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佛法的核心是“以戒为定基,因定而生慧”,即修“定”专为生“智慧”而设。这个“智慧”又被称为“般若(bō rě)”,“般若”是梵文“prajnāpāramitā”的发音。因为这个“大智慧”是生命宇宙本质意义的终极答案(能够让人“解脱生死”的那个东西),所以在翻译佛经的时候,对该词就没有直接翻译,而是用了它的“梵文发音”来表示它。
同时也因为被“无以名之,强以名之”地译为了“智慧”,就让绝大多人在理解“般若”时,总是从“世俗智慧”概念理解,这种理解就犹如“缘木求鱼”——最终肯定是白费力气。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如果你简单地将“世俗智慧”理解为聪明,那可真是你的不幸。当然,我们会逐步看到这是为什么。
在自然科学中,如果你想深入理解哪一事物,就必须对与之相关的内容都要清楚,否则你只能对这一事物停留在“知道层面”,而不会进入到“理解层面”。所以,为了对“般若”有深入理解,下面先理解什么是“世俗智慧”。
同时也因为被“无以名之,强以名之”地译为了“智慧”,就让绝大多人在理解“般若”时,总是从“世俗智慧”概念理解,这种理解就犹如“缘木求鱼”——最终肯定是白费力气。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如果你简单地将“世俗智慧”理解为聪明,那可真是你的不幸。当然,我们会逐步看到这是为什么。
在自然科学中,如果你想深入理解哪一事物,就必须对与之相关的内容都要清楚,否则你只能对这一事物停留在“知道层面”,而不会进入到“理解层面”。所以,为了对“般若”有深入理解,下面先理解什么是“世俗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