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狂吧 关注:465,227贴子:5,421,784

菲曼夜谈01:游牧与农耕的优劣对于生存狂的启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前言:
准备开启这个系列的想法很久了,在我踏入生存狂这个圈子已经过去很多年,作为我个人,其实是有很多思考方向想要和大家分享,但我不能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我更想要把自己的思想沉淀下来,等他们成熟了,再拿出来。我读了很多年书,读了很多书,但我读得越多,越觉得自己懂得少。
今天开始更新这个系列贴,这不是独一的一个帖子,而是我这个话题的系列开端,我的想法是,结合最近的话题,我会找出一些资料,说出自己的看法,来作为生存狂思想的启发,希望以我一家之言,能让大家进行独立的思考,不再盲听、盲信、盲从。
那么,开始吧,首先按我的惯例先给大家来首定场诗:
牧云踏雪月挽弓,轻骑夜行袭边烽。
率土沃野食鼎钟,铁胄长戈唤大风。
诗名:云与风
作者:菲曼葛洛


IP属地:广东1楼2021-03-13 04:33回复
    第一章:云与风的优劣
    1、云时聚时散,能带来暴雨,能带来寒冰,它散时飘渺无形,它聚时呼啸千里,能摧残万物,但是暴行过后,云又会散去,云能腾九天,但云却不能长存凌霄,便如同游牧民族一般。
    我认为游牧民族对于耕种民族来说最大的优势在于两点。
    第一点是其高机动性的生存方式,水美草肥处便可定居,一旦遇到环境恶化,纵马驱牛羊即走,迁移到下一处适于生存的环境,这一点很符合失地存人的正确生存法则,而这个机动性在军事上的体现,就在于让游牧民族在军事行动上充满主动性,中原政权修筑的长城就是为了抵消这个优势而存在的,但依然无法避免被高机动性的游牧民族绕道偷袭。在明末崇祯时期,明朝此时因为各种原因已经极度虚弱,但清兵仍无法攻克关宁锦防线,直到他们击败漠南蒙古后才找到办法,那就是利用自身的高机动性,绕道蒙古从山海关西面突袭明朝腹地,自此满清便开始了对明朝的军事优势期,其中有三次更是直逼北京城下。
    第二点,则是在残酷的生存环境下孕育和锻炼出来的强大个体,毕竟弱小的生命在北方草原的生活环境中,早已经消亡殆尽,活下来的,都拥有着强壮的基因,在狩猎和掠夺中占尽优势,和耕种为主的中原政权长期兵农分离不同,游牧民族是可以做到全民皆兵的,在军事上的体现是非常直观的,就是可以迅速的集结大量部队进行军事行动,而无需进行军事训练和武备后勤,弓箭猎刀马匹都是现成的,成年男子几乎都是合格的弓箭手。在汉初著名的白登山之战前夕,其实刘邦率领的汉军是拥有着数量上的优势的(约三十二万),匈奴方只投入了左右贤王合计两万多的部队接战,但是在冒顿单于决定对汉军进行诱敌深入的战术后,他在短时间内就集结了四十万部队并对汉军进行了包围,这个数量的部队的集结速度对于中原政权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优势说完就要说相对的劣势了。
    高机动性的生存方式使得他们不会去研究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建设和发展,毕竟草吃完了可以到下一个草场,反正过几年后再转回来,就又变回一个肥美的草场了。由于没有稳定的居住地和聚集地,这使得游牧民族很难发展出高度文明的社会,锻造、建筑、医疗、商业等都远远处于落后的状态。唯一能让他们的族群进化的办法,就是来自云端之上的无情寒冷和冰雪,迫使他们南下掠夺,把别人的东西,抢过来自己用,粮食、财富、武备、衣物、科技、人口,甚至连文明都可以掠夺回来,但是当掠夺成功,失去了外部压力之后,如果无法吸收文明,融入文明,他们又会很容易迅速的走向消亡。
    而残酷的生存环境所换来的强大个体,其代价便是稀少的族群数量,由于没有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大部分婴儿活不到成年,加上草原上本就贫瘠的资源,相比耕种民族,游牧民族很少有人口大规模膨胀的时候,除非他们南下,占据了中原的居住权成为中原的统治王朝,要知道即使是今天的蒙古国,人口也仅仅只有三百二十万而已。


    IP属地:广东2楼2021-03-13 04:36
    收起回复
      2025-08-31 14:32:1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2、风时大时小,微弱时吹根草都费劲,强大时能撼动整个森林,温柔时传播文明,暴怒时摧城拔寨,有人认为给风建一座牢笼便能困住它,但他们错了,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挡风,风可能会变弱,但从东方刮起的大风将永不消亡。
