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速用的箭都是400挠度、杆长31英寸、4.2内径的碳箭,因为加了转接头和200格令箭头,整箭重36克,约555.6格令。
拉距约为75到76厘米,没有具体量过,也没量过具体的实用拉距磅数。
阿飞明小梢:测试两箭,平均55米每秒;
阿飞元长梢:测试一箭,没有拉满,因为磅数大,箭扭动太大,会擦到测速仪伤羽毛(因此废了一片箭羽);速度53米每秒,拉距约28到29寸,无参考价值。
水手汉风2:测试箭数较多,平均约52.5米每秒;
仿角弓:约53米每秒。
综合来看,其实这些弓的每磅标定拉力的输出动能的都差不多,基本上以28寸拉距磅数为准的话,大概每磅标定拉力输出1.2+焦耳的的动能。
比如这把阿飞明小梢,我的拉距下动能约54.45焦耳,28寸45磅,即1磅标定拉力输出1.21焦耳;
水手汉风2,我的拉距下动能约49.6125焦耳,28寸40磅,即1磅标定拉力输出约1.24焦耳;
考虑到每磅箭重,水手汉风2大于阿飞明小梢,如果给阿飞明小梢配重一点的箭,两者的每磅标定拉力输出动能应该差不多。
而这俩一个是长梢一个是小梢,只有弓长是差不多的。
我们甚至可以猜想,主流弓商(主流意味着工艺有保证)的层压弓不同弓形,只要箭重够,弦长差不多,其实在每磅拉力输出动能上,差异并不大。
我们测试过64米每秒的极速,是老枪的一把入跸,45磅+的拉力射24克的箭,这个单纯飚速了,参考意义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