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吧 关注:921,582贴子:9,416,762
  • 3回复贴,共1

十个经典的营销寓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十个经典的营销寓言
营销锦囊寓言系列一:两个推销员
这是营销界尽人皆知的一个寓言故事:
     两家鞋业制造公司分别派出了一个业务员去开拓市场,一个叫杰克逊,一个叫板井。
     在同一天,他们两个人来到了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到达当日,他们就发现当地人全都赤足,不穿鞋!从国王到贫民、从僧侣到贵妇,竟然无人穿鞋子。
     当晚,杰克逊向国内总部老板拍了一封电报:“上帝呀,这里的人从不穿鞋子,有谁还会买鞋子?我明天就回去。”
     板井也向国内公司总部拍了一封电报:“太好了!这里的人都不穿鞋。我决定把家搬来,在此长期驻扎下去!”      两年后,这里的人都穿上了鞋子……
     营销启示:
     许多人常常抱怨难以开拓新市场,事实是新市场就在你的面前,只不过你怎样发现这个市场而已。



1楼2010-03-06 21:40回复
    营销寓言系列六:动物拉车
        梭子鱼、虾和天鹅三个不知什么时候成了好朋友,一天,他们同时发现一辆车,车上有许多好吃的东西。
        于是就想把车子从路上拖下来,三个家伙一齐负起沉重的担子,他们铆足了狠劲,身上青筋暴露,使出了平身的力气,可是,无论他们怎样拖呀、拉呀、推呀,小车还是老地方,一步也动不了。
         原来,天鹅使劲往天上提,虾一步步向后倒拖,梭子鱼又朝着池塘拉去,究竟谁对谁错?反正,他们都使劲了。
         营销启示:
         一个企业的营销团队有不同才能的人,他们都有为企业奉贤的精神,但是如果企业没有将他们的才能用到一处,使企业的营销力量形成合力,那么,最后埋怨谁都是无济于事的。
    


    5楼2010-03-06 21:42
    回复
      2025-11-22 21:25:1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营销寓言系列七:对老虎发命令
      有一个人在荆州做官时,山上的老虎常出来吃人和家畜。老百姓要求县官除去饿虎。
           这个人只下了一道驱逐老虎的命令,叫人刻在很高的岩石上,凑巧那只老虎因故离开了荆州,他就得意地认为他的命令生效了。
      不久,他被调另一个地方做官。这个地方的老百姓非常刚强,很不容易治理。
           他认为刻在荆州岩石上的命令既然能够制服凶恶的老虎,便以为也能够镇住能够识文断字的老百姓,便托人去荆州描摹那个石刻。结果,这个地方不但没有治理好,这个官反而因为治理不当而丢了官。
           营销启示:
           许多企业都有营销成功的历史,它们依靠这些方法取得丰厚的利润。但是当一个新的市场出现在面前的时候,环境变了、消费者的心理变了,企业原有的“成功”方法却在这时使企业一败涂地。
           这里的启示是,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营销模式,但是当市场发生变化的时候,企业应调整自己的营销策略来适应市场,毕竟市场永远是对的。
      营销寓言系列八:两个消费者的经历
      在天堂门口,两个异国老太太相遇了。上帝让她们各自说出自己一生中最高兴的事情。
           “我攒了一辈子的钱,终于住了一天新房子,我这一辈子活得也不怨啊。”中国老太太高兴地说。
          “我住了一辈子的房子,在我去世之前终于把买房的贷款还清了。”美国老太太也高兴地说。
           上帝叹了口气,说:“选择不同,效果也是不同的。”
           营销启示:
           我国的许多消费者以往沉积下来的落后的消费意识,使其在消费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又不愿选择消费信贷,只能造成中国老太太的悲哀。     但是,潜在的需求是一种存量资源,可以通过宣传加以引导。营销者通过创造新的营销方式以获得消费着的认可,达到挖掘潜在需求的目的。
      


      6楼2010-03-06 21:42
      回复
        营销寓言系列十:模仿
        一个人想做一套家具,就走到树林里砍倒一棵树,并动手把它锯成木板。这个人锯树的时候,把树干的一头搁在树墩上,自己骑在树干上;还往锯开的缝隙里打一个楔子,然后再锯,过了一会儿又把楔子拔出来,再打进一个新地方。
        一只猴子坐在一棵树上看着他干这一切,心想:原来伐木如此简单。
        这人干累了,躺下打盹时,猴子爬下来骑到树干上,模仿着人的动作锯起树来,锯起来很轻松,但是,当猴子要拔出楔子时,树一合拢,夹住了它的尾巴。
             猴子疼得尖声大叫,它极力挣扎,把人给闹醒了。最后被人用绳子捆了起来。
             营销启示:
             日本企业是靠模仿欧美产品起家的,但是他们在模仿中有创新,这就促成了日本经济30年的兴旺。
             我国许多企业生产的产品是模仿欧美企业的,但是我们在模仿中没有创新,所以如今电视、DVD等许多产品的核心技术不在我们手中,这就像猴子的尾巴,一不小心就被树夹住,由此可见,模仿固然重要,但创新更为关键。


        7楼2010-03-06 21: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