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吧 关注:1,279,190贴子:6,595,050
  • 6回复贴,共1

一入茶门深似海之(二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茶叶品赏中的“失智“行为(二)
接下来再讲讲另一个“重灾区”黑茶。黑茶在六大茶类中的品饮地位,对我们汉人来说,本来可以用没有地位来描述。就算您打着”Black lives matter”的标语去游行都改变不了它的品饮地位。因为它的创始之初是为了边销,为了不产蔬菜的游牧地区,作为游牧民族的一种生活必须品,而不是用来细细品味茶汤中的香气和滋味的,甚至基本上没有哪个游牧民族是用来清饮的,都是要加奶、盐、糖、香料等等来煮、来调饮的。直到由边销转侨销的滇青绿茶紧压茶在广东、香港地区被人为发酵成发水茶,乃至上世纪70年代在云南因此而创制了普洱茶渥堆工艺,才使得黑茶家族中出现了一个比较适合清饮的茶品——普洱茶。普洱茶的茶汤是醇厚的、细腻的、滑爽的。它的流行,再加上各地交通运力的提升,其他品类的黑茶也渐渐大量地输送到了习惯清饮的全国各个内地茶叶消费区。作为不知道来龙去脉的普通消费者来说,市场上出现了一个自己从来没喝过的茶品,当然要去尝试一下。尝试之初,结果可想而知,大部分长期习惯了品饮高香、鲜爽、细腻的绿茶、白茶、青茶或红茶的内地消费者当然是留不下什么好印象的。然而,最近的十多年里,大规模的洗脑开始了,先是弃其味而言他,把黑茶的功效大讲特讲一番(当然,加工正常的黑茶保健功效是不可否认的),当发展了很大一批有影响力、有消费能力的拥趸之后,开始进一步从品饮角度来洗脑(甚至包括一些传销手段),把原来品饮地位极低的各类黑茶都宣传成了可以喝的古董,甚至升级成了奢侈品。价值与价格严重背离先不去说它,促使整个茶叶消费群的辨识水平扭曲才是件要命的事。有没有想象过未来某一天,一群代表中国茶叶鉴赏最高水平的主流人士聚在一起,对几款淡薄、粗滞、失鲜甚至酸败、霉变的茶汤评头论足、赞誉有加的场景?


IP属地:上海1楼2021-02-23 00:46回复
    更正:根据“一入茶门深似海(八)”那5篇写普洱茶的编号方式,这次写“茶叶品赏中的‘失智’行为(二)”仍应归入”一入茶门深似海(十九)“。感谢茶友这么仔细地看了俺的随笔编序另外特别声明,茶友们如果看到我的序号跳了,那有可能那一次的随笔贴出后发觉话题过于敏感我自己撤了


    IP属地:上海2楼2021-02-23 12:04
    回复
      2025-08-04 13:35: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黑茶就是古代不在茶季的时候,茶农修剪茶树剪下来的废枝败叶,卖给少数民族消食的廉价东西,不但人喝,还同时拿来饮牲口,经常有卖茶的说黑茶在清代是皇族的贡品,有治百病的功效,还能长期陈放,生出益生菌。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21-02-23 13:06
      收起回复
        不可否认“黑茶”的失鲜失香等缺点,但用粗制滥造和废枝败叶来笼统概括黑茶不可取,“宫廷御品”多为商家的营销手段,它也是茶叶的区分等级称呼,官方解读就如网友所说本是一种较为廉价的劳动人民的饮品,它只需要具备解渴这一个大前提,并且被百姓接受。现代商业化有它的需求,采摘质量也有了相应提高:一芽1~2叶,制法上有古法发酵和机械化发酵。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02-23 15:23
        回复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02-25 08:5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