      对于这个耕种民族,其实大家心里明白都是指代什么,这么就不多做解释了,我直接说我认为的优势,一共有三点。
      第一点就是对大一统文明的认同,因为耕种文明的生活方式让人们得以安定的生活聚集在一个土地上形成部落,为了阻挡野兽,耕种部落有了城墙,在城墙内又诞生了秩序,为了不被别人抢走自己的土地和城墙,又发展出了武备,在接下来运用武备进行的各种兼并和争斗中,强大的耕种部落击败了弱小的耕种部落,合成更大的部落,再然后,耕种部落变成耕种国家,而接着是国家与国家间的兼并,最后变成一个大一统的耕种帝国。从此,耕种文明的人们也奠定了对于大一统的执念和认可,对于土地:大就是好,对于人:多就是强,对于武备:下一把剑会更锋利。。。很多人看到这里会觉得我都在说一些假大空的话,可能会认为为什么我说这个点会成为优势?我想说的是因为这个耕种民族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起起落落,曾经输过,曾经败过,甚至连文明都被人抢走过,但这个民族从来没有放弃过,其生命之顽强和韧性,是世上独一无二的,我想,凡是身为这个民族的一份子,能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的,都应该有一份自豪感,这份自豪感不会被别有用心人的只言片语动摇半分,因为这份自豪感,应该是铭刻在灵魂深处的。
      第二点,则是由于耕种文明造就了稳定和安全的生活环境,使得耕种者们有余力去点科技树,更高效的耕种农具 ,更快的织好一匹布,更高的城墙,更坚硬的盔甲,射得更远的箭,这些一段又一段的微弱科技优势,在和游牧民族的军事拉锯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也造就了西汉成汤的一句话:“胡人兵刃朴钝,弓弩不利,前者五人方当汉兵一人。”这就是一汉当五胡的由来。
      第三点,在拥有稳定的生活环境下,耕种文明有着强大的人口基数增长能力,这也让耕种文明拥有着强大的自我恢复能力,比如部队数量的损失,游牧民族,比如汉初的匈奴,如果损失了四十万的部队,基本等同灭族,而完成中原大一统的耕种民族,这个数量的损失在即使在秦朝的时期都是可以恢复得过来的。白登山之战刘邦为什么可以和冒顿单于停战?其实很大一个原因是冒顿单于考虑到自己手头上四十万部队基本已经是匈奴举国出动了,如果硬要和刘邦的三十二万部队战斗,那么即使损失十几万,对于匈奴也是属于重创了,而就算在白登山消灭了刘邦,那受到重创的匈奴可能会面对下一批三十万前来复仇的汉军,人口恢复能力也是游牧民族在很长时间里无法对中原耕种民族造成军事优势的主要原因。
      但耕种文明的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点,由于耕种文明诞生的封建王朝拥有历史局限性,导致每一个封建王朝都有其周期性,无法恒强,且无法避免,起因可能是膨胀人口对于土地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可能是统治阶级膨胀的欲望对平民的压榨到达了极限,可能是中央集权的衰落导致了中原的分裂,可能是天灾人祸经济衰退导致了王朝虚弱,而到了这个时期,也就是封建王朝的统治末期,因为再也无法集结精锐而庞大的部队对抗入侵,耕种民族就会进入被动防守状态,而游牧民族则会利用自身的优势逐渐开始对耕种民族形成军事上的优势:五胡乱华,金灭北宋,元灭南宋,清灭南明。
      第二点,耕种民族在与游牧民族完全相反的,低机动性的生存方式所在土地上,让游牧民族在绕开或击破外围防御的时候,变成一块块肥肉,由于无法快速转移人口和财富、资源,即使得知消息开始撤离了,也让游牧民族屡屡得掠夺成功,两条腿是跑不过四条腿的。这个特质也充分体现在了先天失去牧马地的北宋身上,由于军事力量缺乏机动性,北宋只能在一开始就被迫进入被动防守状态,以至于变成所有游牧民族都可以欺负一下的铁乌龟,然后逐渐走向灭亡。
      第三点,耕种民族热爱安逸,享受安逸,甚至幻想敌人也喜欢安逸,因为几千年来一直在追求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造就了这个特质,这个特质,今天在很多人身上也都体现了,而这个特质,也曾让耕种民族吃尽了亏。曾经的江南细雨绵绵,莺声燕语,软玉怀抱,让人放松了警惕,等当他们醉眼惺忪的醒来时,刀便已经砍到他们眼前了


      IP属地:广东3楼2021-03-13 04:39
      收起回复
