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业堂 中国近代规模最大、藏书最丰富的私家藏书楼。楼主刘承干(1882—1963年)。楼址位于湖州市南浔镇之鹧鸪溪畔。藏书楼于1920年动工兴建,1924年落成。藏书楼为砖木结构两层楼房,四周清水环绕,庭院内林木森森,曲径通幽,假山、石笋、亭台、小桥点缀在荷花池周围,园林与书楼浑然一体。整个藏书楼是一座口字形回廊式的厅堂建筑,中有一正方形天井。书楼上下共有52间。藏书布局合理,各具特点,既有利于保管,也便于阅览。
嘉业藏书楼全盛时期藏有古籍57万余卷,18万余册。藏书中约有宋(960-1279年)、元(1206-1368年)刊本150多种,明(1368-1644年)刊本200种,清(1616-1911年)刊本5000种,钞校本2000种,其他精本1000多种。其藏书的另一特色是收有地方志1200多种,33000多卷。刘承干不但以搜集古籍闻名,也以雕印书版蜚声海内,先后刻印有《嘉业堂丛书》、《吴兴丛书》、《求恕斋丛书》等。1933年开始,嘉业藏书楼藏书陆续出售,至1951年11月刘承干将嘉业藏书楼捐献时,尚余藏书11万册,宋元刊本已荡然无存。1981年嘉业藏书楼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浙江省政府拨款20万元整修。现为浙江图书馆古籍书库的一部分。
[编辑本段]楼主--刘承干
(1881/1882~1963)浙江吴兴(今湖州)人(原籍上虞)。字贞一,号翰怡,一作翰贻,别署求恕居士。室名嘉业楼(藏书楼名。刘家因出巨资为光绪皇帝陵园植树,曾得御赐“钦若嘉业”匾额。1920年建楼于南浔镇命名),亦名嘉业藏书楼、嘉业堂(有《嘉业堂藏书目录•藏书志•丛书》等)、四史斋(一作宋四史斋,以藏宋本《史记》、《汉书》、《后汉书》、《唐史》而名)、希古楼(堂)、诗萃斋(置其夫子所编之《清朝正续诗萃》处)、求恕斋(有《求恕斋书目•丛书》)、留馀草堂(为杭州西湖别墅。有《留馀草堂书目》)、小莲庄、七十一鸳鸯楼、杭希居、杭昔居、掩翠轩。藜光阁。
其祖父刘镛,巨商,父刘锦藻,官内阁侍读学士。刘自幼嗜书,后以藏书、刻书为事。季才出身,清末官候补内务府卿。辛亥革命后,以清遗老自居,家居上海。1910年,因赴南京出席南洋劝业会,暇赴书肆,遍览群书,由此开始藏书,以其资力雄瞻,先后将卢氏“抱经堂”,独山莫氏“影山草堂”、仁和朱氏“结一庐”、丰顺丁氏“持静斋”、太仓缪氏“东仓书库”等家藏书,皆以廉价购藏。先后积达60万卷近20万册,有宋元本200余种,明本2000种,为志1200余种,清人集部5000种,抄校手稿约2000种,丛书1000种。其中有孤帙《永乐大典》42册,《四库全书提要》原稿本150册。1924年落成嘉业藏书楼,内有书库五十二间,所藏极富,是继近代四大藏书楼毁弃之后首屈一指的大藏书楼。又分诗萃室、宋四史斋、嘉业厅、求恕斋、希古楼黎光阁等,亭台花木,环境幽雅。抗战时期,家道中落,藏书售于各公家图书馆。1983嘉业堂藏书楼重修,为浙江省图书馆书库之一。
汤中作有《嘉业堂藏书楼游记》。藏书编成的书目及藏书志有多种,缪荃孙编有《嘉业堂藏书志》、董康编有《续志》、《嘉业堂藏书目录》,均佚。今存有《嘉业堂书目》,8册、《嘉业堂藏书楼抄本书目》和《求恕斋书目》、《留余草堂书目》等。周子美等人编有《嘉业堂善本书影》5册、《嘉业堂明刊本书目》1册,均佚。刊刻古籍颇多,有《嘉业堂丛书》56种;《吴兴丛书》65种;《求恕斋丛书》30种;《留余草堂丛书》10种;《希古档金石丛书》5种等共179余种。所藏之书在抗战中以低价卖给“文献保存同志会”,其中明刊本1200余种;复旦大学购得2000余种。余存之书于解放后捐献给浙江省图书馆。
