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5月19日漏签0天
葛江中学吧 关注:4,994贴子:263,880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游戏

  • 0回复贴,共1页
<<返回葛江中学吧
>0< 加载中...

作文写作指导:引用名言加强文章说服力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ssssssss沈17
  • 学前班
    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所谓“引用”,简而言之,就是援引名人说话,或名人的诗文、典故、寓言、成语、俗语、格言、谚语等,来支持作者的立场。由于引用是一种诉诸权威的修辞法。故引用能加强言论的真实性、说理性、表现力及说服力,借此收到言简意赅的表达效果,加强论点的说服力,同时,也可使文义更含蓄,富于启发性,令语言简练,提高表现力。引用可分为明引、暗引、化用等,下文将举例说明。
明引,即是明白指出所引的话出自何处,让读者于所引内容一目了然。例如胡适的《论短篇小说》这样说︰“形容‘经济’两个字,最好借用宋玉的话:‘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傅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化用要求掌握语感
暗引,即是引用时不指明出处,能使文章读来更流畅自然,一气呵成。例如:谢冰莹的《关于女兵自传》这样写︰“后来年龄一天天增加了,读的书也一天天多起来,所谓‘学然后知不足’,真是一点不错。”
化用,即不点明引用的出处,所引的内容跟自己的文章融为一体。化用对语感的掌握要求更高,使用后文章更典雅精炼。如鲁迅的《病后杂谈》有以下一段︰“其实,‘君子远庖厨也’就是自欺欺人的办法:君子非吃牛肉不可,然而他慈悲,不忍见牛的临死的觳觫,于是走开,等到烧成牛排,然后慢慢的来咀嚼。牛排是决不会‘觳觫’的了,也就和慈悲不再有冲突,于是他心安理得,天趣盎然,剔剔牙齿,摸摸肚子,‘万物俱备于我矣’了。”
古典诗文,也常见引用之法,我们习惯称之为“用典”或“用事”。《文心雕龙》认为“用典”的作用乃“援古证今”。古人作文赋诗,常在作品中嵌入一些过去的人、地、事、物之史实,或历史神话故事等有出处、依据的故事典例,以丰富内容、令作品更含蓄典雅、文辞妍丽。
如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两句中便含“庄周梦蝶”、“杜宇化鹃”两个典故,这种“文本互涉”的手法,令作品读来更有韵味、含意更深。
再看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有︰“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这里提及的孙郎,即是孙权,《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苏轼以孙权自喻,表达出自己像孙权一样年少而有胆识。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0回复贴,共1页
<<返回葛江中学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