        3、最后讲一下对生存狂的启发,其实写到这里,我要阐述的相关观点已经讲完了,但是可能有些人并不能领会,所以我需要给你们做个总结:
        吸收优点,摒弃缺点,强大自我,放弃安逸,你需要像游牧民族一样拥有高机动性和强大的自身能力,你需要像耕种民族一样有着强大而不被动摇的内心,给自己造就一个稳定安全的生存环境,要追求更多的盟友,更好的装备,更优秀的技术,最重要的是,不再安逸,不要安逸,生存不允许,你的生活也不允许。


        IP属地:广东4楼2021-03-13 04:41
        收起回复
          第二章:对于游牧和耕种文明各种误区认知的解答
          1、饮食差异:游牧民族吃肉所以身体强壮,耕种民族吃米所以身体羸弱。
          解答:错误,即使是在游牧民族的巅峰蒙古时期,也只有统治阶级才能顿顿吃肉,平民阶级一天两顿(到了元朝建立后才开始变成三顿),早上小米粥,晚上肉粥或者肉汤,在夏天,马奶和奶酪也会成为主食,而且蒙古人也吃菜,杜梨、韭蒜等草原常见蔬菜都在他们食谱之内,时间往前追溯,再说一下匈奴人,匈奴人是储存粟米、耕种、屯田的历史文献记载的,这证明匈奴人也不是完全以肉食为主。至于身体条件的差异化,我在第一章讲过,游牧民族的个体强大是建立在恶劣残酷的生活条件下的,加上大量的狩猎活动,才得以让他们的游牧民个体显得比农民强大,但在耕种文明来说,由于兵农分离,所以在汉朝时期,就有大量的文献表面,经过军事训练的正规汉兵,其单兵战斗力在面对匈奴兵时,在汉领先的武备水平加持下,是拥有足够的优势的。简单来说,就是游牧民族是兵民一体化,而因为参照物是耕种民族的农民,所以显得游牧民族的个体跟更加强大,而当参照物变成均势的耕种民族的正规士兵时,这个所谓强大的天平便会倾斜。
          2、军事优势:游牧民族一直吊打耕种民族。
          解答:错误,秦汉的历史上,中原陆续把匈奴打到分裂,南匈奴投降东汉,北匈奴西逃,三国时期一个地方军阀都可以吊打游牧民族,而到了晋末八王之乱时期,中央集权衰弱,中原分裂,游牧民族才找到机会进行五胡乱华,最后全面汉化,隋唐时期,东西突厥崛起,然后北唐朝陆续灭亡,残余突厥像匈奴一样西逃。直到了北宋南宋时期,由于先天失去牧马地,作为耕种民族建立的王朝宋开始开始被辽金元等游牧民族逐步灭亡,明代元后,明军在初期是保持着军事主动权和对北元的攻势的,但是在三个历史分界线,明军都走了错误的道路,导致自身的逐步灭亡,以土木堡事变为第一个分界线,此前对于北元一直处于军事优势状态,土木堡之后,明的军事力量急速衰退,第二个分界线是与满清的萨尔浒战役,满清以少胜多,消灭了明军主力,满清迅速扩张占领大片关外土地,而明军从此转入守势,满清崛起,但保留了关宁锦防线的明军仍旧可以抵挡满清,第三个分界线则是满清战胜蒙古后,明军再也无法防守满清的掠夺,加上内部起义军,开始逐渐走向灭亡。至此,可以证明的是,在所有占据牧马地的中原耕种民族大一统王朝对于游牧民族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存在着巨大军事优势的,而明朝这个朝代,也不是一下子就被游牧民族打垮的,灭亡这个朝代的主要原因,仍旧是内部矛盾和农民起义军。


          IP属地:广东5楼2021-03-13 04:43
          收起回复
            十年来,投资版图从“山海关”已逐渐退守到“南宋版图”,或许也见证了近十年来中国城市发展趋势,南方城市冬短夏长、夜经济繁华、商业氛围渐浓,经商环境优于北方,在截止2020年三季度的中国GDP前十大城市排名中,除了北京仅次于上海位居全国第二外,其余全部是南方的城市。
            中国经济南迁是有历史原因的,如今人口净流入加速了近些年的持续繁荣,南方发达城市对创业和招商引资的政策更为宽松和友善,为创业者和民营企业提供了舒适的发展环境,也激发了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活力,随着产业和人才的集聚,南方经济发展势如破竹,逐渐与北方拉开差距。
            但投资判断并不能按照某一既定原则一以贯之,南北方城市发展各具优势和特色,部分北方城市逐渐崛起,新的发展机会层出不穷,前有“投资不过山海关”,现有“投资不过南宋版图”,都不过是投资圈的一句调侃,想要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还是要拿出真正的实力。
            投资的“南宋版图”
