发展,那么有些探索现在已经是正当其时了。
“我作为创始人,跳脱出来去摸一摸10年后路上的石头,可能是比较适合的人选。如果还能结合我自身的兴趣,那就再好不过了。”
对于未来的拼多多,黄峥也有自己的构想:
秉持“普惠,人为先,更开放”的理念,他希望拼多多会是一家永远把消费者利益和社会价值放在第一位的社会的企业,在新时代不断绽放活力。与此同时,他也希望这会是一个不断迭代创新、富予想象的企业。
如何让一手创办的公司在自己抽身撤退后依然健康发展,是企业家们共同的难题,而人始终是解局的核心。
为此,同一天,黄峥做了两件事:
其一,在致股东信里声明,其名下股份的投票权将委托拼多多董事会以投票的方式来进行决策,同时黄峥个人承诺个人名下的股票在未来3年内继续锁定,不出售;
其二,由黄峥和拼多多创始人团队设立的繁星公益基金向黄峥的母校浙大捐赠一亿美元,设立“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繁星科学基金”,以推动学校在生物、医疗、农业、食品等领域的交叉方向展开基础科技研究及前沿探索。

摸一摸10年后的石头
技术出身的黄峥无疑是个富有浪漫主义的思考者。
上市时接受媒体采访时,黄峥曾提到,“研究必须钻入田间地头,不是总研究那些看起来高大上、炫酷的所谓的黑科技,把你的黑科技实实在在地运用到民生当中去,去解决一点一滴的流通问题、损耗问题,去把50个芒果坏5个的问题变成50个芒果坏1个。”
起家于农产品的拼多多过去几年确实围绕农产品上行、农业科技技术创新等拿出了诸多创新举措,但三年之后,黄峥对农业领域的认识显然更加深入。
在致股东信里他写道:
拼多多从一个纯轻资产的第三方平台,开始转重,在仓储、物流及农货源头开始进行新一轮的投入,新的业务开始在拼多多内萌芽并迅速成长。这既改变了拼多多,更催生了、锻炼了新一代的领导者、管理者。
过去几年里拼多多对农业领域的贡献主要还是在流通领域。通过提升流通领域效率,去中间补两头来让农民和消费者获益。但流通效率的提升毕竟不能从质上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也不能性质性的大幅提升身体健康水平。那一步步往纵深走,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2020年7月,40岁的黄峥以致全员信的方式,宣布卸任拼多多CEO。伴随此次调整,黄峥表示按照IPO时的承诺,连同创始团队一起,捐赠约2.37%的公司股份,正式成立“繁星公益基金”,旨在推动社会责任建设和科学研究。
取名“繁星”,是因为一个夏夜黄峥在散步时仰头看到夜空里的漫天繁星,忽然想起文森特•梵高的一句话,“我不知道世间有什么是确定不变的,但我只知道,只要一看到星星,我就会开始做梦。”
如今,这个梦有了具体的模样。作为第一期资助,繁星公益基金将在未来三到五年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助1亿美元,用于“计算+生物医疗”、“计算+农业食品”和“先进计算”三个创新实验室的科学研究项目。
这也是繁星公益基金会成立以来数额最大的一笔捐赠。双方合作推进的首批项目包括“超大规模实时图推理机研究”“重大脑认知障碍的闭环调控研究”“肿瘤免疫新抗原研究”和“细胞培养人造鱼肉研究”等。
以超大规模实时图推理机研究为例,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陈纯介绍,大规模动态时序图是一种更完备、更自然、更能反映行业生产活动的数据结构,与普通数据相比,时序大数据最大的特点是带有时间戳,特别是在5G迎来广泛应用的时代,对数据分析处理越及时、越能最大化数据价值。
超大规模实时图推理机研究对很多行业都至关重要,如金融风控中如何毫秒级判断这张卡是不是被盗刷了,城市交通系统如何实时决策红绿灯策略确保道路畅通等。因此,对大规模动态时序图实时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进也是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所需要研究的共性关键技术。
而“细胞培养人造鱼肉研究”项目则跟随近年来逐渐风靡的“人造肉”,转而研究蛋白质含量更为丰富的“人造鱼肉”。

以退为进的企业家精神
黄峥的退,带着一种“退一步海阔天空”的理想主义追寻,有时候,跳出来看事物发展,反倒会有更清晰的思路。
去年以来,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影响着其中每一个细微齿轮的运转,而对于科技自立自强的呼声也更为迫切。
科技从来不光是科学家的事,企业参与到产学研的创新链条中,对于推动创新成果落地转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底层技术的强大,同样是对企业家科学精神的呼唤。
换个维度来看,只有当一个企业从社会发展角度去审视自身的价值,才能真正走向长远。黄峥的决定看似是退,其实却是抽离出以效率和规模为主导的商业竞争战场,把更多精力放在长远的思考上。
2020年年初一段时间,黄峥跟大多数人一样,有一段宅在家中的时间,他读了一些哲学书,对生命又产生了一些感悟。
在《2020年致股东信》中,他写道:“时间更像是一个不可逆的向量,它是一股强大的有方向的力量,默默地驱动着我们所见所感的一切事物,无论我们多么固执地渴求着对称和永恒,时间总是在不断制造着世间种种的不对称、不可逆以及死亡。”
黄峥引用了毕业于西南联大的诗人穆旦《冥想》中的这句话——
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回顾,
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
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
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
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走入2021年,黄峥更坚信要“坚持做对的事”。未来,拼多多更会继续在农业科技上有扎实的投入。
通过对农产品种植过程的方法的控制,我们是否有可能对马铃薯、番薯、西红柿等的潜在有害重金属含量进行可靠有效的控制,同时对其可能有的、有益的微量元素进行可控的、可标准化的提升?
如果以后有一种西红柿,每一颗都含有最适合我们身体的VC等微量元素,那我们的生活质量是否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再比如,如果我们能够比较透彻地了解不同的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在摄入人体后的变化和作用,进而通过植物蛋白来合成生产出肉的替代品,那这种新的素鸡2.0是否有可能成为更健康、更绿色的稳定供给?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深入到蛋白质结构及在人体内的性状的研究,我们是否有可能沿着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分子机器的道路,进一步研究出蛋白质机器人,可以进入到人的脑部血管进行疏通,避免中风?
——天马行空的黄峥,到底会点亮哪颗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