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运载能力的要求看,二者难度一致,都必须长征五号这样的LEO超过20吨的大型火箭才可以。
具体看任务难度,真是各有千秋。嫦娥五号难在任务复杂,步骤极多,每步都不能出错,而天问一号难在距离太远,测控困难,加上火星暴躁的大气。
论复杂程度,嫦娥五号可以说仅次于阿波罗登月,它就是阿波罗登月的无人版。包括了绕月,落月,钻土,返回四大步骤。对比天问一号只有绕火,落火和巡火三个步骤,从这一点说,天问一号更像是嫦娥三号的复杂程度。嫦娥五号足足多出了月表挖土,月面起飞,月轨对接,和再入大气层打水漂几项公认的超高难度。
当然,天问一号难在距离太远,测控困难。地月38万公里,地火4亿公里。尤其是进入火星大气的7分钟,通信完全中断,全靠着陆器自主判断,地面人员只能默默祈祷。而且着陆完成后20分钟,信号才能传回地球。这就不像嫦娥五号,着陆过程一直可以测控,信号延迟也才1秒钟。但换个角度看,其实嫦娥五号也完全是探测器自主判断的,无论是降落到月面还是从月面起飞,只是我们能实时看到探测器的实况,心里更有底而已。
不过火星稀薄的大气确实为着陆提出了额外的挑战。像嫦娥三号的月球着陆,只要启动反推火箭,逐步调整姿态即可,因为月球没有大气。而火星则不同,进入火星大气,就要有防热的设计,增加一个防热盾(1300度高温),还要增加降落伞,这结构就变复杂了,一旦防热盾有损坏或者降落伞打不开就失败了。而且因为火星大气太稀薄,降落伞无法完全减速(降落速度还是高达200m/s),对反推火箭的要求更高,需要在抛弃降落伞后,及时启动反推火箭,否则就很容易摔坏。所以就着陆消耗的燃料,火星远远小于月球,但是火星的难点就是防热+降落伞+制动,导致结构比较复杂,出错率就大增。当然火星还有一点令人惧怕,那就是时不时的剧烈的尘暴。天问一号要等100天才着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完美躲开可能的尘暴。
有人对比苏联成功实施了月球采样返回(1970年的月球16号)后,着陆火星就失败了(1971年的火星2号),于是认为火星软着陆难度比月球采样返回还要高。不过要考虑到当年苏联的电子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还是不足,苏联月球软着陆的时候也没有嫦娥3号的悬停和自主避障啥的,而且月球16号成功之前,苏联已经败了三次了,然后月球23号又失败了(钻头在降落中摔坏了),可见苏联的软着陆技术并不成熟,不及今天我国的水平。所以苏联无法完成火星的软着陆,也就不足为奇。
还有一个参考系是欧空局两次火星着陆的失败,第一次是成功着陆,但是电池帆板没有打开,第二次是探测器对高度的判断失灵,直接坠毁,侧面反衬火星着陆的高难度。不过欧空局并没有月球软着陆的经验,所以还是无从比较。
所以,嫦娥五号和天问一号,都是各有挑战,也都是我国在月球软着陆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各迈进了一大步。非要比较难度,我还是认为嫦娥五号难度更大一点。
具体看任务难度,真是各有千秋。嫦娥五号难在任务复杂,步骤极多,每步都不能出错,而天问一号难在距离太远,测控困难,加上火星暴躁的大气。
论复杂程度,嫦娥五号可以说仅次于阿波罗登月,它就是阿波罗登月的无人版。包括了绕月,落月,钻土,返回四大步骤。对比天问一号只有绕火,落火和巡火三个步骤,从这一点说,天问一号更像是嫦娥三号的复杂程度。嫦娥五号足足多出了月表挖土,月面起飞,月轨对接,和再入大气层打水漂几项公认的超高难度。
当然,天问一号难在距离太远,测控困难。地月38万公里,地火4亿公里。尤其是进入火星大气的7分钟,通信完全中断,全靠着陆器自主判断,地面人员只能默默祈祷。而且着陆完成后20分钟,信号才能传回地球。这就不像嫦娥五号,着陆过程一直可以测控,信号延迟也才1秒钟。但换个角度看,其实嫦娥五号也完全是探测器自主判断的,无论是降落到月面还是从月面起飞,只是我们能实时看到探测器的实况,心里更有底而已。
不过火星稀薄的大气确实为着陆提出了额外的挑战。像嫦娥三号的月球着陆,只要启动反推火箭,逐步调整姿态即可,因为月球没有大气。而火星则不同,进入火星大气,就要有防热的设计,增加一个防热盾(1300度高温),还要增加降落伞,这结构就变复杂了,一旦防热盾有损坏或者降落伞打不开就失败了。而且因为火星大气太稀薄,降落伞无法完全减速(降落速度还是高达200m/s),对反推火箭的要求更高,需要在抛弃降落伞后,及时启动反推火箭,否则就很容易摔坏。所以就着陆消耗的燃料,火星远远小于月球,但是火星的难点就是防热+降落伞+制动,导致结构比较复杂,出错率就大增。当然火星还有一点令人惧怕,那就是时不时的剧烈的尘暴。天问一号要等100天才着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完美躲开可能的尘暴。
有人对比苏联成功实施了月球采样返回(1970年的月球16号)后,着陆火星就失败了(1971年的火星2号),于是认为火星软着陆难度比月球采样返回还要高。不过要考虑到当年苏联的电子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还是不足,苏联月球软着陆的时候也没有嫦娥3号的悬停和自主避障啥的,而且月球16号成功之前,苏联已经败了三次了,然后月球23号又失败了(钻头在降落中摔坏了),可见苏联的软着陆技术并不成熟,不及今天我国的水平。所以苏联无法完成火星的软着陆,也就不足为奇。
还有一个参考系是欧空局两次火星着陆的失败,第一次是成功着陆,但是电池帆板没有打开,第二次是探测器对高度的判断失灵,直接坠毁,侧面反衬火星着陆的高难度。不过欧空局并没有月球软着陆的经验,所以还是无从比较。
所以,嫦娥五号和天问一号,都是各有挑战,也都是我国在月球软着陆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各迈进了一大步。非要比较难度,我还是认为嫦娥五号难度更大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