            “近年来出差看项目基本都在南方,比如深圳、广州、杭州、长沙、成都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城市影响企业,城市经济发展好自然能滋养出好的企业。”张强告诉燃财经,他所工作的城市在北京,除了投资北京的项目,外地的项目细数下来确实都花落“南宋版图”。
            首先来看下“南宋版图”具体范围。历史上,南宋与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分疆土,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南宋版图”里北边有上海、南京、杭州、武汉,西边有成都、重庆,南边有厦门、深圳、广州,基本涵盖了中国目前经济比较发达的核心一二线城市。
            回顾2020年,创投市场的新经济投资事件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但令人惊喜的是二线城市创业新势力悄然崛起。IT桔子《2020-2021年中国新经济创业投资分析报告》公布了二线城市投资交易金额排行TOP13,除青岛和济南外,其余11个城市全部都是“南宋版图”内城市。
            除了一级市场,燃财经通过深挖二级市场,A股同样浮现出“南宋版图”的影子。
            根据同花顺数据整理,在2020年A股涨幅排行榜TOP 30中,北方城市占比仅37%,如果排除北京,其他城市占比仅有27%,占比63%的南方上市公司同样基本在杭州、无锡、苏州、广州、深圳、重庆等“南宋版图”城市。
            对此,二级市场基金经理李睿对燃财经表示,虽然基金经理在建仓的时候会通过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现场尽调等方式搭建一套非常客观的价值评估体系,但是当看到很多“牛股”都出现在南宋版图中的时候,他也依然难掩惊讶,“虽然感觉很扯,但应该也不完全是巧合。南宋派去和金国谈判的大臣一定是个经济专家,版图内的城市都是现在的经济重镇。”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03-13 04:52
            收起回复
              中国历史从北方发迹,早期北方的经济文化远远领先于南方,但从东汉末年开始,北方开始战乱不断,经济遭遇了严重破坏,而南方政局相对稳定,所以北方原住民逐渐南迁寻求安稳的生活环境,为南方的经济开发提供了劳动力、耕作技术和生产经验,带动了南方经济的繁荣。
              根据《中国人口史》资料,南北朝时期南方人口由1000万倍增到2100万,而北方人口一度下降到1000万。北方人的南迁,不仅通过先进的耕作技术帮助南方发展农业、水利工程,还在南方大力发展纺织业、冶炼业、盐煮业、瓷器、造船等手工业,南方水运交通方便也加速了商贸繁荣。
              到了隋唐时期,成都、荆州、扬州等长江流域的商业城市兴起,广州成为海外贸易中心,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东南亚、天竺、波斯、罗马等国建立商业联系。可见,南方早期商业城市的繁荣为今天的城市格局奠定了重要基础。
              一千年以后,曾经“南宋版图”里繁华的经济中心如今依然扮演重要角色,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南方城市在经济发展的地位日趋凸显。智谷趋势发布的数据统计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GDP排名TOP 10城市中仅剩北京和天津,而到2020年前三季度排名中只剩下北京,北方城市经济规模已经远远被南方城市赶超。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03-13 04:53
              收起回复
                另外,南方经济发达还有一个更重要原因,即人文环境。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北方地区平原多,务农便可以自给自足,而南方多山地和丘陵,农业发展需要依靠专业的农耕和水利技术,且耕地条件有限,造成一部分人被迫经商。
                从古至今的生产生活习惯也对居民性格和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北方人形成了安逸、稳定的性格,形成重情重义、抱团取暖、强关系社会;而南方人的性格则坚毅果敢、精明能干,更适合市场经济,加上南方商贸发展的先天气候优势,南方人创业成功率更高。
