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统改革发展重点任务清单
一、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
1.出台《深化城区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实施方案》。市财政每年安排集团化办学专项经费,支持集团化学校教科研、师资培养及办学补贴;在核定的领导职数范围内,对集团化学校增配1名副职校长;制定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绩效考核办法;做好集团化办学实施工作的风险评估,形成评估报告,积极稳妥推进各项工作。(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财政局)
2.实施安庆一中教育集团化办学。制定《安庆一中深化集团化办学工作实施方案》,两校区统一招生,高一年级学生和任课教师均衡分配;根据需要招聘教师,1/3公开招聘、1/3面向社会公开选调优秀在职教师、1/3接收市直需要分流学校的在编教师;启动国际班建设,拟定工作方案,确定合作单位,签订合作协议,争取2021年秋季开始招生。(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安庆一中)
3.实施安庆四中教育集团化办学。制定《安庆四中深化集团化办学工作实施方案》,四中本部与西校区(原五中)均衡师资配备,提升西校区办学质量;加快推进安庆四中圆梦校区建设,明确教学设施设备的投资主体,开展设计及招投标工作,确保2021年秋季按期开学;将原市一职高产权归还市教育体育局,划入四中教育集团,扩展四中本部办学空间,实行“1+2”办学模式,消除四中本部安全隐患,纾解四中本部大校额、大班额问题;根据需要招聘教师,1/3公开招聘、1/3面向社会公开选调优秀在职教师、1/3接收市直需要分流学校的在编教师;开展招生风险评估,制定稳控方案,2021年2月底前向社会发布招生政策。(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安庆经开区管委会、同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安庆四中)
4.实施石化一中教育集团化办学。制定《石化一中集团化办学工作实施方案》,安庆十一中高中停招,扩大初中招生规模,保留原建制,办成石化一中教育集团人民路校区,由石化一中统一管理,安庆十一中初一年级教师与本部教师均衡配置;制定安庆十一中高三教师分流方案;开展安庆十一中初中学区生源情况摸底,出台初中招生方案。(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安庆石化一中、安庆十一中)
二、合作办学
5.组建上海交大圆梦校区附中。由市教育体育局、安庆经开区组成工作专班,加快与上海交大附中对接。对上海交大圆梦校区附中采用和安庆一中同等自主招生等政策,形成与安庆一中平等竞争的格局;协调推进上海交大圆梦校区建设。(责任单位:安庆经开区管委会、市教育体育局)
6.组建安庆师大碧桂园附中。将安庆二中碧桂园校区办成安庆师大碧桂园附中。参照深圳的做法,在市直教职工编制总量内,政府提供教师编制和资金,学校整体交由安庆师大管理。(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迎江区政府、安庆师范大学、安庆二中)
7.建设安庆外国语学校幼儿园。将安庆外国语学校幼儿园办成国际化幼儿园,2021年9月招生。(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安庆外国语学校)
8.建设安庆师大高新区附中。2021年启动建设,2022年9月招生。(责任单位:安庆高新区管委会、市教育体育局、安庆师范大学)
三、教育人才建设
9.实施“三优工程”。制定“三优工程”实施方案,利用三年时间,培养全省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名校长10名、名班主任30名、名师50名,市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名校长30名、名班主任120名、名师600名。(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
10.优化学校班子结构。尽快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同志到领导岗位,同时面向社会分批遴选一批优秀年轻市直学校校长(副校长)。(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11.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教师研修培训项目,定期组织校长、骨干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赴长三角教育发达地区挂职锻炼、跟岗培训。(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
12.提升教研能力建设。结合深化市直教体事业单位整合,统筹教体系统机构编制资源,强化教研职能配置,加强教育教研队伍建设。(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13.推进教育人才引进。修订《教育人才引进方案》,分期分批引进一批名校长、名师和教育后备人才。(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
四、加快城区中小学校建设
14.加快碧桂园三期小学、晴岚一小、晴岚初中、砂桥小学、龙山初中、CBD中学、十里中心小学、十里中心初中等8所学校建设,缓解城区中小学学位压力。2021年开工建设碧桂园三期小学、晴岚一小和晴岚初中。(责任单位:迎江区政府、宜秀区政府、安庆经开区管委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教育体育局)
五、提升安庆医专办学层次
15.推动安庆医专创建应用型
