囖卟吧 关注:6贴子:74
  • 2回复贴,共1

|书评|[三国演义]煮酒论英雄【点评三国人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曹 操
    
      金弦玉翎射苍穹,挟雏龙,慑群雄。与雁同征,铁骑踏春红。汉室江山如残月,观沧海,傲意浓。登上九五至尊的宝座君临天下,是每一个有雄心的政治家一生的渴望,那种“谈笑间人头落地,挥袖间千万人膜拜”的诱惑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抗拒的。
      从“许游耕田”到“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功高震主的丞相最终也没有实现父仪天下。拥兵自强,他完全有实力去废天子而自立,但这个一直让史学家们争议的举措也只是后人遗憾的推测,具体实施,也才到了其子曹丕的时候。究其原因,恐怕要从文化的角度来定论了。在中国历史文学中,曹操也有相当的地位,其自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文学家,《蒿里行》、《龟虽寿》、《短歌行》等都有很大的价值。既然他对文学有如此深的造诣,那么他就始终摆脱不了那种忌讳被史书记载的羁绊。虽无帝王之名,却有帝王之实,这一举措是否明智,我们很难用对错来作简单的评价,但是从这一点,我们却可以看到曹操在政治上犹豫的一面,这也就注定了他曹氏天下的命运。一生的辛劳,一世的戎马,换来的结果却是驷(司)马分槽(曹),为他人做嫁衣裳。
      去过官渡之战的遗址,一千八百多年后的今天,那里已是荒烟蔓草,斜阳照在断壁残垣上的余辉早已映射不出当年的往事。风,在空气中轻轻的滑过,是热的,不知道千百年前,这风是否扬起过群雄逐鹿中原的锦旗;是否传送了千军万马震动天地的呐喊声;也是否见证了一千多年的历史。不肖说,这场历史闻名的战争更让他坚定了平定天下的信心。
      然而赤壁之战的惨败又彻底粉碎了他实现一统的梦想,“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也只是他的一厢情愿,那场噩梦般的大火烧掉的不仅仅是数十年积蓄的力量。他眼中的自信也变成了无奈的迷惘,试想,让任何一个人穷毕生之精力积累的资本在刹那间灰飞湮灭,谁,可以承受?华容泥泞的道路上,一辆惊慌的马车,一队毫无秩序的败兵,背负着那轮被金戈铁马映红了的太阳,仓皇北去。
      那一役之后,他便退居二线,弄子玩孙。也许他真的老了,曾经那个煮一壶老酒,把天下英雄都付笑谈中的曹操已是明日黄花,即使再临沧海,也是执杖而立,用苍老的声音吟唱“老骥伏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而那“江中斩蛟,云间射雕,席上挥毫”的壮志豪情也如东逝之水,一去不返了。
      曹操也是凡人,位高权重的他丢不掉领导者和统治者普遍的特点——猜忌。世界上大海最大,比大海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如果他有海纳百川的气度,不杀孔融、不斩杨德祖、不诛华佗,是否他真的能如愿以尝?
      岁月只是把这个问号的答丨案留给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去猜测,但一切的答丨案都是假设,一切的假设也都只是为这个枭雄唏嘘长叹的徒劳。历史终究是历史,江山多娇,引再多的英雄为之折腰,也没有人可以改变她,更不能左右她。
      无数次站在魏遗址的旷野中,注视着那在天边晚霞下盘旋的飞鸟,都想问一声:是否你,也曾经知道那个人,那段历史?
关 羽
    
      提起他,就会想起温酒斩华雄的故事;会想起许都护嫂、夜读《春秋》的佳话;会想起霸陵桥挑袍的典故;会想起千里走单骑的豪迈;会想起三国第一猛将败走麦城的辛酸和无奈,会想起…….
      他并没有显贵的身世,处在阶级下层的他深谙被压迫的痛苦,而疾恶如仇的性格注定了他在那个时代要走的路,杀乡豪落拓江湖,五六年的颠沛流离更让他深感在群雄并起、纷争割据的乱世混一把稻粮的艰辛。每一个有志之士都不会忘记自己是脚踏着汉室江山的土地,背负着苍生的期望,也许是上苍对他的垂怜,也许是历史的必然,这个被后世尊为武圣的关云长在他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从军杀贼。



