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排提示:本贴可能会引起爱玉米毛人士的不适感,本人不是什么专家,帖子中的所有观点未必正确,看看就好。
“玉米毛蚁”在蚁圈可谓是无人不知,适应性强大,在北方室外也是优势物种之一,山东的小伙伴更是说“玉米毛”硬刚入侵物种多年,是北方守护神。这个说法我不完全认同,但这不是本贴主要想讨论的,各位看官可能已经注意到我在玉米毛蚁上加了引号,原因很简单,我对这个“玉米毛蚁”的鉴定结果产生了怀疑。先说几个“不痛不痒”的方面,首先是婚飞时间,我查到的很多关于玉米毛蚁婚飞的记载都是持续到八月或者干脆就是八月才开始,比我们每年见到“玉米毛”新后大规模出现的时间略晚。其次是大小,玉米毛蚁据说只能长到4.2mm,而我在北京市见到的那些满地跑的“玉米毛”经常接近5mm。再次是攻击性与作战能力,国外网站、文献中的玉米毛蚁非常孱弱,相对黑毛蚁而言没什么攻击性,论战斗力说是战五渣也不为过,**地铺道蚁直接击溃(rout),人家黑毛蚁虽然也败过,好歹是比较体面的失败(defeat)。如果说这三点都能被地区差异解释,那么下一个方面将是决定性的

“玉米毛蚁”在蚁圈可谓是无人不知,适应性强大,在北方室外也是优势物种之一,山东的小伙伴更是说“玉米毛”硬刚入侵物种多年,是北方守护神。这个说法我不完全认同,但这不是本贴主要想讨论的,各位看官可能已经注意到我在玉米毛蚁上加了引号,原因很简单,我对这个“玉米毛蚁”的鉴定结果产生了怀疑。先说几个“不痛不痒”的方面,首先是婚飞时间,我查到的很多关于玉米毛蚁婚飞的记载都是持续到八月或者干脆就是八月才开始,比我们每年见到“玉米毛”新后大规模出现的时间略晚。其次是大小,玉米毛蚁据说只能长到4.2mm,而我在北京市见到的那些满地跑的“玉米毛”经常接近5mm。再次是攻击性与作战能力,国外网站、文献中的玉米毛蚁非常孱弱,相对黑毛蚁而言没什么攻击性,论战斗力说是战五渣也不为过,**地铺道蚁直接击溃(rout),人家黑毛蚁虽然也败过,好歹是比较体面的失败(defeat)。如果说这三点都能被地区差异解释,那么下一个方面将是决定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