一、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
1.出台《深化城区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实施方案》。市财政每年安排集团化办学专项经费,支持集团化学校教科研、师资培养及办学补贴;在核定的领导职数范围内,对集团化学校增配1名副职校长;制定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绩效考核办法;做好集团化办学实施工作的风险评估,形成评估报告,积极稳妥推进各项工作。(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财政局)
2.实施安庆一中教育集团化办学。制定《安庆一中深化集团化办学工作实施方案》,两校区统一招生,高一年级学生和任课教师均衡分配;根据需要招聘教师,1/3公开招聘、1/3面向社会公开选调优秀在职教师、1/3接收市直需要分流学校的在编教师;启动国际班建设,拟定工作方案,确定合作单位,签订合作协议,争取2021年秋季开始招生。(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安庆一中)
3.实施安庆四中教育集团化办学。制定《安庆四中深化集团化办学工作实施方案》,四中本部与西校区(原五中)均衡师资配备,提升西校区办学质量;加快推进安庆四中圆梦校区建设,明确教学设施设备的投资主体,开展设计及招投标工作,确保2021年秋季按期开学;将原市一职高产权归还市教育体育局,划入四中教育集团,扩展四中本部办学空间,实行“1+2”办学模式,消除四中本部安全隐患,纾解四中本部大校额、大班额问题;根据需要招聘教师,1/3公开招聘、1/3面向社会公开选调优秀在职教师、1/3接收市直需要分流学校的在编教师;开展招生风险评估,制定稳控方案,2021年2月底前向社会发布招生政策。(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安庆经开区管委会、同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安庆四中)
4.实施石化一中教育集团化办学。制定《石化一中集团化办学工作实施方案》,安庆十一中高中停招,扩大初中招生规模,保留原建制,办成石化一中教育集团人民路校区,由石化一中统一管理,安庆十一中初一年级教师与本部教师均衡配置;制定安庆十一中高三教师分流方案;开展安庆十一中初中学区生源情况摸底,出台初中招生方案。(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安庆石化一中、安庆十一中)
二、合作办学
5.组建上海交大圆梦校区附中。由市教育体育局、安庆经开区组成工作专班,加快与上海交大附中对接。对上海交大圆梦校区附中采用和安庆一中同等自主招生等政策,形成与安庆一中平等竞争的格局;协调推进上海交大圆梦校区建设。(责任单位:安庆经开区管委会、市教育体育局)
6.组建安庆师大碧桂园附中。将安庆二中碧桂园校区办成安庆师大碧桂园附中。参照深圳的做法,在市直教职工编制总量内,政府提供教师编制和资金,学校整体交由安庆师大管理。(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迎江区政府、安庆师范大学、安庆二中)
7.建设安庆外国语学校幼儿园。将安庆外国语学校幼儿园办成国际化幼儿园,2021年9月招生。(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安庆外国语学校)
8.建设安庆师大高新区附中。2021年启动建设,2022年9月招生。(责任单位:安庆高新区管委会、市教育体育局、安庆师范大学)
三、教育人才建设
9.实施“三优工程”。制定“三优工程”实施方案,利用三年时间,培养全省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名校长10名、名班主任30名、名师50名,市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名校长30名、名班主任120名、名师600名。(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
10.优化学校班子结构。尽快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同志到领导岗位,同时面向社会分批遴选一批优秀年轻市直学校校长(副校长)。(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11.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教师研修培训项目,定期组织校长、骨干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赴长三角教育发达地区挂职锻炼、跟岗培训。(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
12.提升教研能力建设。结合深化市直教体事业单位整合,统筹教体系统机构编制资源,强化教研职能配置,加强教育教研队伍建设。(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13.推进教育人才引进。修订《教育人才引进方案》,分期分批引进一批名校长、名师和教育后备人才。(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
四、加快城区中小学校建设
14.加快碧桂园三期小学、晴岚一小、晴岚初中、砂桥小学、龙山初中、CBD中学、十里中心小学、十里中心初中等8所学校建设,缓解城区中小学学位压力。2021年开工建设碧桂园三期小学、晴岚一小和晴岚初中。(责任单位:迎江区政府、宜秀区政府、安庆经开区管委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教育体育局)
五、提升安庆医专办学层次
15.推动安庆医专创建应用型

望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