1楼2010-02-24 04:21回复
          知识的有限性让他无法成为一方霸主,但思维的简单性又让他对忠孝仁义的古训不改初衷。读书的时候曾去过离学校很近的春秋楼,也就是当年关公夜读《春秋》的地方。古色古香的建筑矗立在现代文明的都市里,里面武圣的塑像威严自不必言说。门口石碑上漫灭的碑文正是当年告辞曹操的留书:羽少事皇叔,誓同生死;皇天后土……站在碑前,一字字的默背下去,那忠孝仁义的穿透力可以带着思绪飞驰到千年前。
          身在曹营心在汉,独对灯烬念金兰。赤兔终携风尘去,宝刀犹带月光寒。面对曹孟德丰厚的条件让其归附,关羽报之的是“忠臣不侍二主”的回绝,忠心一片,苍天可鉴!今日主客离别,明朝战场厮杀,在名利和忠义之间,关羽的这一选择又该是让多少人汗颜呢?那些用“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来为自己追求功利找寻借口的屑小之徒,他们又怎么会明白义之大者。尘土飞扬,骏马急驰,赤兔宝马在远天扬蹄嘶鸣的姿态,定是一种昂然的风景,青龙偃月刀映出的光芒,一定是反射出的那冷冷的月华,也会刺得我们的眼睛流下怀念的眼泪。
          记得有人说过“古人与我们现代人对生命的看法是完全不同的,在朋友危难之时,壮士断腕,性命相赠,可以没有半点的疑虑!”,也许,自桃园结义的那天起,关羽就已把自己交给了大哥,那是对大哥的情份,及至以后随之演化成对君主的忠义。被困麦城,这位凛然的汉子面对说客,说出了让人热血沸腾的辞令:“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背义投敌国乎?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大丈夫马革裹尸的豪气成了千古绝唱。不可否认关羽义举的表现在历史上是里程碑式的,现今许多神龛里供奉着他的神像便是超越时空最有力的证明。
          关羽死后,赤兔马也绝食殉主,执着得让人感动,这匹可以追风的宝马和一千多年后在黄海海面随“致远”号巡洋舰一起沉没的“太阳”(邓世昌的爱犬据说名为太阳)有着惊人的相似。自然,动物们那灰色的脑细胞中生存的法则的确简单,但在我看来,有些人却不如它们,真的。
          知道自己是什么,该做些什么,是我们每个人在现今的社会里应该思考的问题,或许,从这个世人景仰的汉子身上我们应该看到些什么、学到些什么,那才是最重要的,否则只是一味的烧香叩拜也只是虚假的徒劳。
          关羽走了,带着情义走了,留下了一段故事,一段我们传诵着,后人也一样会去传诵的故事。
    


    2楼2010-02-24 04:21
    回复
      2025-11-09 09:41:5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华容道二弟关羽放走曹操,军令状的死罪也不予处罚,由此看来,他对待自己的臣子和兄弟,的确是无可厚非。但是这种至性至情的性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注定了他只能得三分天下。感情用事,为报弟仇,七十万大军挥戈南下,劳民伤财却无功而返,致使蜀汉的政治、经济、军事一落千丈,为此后诸葛孔明七年北伐终未捷埋下了隐患。
            在我们中国人的思想中,有着许多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每一个长者都会用一生的勤劳去为子孙置办一切,然后在安详中满意离去。“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刘皇叔驾鹤西去,走的却是那么的牵挂,那么的不安心。在他生命最后的两年,蜀汉人才相继凋零,五虎上将剩下的人已是迟暮夕阳,辅君之才也只剩下一个诸葛孔明,他给嗣子刘禅留下不是如日中天的基业,而是盛况不再的烂摊子,如此情况,叫他为人父者怎么能不牵挂,为国君者又怎么能不凄然。真个是“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白帝城,一轮红日(1)永远落下了,他匡扶汉室的大志,也随着帝王之星的隐逝泯灭了。只剩下桃园那依旧笑东风的桃花,还在不厌其烦为我们讲述着那段亘古的故事。
      郭 嘉
          
            “扬一场远远的风送他,少年的梦如波涛汹涌;唱一曲澎湃的歌助他,少年的心已忘记悲苦”。印象中的他应该是一袭白衣,一双特别的眼睛像无际的苍穹,可以包容万物,嘴角总挂着一丝淡然的笑意。那消瘦的身影,总会让我们的眼睛生生地感觉到一丝牵扯的疼痛,模糊了那凝神去望的视线。
            这就是他,郭奉孝,那个才情横溢的少年郭嘉。三国中感人的场景不知有多少处,但在我个人看来,为最的却是他郭嘉遗计定辽东,如同将隐的夕阳,在生命弥留的时刻,绽放出万倍的光芒,夺目而不刺眼。这种在自己临死时仍给君主献上谋略,不费一兵一卒平定辽东的尽忠表现,较之武乡侯诸葛亮死后的玄幻色彩,更真实,更可信,也更催人泪下。
            他的确是个天才,二十三岁登上政治舞台,十一年间的谋略纵横,为曹氏天下打下了不可撼摇的基础。在整个三国中,谋士如云,而与居功自大的许攸、利令智昏的凤雏、持才傲物的杨修相比,他又多了份少年老成的稳重。在他眼中,没有了卑贱,没有了高贵,眼神的光彩可以融化一切,也是这种不卑不亢的秉性成就了他的年轻有为。曾几何时,他成为我们少年的偶像,寄托了我们那种大丈夫平天下的志愿,也希望着可以在他身上实现我们自己心中的梦,然而苍天又一次欺骗了我们的感情。遥知今朝得胜时,遍数将士少一人。沙漠平寇,囊括辽东,曹军胜了,在班师回许昌的路上,却又偏偏少了他郭奉孝一人。于曹操来说,这次的出征的确是一个不小的胜利,但他也永远失去出了这位年轻的俊才,塞翁得马,焉知祸福?不由自主的想起火烧赤壁之后,曹操在败军撤退的窘迫中,仰天痛泣:“奉孝在此,孤安有今日。”
            只可惜天妒英才,让他有功无命。他自身的才能也让我们一直在脑海中存在着这样的一个疑惑:如果赤壁之战他仍然健在,江南大地是否就不会再有孙权的容身之所,而那天府之国是否也就成了曹家的囊中之物?可惜答案又是一个如果,历史干脆得让人心痛。
            等发现一个人重要的时候,才感觉到生命竟是如此的脆弱,以至于脆弱到了我们承受不了的程度,眼睛也总会发酸般的疼痛,疼痛得让我们落了一次又一次的眼泪。
            时光如水,匆匆流逝在岁月的深邃里。那渡口的枫叶红了十一次,芦花也飘零了十一回,十一年,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他生命的年轮只延续了三十四圈便终止了,留给我们后人揪心的痛楚。
      


      10楼2010-02-24 04: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