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从哪方面看,《弹词话本》都是不可思议的。首先,这张专辑花了七年时间,这在流行音乐界是罕见的,这个事实意味着它在轻视和忽略很多东西,但我相信这不是刀郎刻意为之,而是创作和时间就这么自然而然发生了、消耗了。其次,更进一步,这样呕心沥血的作品,面世时没有任何动静,没有宣发,没有广告,没有采访,就那么随手扔到了网上,以至于大多数人不知道《弹词话本》,这在当下是闻所未闻。再次,人们普遍感到意外的是,有着大漠西域标签的刀郎,怎么关心起了江南水乡、吴侬软语,反差太大,而江南文明作为汉民族的主流文明,鱼龙混杂,既水草肥美,也步步沼泽,今人涉足其中,基本没有产生能称之为作品的东西,都是些旅游心得之类的浮光掠影、生拼硬凑,或是坐在工作室里,翻着唐宋诗词、明清小说,臆想一个漏洞百出、虚情假意的情感故事,煞有介事地表达,那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似乎无人有能力触碰到。听《弹词话本》前,我是捏了一把汗的,国风古韵这个表象是热点其实是陷阱的流行文化领域,刀郎怎么会一头扎进去,他那本已让人尊敬的音乐生涯值得冒这个险吗?不可思议,刀郎用作品给出的回答堪称完美,他怎么做到的?仅凭能力和才华就能做到吗?至少站在国风古韵和我们的历史前,仅有才华和能力并不足够,必须还有别的甚至更重要的原因,那是什么?《弹词话本》的每一句歌词和每一段旋律都昭示着答案:态度,对描述对象尊重和谦卑的态度。《弹词话本》里的刀郎,仿佛是在评弹和弄堂里长大的南方男子,他讲述的那些故事人们并不陌生,但它们苍白了,它们被时间误解得支离破碎,它们的价值散落各处,隐埋极深,刀郎要数次、数十次、数百次回到过去,寻宝的第一件利器便是尊重和谦卑,于是那笼天罩地、如影随形、融入血脉的关乎所有人过去、现在、未来的真谛,慢慢显露,之后才华和能力派上用场,刀郎选择他认为最合适的方式把它们表达出来,而查经阅典、访亲问友、街谈巷议是障眼法,是辅助手段,同时也是让作者保持某种疏离状态的必要手段,尊重和谦卑才让一切成为可能,只是不知这世上稀有的品质,刀郎是如何习得的。而和能力有关的不可思议也让人惊讶,音乐界特别是流行音乐界紧扣母题出版一张有十首作品的专辑,从体量上说不是什么难事,但十首作品质量等齐、首首出众,没有注水,没有凑数,没有空洞无物,那是难上加难了,这解释了为什么大量专辑会有主打歌,因为后面都是凑数的,也揭示了为什么有人只发表单曲,因为不太想凑数或凑不齐。《弹词话本》在同一母题下的十首歌曲,语境、旨趣、意味、风格、形式各不相同,但每首都达到了不可思议的高质量水准,刀郎的能力太令人惊叹,也让我们“掌声热烈地拍打着水面”献给刀郎。刀郎用七年时间,其中很多时候客居苏州,创作了《弹词话本》,但我觉得刀郎是花了七年时间去大学做了个本硕博连读,再回来,刀郎已是个饱读诗书、谦谦温润、鞭辟入里、练达通透的知识分子了。
除了尊重、谦卑、才华、能力之外,《弹词话本》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悲悯之心。它不露痕迹,却又处处散发,它渗透于整张唱片的里里外外,它不居高临下,它不指手画脚,它不批判指责,它不隔靴搔痒,它是接近神性的观看,它是某种护佑,它让本该柔软的不必变得坚硬,它以气质的方式呈现,它关照着故人和我们。听《弹词话本》的时候,我想起了两个人,一个是美国作家雷蒙德·钱德勒,他是侦探小说作家,入了文学史,是唯一一个靠通俗小说被写进文学史的作家,如果有音乐史的话,刀郎应该以流行音乐家的身份进入音乐史。我想起的另一个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个高不可攀的大师,这个黑泽明一生最崇拜的偶像,这个纪德口中“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终生大事”的伟大作家,悲悯之情是他作品的显著特征,他把人类的苦难、罪恶、救赎都抱在了怀里,以悲悯包之容之,正是想到了陀翁,我才意识到《弹词话本》里那弥漫的是悲悯气质,这很了不起,这更让刀郎与其他人有了区分,这也有助于大家去理解刀郎的另一张新专辑《如是我闻》。然而,我要说点我的担心,刀郎会走多远?由悲悯开启的道路深不见底,走着走着便是空和忘,《志贞》里有一句我觉得不好的歌词“错过了彼此的花期”,过于平淡,但再看这句歌词,我的不满变成了欣慰,这样的歌词表明刀郎依然被此岸的烟火牵绊,我们应该不会失去那个绝无仅有的刀郎和他未来的作品。
除了尊重、谦卑、才华、能力之外,《弹词话本》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悲悯之心。它不露痕迹,却又处处散发,它渗透于整张唱片的里里外外,它不居高临下,它不指手画脚,它不批判指责,它不隔靴搔痒,它是接近神性的观看,它是某种护佑,它让本该柔软的不必变得坚硬,它以气质的方式呈现,它关照着故人和我们。听《弹词话本》的时候,我想起了两个人,一个是美国作家雷蒙德·钱德勒,他是侦探小说作家,入了文学史,是唯一一个靠通俗小说被写进文学史的作家,如果有音乐史的话,刀郎应该以流行音乐家的身份进入音乐史。我想起的另一个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个高不可攀的大师,这个黑泽明一生最崇拜的偶像,这个纪德口中“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终生大事”的伟大作家,悲悯之情是他作品的显著特征,他把人类的苦难、罪恶、救赎都抱在了怀里,以悲悯包之容之,正是想到了陀翁,我才意识到《弹词话本》里那弥漫的是悲悯气质,这很了不起,这更让刀郎与其他人有了区分,这也有助于大家去理解刀郎的另一张新专辑《如是我闻》。然而,我要说点我的担心,刀郎会走多远?由悲悯开启的道路深不见底,走着走着便是空和忘,《志贞》里有一句我觉得不好的歌词“错过了彼此的花期”,过于平淡,但再看这句歌词,我的不满变成了欣慰,这样的歌词表明刀郎依然被此岸的烟火牵绊,我们应该不会失去那个绝无仅有的刀郎和他未来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