嘉业藏书楼全盛时期藏有古籍57万余卷,18万余册。藏书中约有宋(960-1279年)、元(1206-1368年)刊本150多种,明(1368-1644年)刊本200种,清(1616-1911年)刊本5000种,钞校本2000种,其他精本1000多种。其藏书的另一特色是收有地方志1200多种,33000多卷。刘承干不但以搜集古籍闻名,也以雕印书版蜚声海内,先后刻印有《嘉业堂丛书》、《吴兴丛书》、《求恕斋丛书》等。1933年开始,嘉业藏书楼藏书陆续出售,至1951年11月刘承干将嘉业藏书楼捐献时,尚余藏书11万册,宋元刊本已荡然无存。1981年嘉业藏书楼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浙江省政府拨款20万元整修。现为浙江图书馆古籍书库的一部分。
[编辑本段]楼主--刘承干
(1881/1882~1963)浙江吴兴(今湖州)人(原籍上虞)。字贞一,号翰怡,一作翰贻,别署求恕居士。室名嘉业楼(藏书楼名。刘家因出巨资为光绪皇帝陵园植树,曾得御赐“钦若嘉业”匾额。1920年建楼于南浔镇命名),亦名嘉业藏书楼、嘉业堂(有《嘉业堂藏书目录•藏书志•丛书》等)、四史斋(一作宋四史斋,以藏宋本《史记》、《汉书》、《后汉书》、《唐史》而名)、希古楼(堂)、诗萃斋(置其夫子所编之《清朝正续诗萃》处)、求恕斋(有《求恕斋书目•丛书》)、留馀草堂(为杭州西湖别墅。有《留馀草堂书目》)、小莲庄、七十一鸳鸯楼、杭希居、杭昔居、掩翠轩。藜光阁。
其祖父刘镛,巨商,父刘锦藻,官内阁侍读学士。刘自幼嗜书,后以藏书、刻书为事。季才出身,清末官候补内务府卿。辛亥革命后,以清遗老自居,家居上海。1910年,因赴南京出席南洋劝业会,暇赴书肆,遍览群书,由此开始藏书,以其资力雄瞻,先后将卢氏“抱经堂”,独山莫氏“影山草堂”、仁和朱氏“结一庐”、丰顺丁氏“持静斋”、太仓缪氏“东仓书库”等家藏书,皆以廉价购藏。先后积达60万卷近20万册,有宋元本200余种,明本2000种,为志1200余种,清人集部5000种,抄校手稿约2000种,丛书1000种。其中有孤帙《永乐大典》42册,《四库全书提要》原稿本150册。1924年落成嘉业藏书楼,内有书库五十二间,所藏极富,是继近代四大藏书楼毁弃之后首屈一指的大藏书楼。又分诗萃室、宋四史斋、嘉业厅、求恕斋、希古楼黎光阁等,亭台花木,环境幽雅。抗战时期,家道中落,藏书售于各公家图书馆。1983嘉业堂藏书楼重修,为浙江省图书馆书库之一。
汤中作有《嘉业堂藏书楼游记》。藏书编成的书目及藏书志有多种,缪荃孙编有《嘉业堂藏书志》、董康编有《续志》、《嘉业堂藏书目录》,均佚。今存有《嘉业堂书目》,8册、《嘉业堂藏书楼抄本书目》和《求恕斋书目》、《留余草堂书目》等。周子美等人编有《嘉业堂善本书影》5册、《嘉业堂明刊本书目》1册,均佚。刊刻古籍颇多,有《嘉业堂丛书》56种;《吴兴丛书》65种;《求恕斋丛书》30种;《留余草堂丛书》10种;《希古档金石丛书》5种等共179余种。所藏之书在抗战中以低价卖给“文献保存同志会”,其中明刊本1200余种;复旦大学购得2000余种。余存之书于解放后捐献给浙江省图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