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31 中时电子报 张士达
去年5月,我在坎城影展看著钮承泽导演带著阮经天,开心地一同宣告《艋舺》开拍。两人身上画著彩色纹身,将台湾黑道的草莽气息转化为华丽浪漫的银幕梦想。9 个月后的今天,《艋舺》终於即将问世,小天的身上却已不再需要假扮的纹身,因为他们已用血泪和汗水走过这一遭,真实的感情累积早已超越外在刻意打造的形式。
行销铺天盖地 想不红也难
就行销角度来看,《艋舺》的宣传应该可算是近年国片之中最铺天盖地的。从去年赴坎城宣布开拍,到后来拍摄期间的密集曝光、与台北市电影委员会的合作,一直到近日盛大的宣传阵仗,新闻几乎不曾停过。赵又廷爆红夺金钟奖后的一连串风波,以及部分艋舺居民因恐遭影片污名化而发出的反弹声浪,都只是让《艋舺》更加持续地风头不坠。
不过一部电影的宣传成败,从题材与卡司的先天组合其实就已决定大半。《艋舺》从筹备阶段开始就以行销角度所作的精准布局,为往往只会闷著头拍片的国片作了一次成功的示范。商业电影本来就该是这样运作的,找了很难卖得出去的故事与演员,当然终究也只能在宣传时落入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窘境,谁都怪不得。
导、演皆属佳作 配乐具特色
就首度尝试如此大制作的商业片来说,导演钮承泽在风格整合与戏剧铺陈上都可算交出令人满意的成绩单。阮经天与赵又廷当然气质都不像真正的黑道,硬要搞写实那套是绝对行不通的。因此从片头人物出场时活泼跳接的技法,就立刻将观众引导至偏向疯狂奇想的领域,不仅明确地自我表彰有别於传统国片灰黯沉缓的印象,也避免了观众在随后的时空里针对虚虚实实的问题斤斤计较。而导演基於对众多台湾演员的了解,更可让马如龙、邢峰、王识贤、席曼宁等配角,都在有限的戏分里充分发挥特长,让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在用人唯才上展现出毫不浪费的优良效率。
《艋舺》片中细心但又不拘泥於考古的美术指导,以及陈珊妮有别於传统配乐风格的音乐设计,尤其成功地融合复古情怀与现代感,协助建构出属於《艋舺》自己的一种浪漫化的黑道世界。李玖哲所演唱「空中补给」合唱团的经典名曲〈Making Love Out Of Nothing At All〉,将堪称80年代代表性的图腾重新诠释,不仅走出原主唱高亢激昂唱腔的阴影,也与李玖哲自己招牌的R&B唱腔分道扬镳,另辟更能贴切传达青春纯情的轻盈色彩。
感情说得太多 靠演技弥补
虽然就《艋舺》高度戏剧化的剧情转折来说,不论是阮经天与赵又廷两个角色间的复杂情结,或是阮经天对於凤小岳的强烈情感,其实都还有待更加深入的刻画铺陈,才能让随后的激烈冲突更加顺理成章且有血有肉。部分台词也流於将感情说得太多太白,反而少了些耐人寻味的余韵。不过剧情因篇幅有限而无法交代的缺失,演员却用全然投入生命的演出来补足。阮经天与赵又廷当然都是非经专业训练且演戏经验不足的,但却靠著聪颖的天分与毫无保留的感情投注,让几场激烈感情的演出能够具有撼动人心的说服力,并成功肩负起全片台柱的重任。
阮经天在片中被马如龙打到变成猪头,或许实在不是最聪明的演法,但当一个演员真的愿意为戏付出至此,我们的确不会再去质疑他所表达出的感情的可信度。《艋舺》也就在这种丰沛感情与旺盛的生命力中,开出了台湾电影中一个繁花似锦的图像,并为苦寻商业电影的国片踏出下一个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