                “我们最终决定投资的一个长沙教育项目,是一位女创业者,她骨子里那种能吃苦、不放弃的湖南‘霸蛮’性格打动了我们。”私募基金合伙人张强告诉燃财经。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1-03-13 04:54
                收起回复
                  2025-08-31 14:26:1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坐等更新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1-03-13 04:59
                  回复
                    前面一段文字。摘录自网络,“投资不过山海关与南宋版图”。
                    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如画的地方。
                    这里时候湿润土地富饶。
                    一年的稻谷可以三熟甚至四熟。
                    在我家隔壁甚至直接以常熟为地名。
                    有足够的粮食产出,是这个地区从农村或者渔村成为一个城市的必要而不充分基础。
                    所以看一个地方未来的发展潜力好不好。粮食的产量是否能够承载起如此庞大的人口。这是一个硬条件。所以如果这个基础不具备。强行行政干预这里变成一个大城市则会变成“吸血型经济圈”。
                    既这里本不产什么。结果什么都需要从周边运输过来。从而在这个城市周围制造出一个“贫困圈”。
                    话题不谈这个了。
                    其实总体生存模式来说,菲曼说了。严酷的环境锻造了人的坚韧意志和强大个体。
                    但是强大的个体是需要物质支撑才能成立的。
                    如强大的肉体需要充沛的粮食。强大的意志更是在这个载体之上。
                    人种来说你我都差异不大,但是只要粮食供应稳定。体格的基础优势就会逐渐叠代累积。而物资匮乏的地方虽然杀斗不断却未必能够强大个体。
                    既。食物唯物主义。
                    魏国李悝变法是农耕文明模式第一个出现关于粮食的政令法律。既平籴法。
                    平籴法的意思就是朝廷在丰收年大量收购粮食。避免谷贱伤农。而在饥荒年又大量雇佣没有食物的饥民,以粮食代替工钱稳定民生。
                    在这条法律的基础上。才具备魏武卒的选拔基础体格的可操作条件。
                    如果粮食不稳定,就没有基础的民众体格。没有基础的民众体格,那又怎么可能挑选出精锐强悍的士卒?
                    所以个体的强悍是不可能建立在物资匮乏粮食产量低的生产模式之上的。
                    当然。游牧民族其实也想农耕,只是草原草皮薄,一种地。狂风吹起,最后什么都不剩。连游牧经济都会难以为继《嘎达梅林》。
                    所以在一个资源贫瘠土地贫瘠气候寒冷的地方,不具备农耕的条件,爆资源爆不上去。
                    你还想要爆兵爆科技树?
                    那怎么可能?个体体格不如。群体数量成活率不如,科技科技不如。
                    游牧拿什么跟农耕来斗?
                    只能斗一个全民皆兵,只能斗一个批亢捣虚,只能斗一个专打老弱病残的战术。
                    所以这个历史的记录是完全证明了历史的唯物(唯食物主义)。
                    所以在生存模式上的参考。也很多都是唯物(唯食物主义)。
                    既我们的生活是现代社会物流贸易体系支撑,我们准备的是由于意外的突然中断供应。而这个是肯定会威胁我们生命安全的。比如封锁隔离。
                    得病有一定概率会死。而没有食物肯定会死。食物的供应就基本决定了隔离的成功率和民众配合率。
                    但是副本如果加强怎么办?如果时间延长怎么办?
