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兰溪发展工业颇有成效,1985年工业总产值已达73213万元,居金华、衢州两市各县工业的首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亦达22004万元。因此省人民政府确定将本市建为浙江中西部的重要工业城市。加以铁路运输繁忙紧张,水运运费低廉,发展水运大有潜力。据此,在新形势下,兰溪仍可凭借三江优势,成为新的浙中西部水陆运输枢纽和经济中心。
如果说现在义乌是最近20年金华各县市区的“老大”,那么,兰溪就是金华过去五百年的“老大”。兰溪于唐咸亨五年(公元674年)建县。因为水,兰溪在历史上地位突出。素有“三江之汇,七省通衢”和“小上海”之美誉,民国元年(1912年)兰溪被定为一等县。民国三年(1914年)废金华府设金华道,辖金、衢、严3府19县,道尹驻兰溪,民国五年(1916年)移驻衢县。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9月置兰溪实验县。次年8月设兰溪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金华府8县及建德、桐庐、分水等共11县。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撤实验县复为普通县。
计划经济时期,兰溪集中了金华70%的工业,贡献了金华50%以上的财政收入,光一个兰江冶炼厂的用电量就相当于整个永康的总和,各级领导调研和改革会、学习会常年不断。兰江大桥成为钱塘江上游第一座现代公路大桥,兰江大厦则是金华第一家三星级涉外酒店,在全省第一个系统规划县级城市的新区建设,凤凰股票成为中国第一只异地上市的股票,是当年上海滩的“老八股”之一。
当年年报记载,1985年年底,兰溪有土地面积1214平方公里,人口60.68万人,其中非农人口7.05万人。按当年价格计算,全年农业总产值31667万元,工业总产值72753万元,名列全省三甲。
1987年兰溪财政收入超亿元,在浙江省率先成为亿元县。1994年,兰溪被评为中国百强县,名次排在第57位,是金华唯一一个进入百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