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仁”概念简说
三乎 2021-03-16星期二
“仁”的概念,本不是周文化内容,而是东夷文化概念。孔子生于鲁国,孔母颜氏本是东夷奄人(赢姓),孔子继承东夷文化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仁”,上古释义就是“人”,不是具体的“人”,而是抽象的“人”。至于右边的“二”,应该是表示读音ni,与“仁”的读音ning具有“阴阳对转”的关系,正如“叶子”与“缨子”的关系(这是古汉语中常见的现象)。
“爱”字在甲骨文中尚无,至东周战国时期才出现。目前的解释本义常以现代汉语的意思来推测,容易出现偏差。
可以说,“仁”与“爱”来自东部与西部不同文化,而在东周时代已经成为文化融合的产物,成为华夏文化的重要概念。要准确认识这组概念,必须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之下,有分析地参照后人的论述。
《论语》云:“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孟子》说:“仁者爱人”。可见,樊迟不明“仁”是什么意思,也就是常人不易解释这个概念,而孔子用“爱人”来解释,说明“爱人”是大家熟悉的概念,毕竟周文化是正宗的、占主导地位的文化。至于这个“爱”是什么意思?由于年代久远,语言变迁,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是不可以用现代汉语的概念直接来解读的。
《孟子·梁惠王上》篇中,孟子说“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这是一则著名的故事,说的是齐宣王看见有人牵着牛经过堂前,就问干什么去。牵牛人回答说杀了牛,用牛血来涂钟,准备祭祀。齐宣王说放了牛吧。牵牛人反问,那么就不涂钟了吗?齐宣王说,不涂钟咋行?换只羊吧。这事传出去,百姓议论,认为齐宣王吝啬,祭祀这么大的事都打折扣。于是就有了孟子替他“圆场”的一段对话。
此处的“爱”不是怜爱、恋爱、喜爱等今天常用的意思,而是“舍不得、吝啬”的意思。“爱”与“不忍”对举,其意自显。
用孟子的这段话来诠释孔子的“仁者爱人”,不是说“仁者”应该相亲相爱,而是说,仁者应该把人当人看,爱惜人才、人力。所谓“仁者人也”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三乎 2021-03-16星期二
“仁”的概念,本不是周文化内容,而是东夷文化概念。孔子生于鲁国,孔母颜氏本是东夷奄人(赢姓),孔子继承东夷文化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仁”,上古释义就是“人”,不是具体的“人”,而是抽象的“人”。至于右边的“二”,应该是表示读音ni,与“仁”的读音ning具有“阴阳对转”的关系,正如“叶子”与“缨子”的关系(这是古汉语中常见的现象)。
“爱”字在甲骨文中尚无,至东周战国时期才出现。目前的解释本义常以现代汉语的意思来推测,容易出现偏差。
可以说,“仁”与“爱”来自东部与西部不同文化,而在东周时代已经成为文化融合的产物,成为华夏文化的重要概念。要准确认识这组概念,必须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之下,有分析地参照后人的论述。
《论语》云:“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孟子》说:“仁者爱人”。可见,樊迟不明“仁”是什么意思,也就是常人不易解释这个概念,而孔子用“爱人”来解释,说明“爱人”是大家熟悉的概念,毕竟周文化是正宗的、占主导地位的文化。至于这个“爱”是什么意思?由于年代久远,语言变迁,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是不可以用现代汉语的概念直接来解读的。
《孟子·梁惠王上》篇中,孟子说“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这是一则著名的故事,说的是齐宣王看见有人牵着牛经过堂前,就问干什么去。牵牛人回答说杀了牛,用牛血来涂钟,准备祭祀。齐宣王说放了牛吧。牵牛人反问,那么就不涂钟了吗?齐宣王说,不涂钟咋行?换只羊吧。这事传出去,百姓议论,认为齐宣王吝啬,祭祀这么大的事都打折扣。于是就有了孟子替他“圆场”的一段对话。
此处的“爱”不是怜爱、恋爱、喜爱等今天常用的意思,而是“舍不得、吝啬”的意思。“爱”与“不忍”对举,其意自显。
用孟子的这段话来诠释孔子的“仁者爱人”,不是说“仁者”应该相亲相爱,而是说,仁者应该把人当人看,爱惜人才、人力。所谓“仁者人也”应该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