                    当然现代社会现代文明也不会轻易的被打回古代。只是囤总是有限。那就囤变为种。这个种也不是古代的落后模式。而是无土栽培。灯光种植等我们日常起居空间的补足。
                    当然最坏的情况之下。仓鼠流就自然会变成种田流。
                    这个思路的推演。渐进过程其实我早就写在贴吧简介上去了。
                    农耕文明是现代文明的基础。
                    农耕文明可以保障尽量大概率的人口生存。
                    农耕文明可以尽量稳定的提供食物保障群体饮食和体格。从而产生出精锐的体格强悍的战士。
                    农耕,也只有农耕文明养得起鲁班,宋应星,博元,爱迪生,戴勒姆奔驰,等等中外科学家。从而尽快的攀爬科技树。
                    那么对应生存来说。
                    也就是囤货进阶到种田。
                    也就种田可以最大提高幸存率。
                    也就是种田可以最大的获得物资的保障。
                    也就是种田流,可以养育更多的英雄儿女。
                    也就是种田流才有基础研究一些相对尖端的武器比如精密管。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1-03-13 05:20
                    收起回复
                      食物唯物主义的另一点就是。
                      历史上但凡给汉族王朝造成威胁的游牧民族必然要农耕化,或者吸收农耕民族。
                      我们整理一下思路。
                      从东晋十六国五胡乱华开始。
                      这个开始的原因大家应该从历史的高度看的出来。就是东汉时代分三国,尔虞我诈战乱不休。内卷的高强度高烈度的斗争。甚至导致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的状态。而从董卓入京到马超南下。无不暴露了边关实力不断的被抽空。
                      所以本来痛击乌桓是根本轮不到曹操来干的。但是还是曹操顺带收拾了。
                      这个就形成了一个东亚怪物房的格局。就是在中央王朝争夺的诸侯,随便哪个弱逼跑去非华夏地区都几乎横着走的局面。这个东亚怪物房的格局至今为止还存在。举例,朝鲜。在东亚六国算是弱逼,但是只要跳出东亚圈子。几乎是鄙夷众生的局面。
                      但是,进入到华夏圈子的游牧民族。要从石块兽皮兽骨的状态变得能强大到和汉族叫板。那自古华山一条路。就是农耕化。鲜卑农耕化,成北魏。后来的辽宋夏金,一个个的农耕化。
                      那位孛儿只斤氏的铁木真在刚刚接管乞颜部和弘吉剌部的时候还打不过金国。就是因为金国女真人先一步农耕化。所以士卒饱食而健壮。盔甲坚固而精良。羽箭破空的声音让蒙古人心惊胆战。
                      那么要破这个局怎么办?那就是和更农耕的南宋汉人联系。吸收南宋汉人的技术。贸易获得盔甲武器。
                      这样,才具备了铁木真*丝逆袭的基础。并且为之后的西征伟业打下了不可替代的基石。当然,也由于蒙古人没有彻底的从游牧转农耕。所以后来也坐不住中原江山,只能回漠北继续游牧。而后,渔猎起家的后金八旗正是看清晰了这点。所以在和明朝叫板之前。彻底的是从渔猎转农耕。这才有了掠夺汉族人口为农牧耕作。吸收东江军以及关外明军投降。资以厚禄高官的资本。
                      你不农耕,你凭啥叫板?
                      你不农耕,你的士卒吃不饱饭。你不农耕,你的盔甲不精武器不利,你不农耕,如何能和晋商贸易获得弗朗基大炮红衣大炮能攻城拔寨?明军投降剃头有田产分配。这奖励这模式,不就是汉族地主的农耕模式吗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1-03-13 05:42
                      回复
                        原来在顶置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1-03-13 08:23
                        回复
                          农耕对游牧的优势是,我这地理条件比你好,比你富。游牧对农耕的优势是,你分赃不均乱得之,我就能来抢现成的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1-03-13 08:41
                          收起回复
                            这两种都是稳定的生活方式 但它们的前提是一定的人口基础和土地资源


                            IP属地:新疆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1-03-13 09:27
                            收起回复
                              2025-08-31 14:20:1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如果是后末世 你得先躲过前几波社会冲击、秩序崩溃 再熬过几年的生存时期 等世界稳定了再去考虑重建文明


                              IP属地:新疆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21-03-13 09: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