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游的人啊,我要你快来,快来,
快来同我一起到沙漠中去。
城市是喧哗的沙漠,
这沙漠却一点也不可爱;
这里又没有风,又没有太阳,
有的只是永远蒸腾着的寂寞。
我怕这没有变化的天气,
我想要一阵狂风,一阵急雨。
我想看天边的天连上无边的地;
因此我要你陪我骑上骆驼,
到大戈壁去每夜细数天上的星,
去温习心爱的神奇的几何学。
告诉我你也喜欢深谷中的花和流水,
因此也喜欢逃到绿洲上去两人相对。
告诉我你也早已被东风吹得沉醉,
因此也要再借东风之力吹到西北方去。
沙漠中蕴蓄着无穷的天堂的菁华,
陪我去追天堂的绿影吧,远游的人啊。
此诗应该是作为一首现代派诗歌而存在的。据说,当时的另一位现代派诗人戴望舒对金先生的诗歌赞赏有加。
诗篇的开篇就用了“远游的人”以表明自己的阶级立场,“远游的人”是指饱受战乱,在城市的喧嚣生活中难以安身立业,没有办法而只有选择漂泊的生活方式的人群,这些人大多应该是报国无门的有志青年,“我要你快来,快来”中的“你”是和诗人自己有着同样遭遇或心境的人,彼此为志同道合的盟士。“城市”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与农村相对应的概念:二是遭受战乱的‘洗礼’后的城市,远不是繁华的象征了。不能不说,当时的诗人对祖国或多或少是有些许失望和无奈的,而自己又没有办法去改变现状,所以只能走“远游”路线了。“这里又没有风,又没有太阳”喻指没有朝气的日子,心情苦闷。“蒸腾着的寂寞” ,内心的苦闷无处宣泄,所以寂寞。
“没有变化的天气”与前文的“这里没有风,又没有太阳”相呼应。“狂风”和“急雨”是说诗人想要打破这寂寞的日子的手段或者说是方式,在当时因为国内战乱,人民生活颠簸流离,“狂风”和“急雨”就指能够是生活恢复平静,使战争停止的办法。“天边的天连上无边的地”为还没有处于战乱的安静地带,也写出了诗人心中对战争的厌恶饿对宁静生活的渴望。“骆驼”为生活在大戈壁中的必要交通工具,“每夜细数天上的星”要联系到诗人的生平来理解,据说当时的金克木先生是很沉迷于天文学的研究,后来在好友戴望舒的劝导之下才从拾写作之笔的,因此在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得出他对天文学的爱好。“心爱的神奇的几何学”也是与他的兴趣有关,诗人的阅历丰富,知识渊博,研究领域涉及到各门学科范围,尤其是对几何学,更是费尽精力尽心研究。在他临死之前还作了一篇几何学论作与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作深层探讨,可见其成就显赫。
“深谷中的花和流水”,“绿洲上去两人相对”都是在现实生活中所无法真正体会到的。“东风”喻指日本侵华路线,象股风似的刮来,也给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借东风之力吹到西北方去”有可能是战争还没有扩散到西北地方去,诗人认为在那里可以远离战争的喧嚣。“天堂的菁华”和“天堂的绿影”与“深谷中的花和流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写想象中的美好,而现实中却难以得到,现实与梦想的落差在两种心境所形成的冲突使得诗歌的情感上起伏跌宕,加强感染力。
诗人和作家都比较容易愤世嫉俗,也很容易想到归隐,远到陶渊明,李白;近到流浪的三毛,虽然他们远游不是因为同样的原因,但是,他们都有着同样的远游情结。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得到心灵的慰藉,远游何尝不是一条可行的出路?
快来同我一起到沙漠中去。
城市是喧哗的沙漠,
这沙漠却一点也不可爱;
这里又没有风,又没有太阳,
有的只是永远蒸腾着的寂寞。
我怕这没有变化的天气,
我想要一阵狂风,一阵急雨。
我想看天边的天连上无边的地;
因此我要你陪我骑上骆驼,
到大戈壁去每夜细数天上的星,
去温习心爱的神奇的几何学。
告诉我你也喜欢深谷中的花和流水,
因此也喜欢逃到绿洲上去两人相对。
告诉我你也早已被东风吹得沉醉,
因此也要再借东风之力吹到西北方去。
沙漠中蕴蓄着无穷的天堂的菁华,
陪我去追天堂的绿影吧,远游的人啊。
此诗应该是作为一首现代派诗歌而存在的。据说,当时的另一位现代派诗人戴望舒对金先生的诗歌赞赏有加。
诗篇的开篇就用了“远游的人”以表明自己的阶级立场,“远游的人”是指饱受战乱,在城市的喧嚣生活中难以安身立业,没有办法而只有选择漂泊的生活方式的人群,这些人大多应该是报国无门的有志青年,“我要你快来,快来”中的“你”是和诗人自己有着同样遭遇或心境的人,彼此为志同道合的盟士。“城市”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与农村相对应的概念:二是遭受战乱的‘洗礼’后的城市,远不是繁华的象征了。不能不说,当时的诗人对祖国或多或少是有些许失望和无奈的,而自己又没有办法去改变现状,所以只能走“远游”路线了。“这里又没有风,又没有太阳”喻指没有朝气的日子,心情苦闷。“蒸腾着的寂寞” ,内心的苦闷无处宣泄,所以寂寞。
“没有变化的天气”与前文的“这里没有风,又没有太阳”相呼应。“狂风”和“急雨”是说诗人想要打破这寂寞的日子的手段或者说是方式,在当时因为国内战乱,人民生活颠簸流离,“狂风”和“急雨”就指能够是生活恢复平静,使战争停止的办法。“天边的天连上无边的地”为还没有处于战乱的安静地带,也写出了诗人心中对战争的厌恶饿对宁静生活的渴望。“骆驼”为生活在大戈壁中的必要交通工具,“每夜细数天上的星”要联系到诗人的生平来理解,据说当时的金克木先生是很沉迷于天文学的研究,后来在好友戴望舒的劝导之下才从拾写作之笔的,因此在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得出他对天文学的爱好。“心爱的神奇的几何学”也是与他的兴趣有关,诗人的阅历丰富,知识渊博,研究领域涉及到各门学科范围,尤其是对几何学,更是费尽精力尽心研究。在他临死之前还作了一篇几何学论作与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作深层探讨,可见其成就显赫。
“深谷中的花和流水”,“绿洲上去两人相对”都是在现实生活中所无法真正体会到的。“东风”喻指日本侵华路线,象股风似的刮来,也给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借东风之力吹到西北方去”有可能是战争还没有扩散到西北地方去,诗人认为在那里可以远离战争的喧嚣。“天堂的菁华”和“天堂的绿影”与“深谷中的花和流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写想象中的美好,而现实中却难以得到,现实与梦想的落差在两种心境所形成的冲突使得诗歌的情感上起伏跌宕,加强感染力。
诗人和作家都比较容易愤世嫉俗,也很容易想到归隐,远到陶渊明,李白;近到流浪的三毛,虽然他们远游不是因为同样的原因,但是,他们都有着同样的远游情结。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得到心灵的慰藉,远游何尝不是一条可行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