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铁吧 关注:20,414贴子:640,986
  • 2回复贴,共1

【于家堡响螺湾 盘活自救方案】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于家堡响螺湾的规划愿景与现状是已成事实,现存的无奈与历史原因无力再去细说,作为普通老百姓,希望于响(简称)不烂尾,更希望于响能崛起,实现凤凰涅槃!(本文不足之处,敬请理解)
于家堡响螺湾现状—先说痛点!
1.二倍于陆家嘴写字楼的存量面积,大面积空置,40%的建筑半停工。
2.地理位置偏安一角,交通体系不发达,难以让办公人流动起来。
3.滨海本地办公需求量不大,大面积高楼与大企业入住匹配率太低。
4.缺乏配套,让想入住的企业缺乏便利性,间接影响企业搬过来的信心。
于家堡响螺湾现状—再说优势!
1.于响高起点规划,硬件与绿化标准过硬,高楼与海河互成风景,具有与众不同环境。
2.已有楼宇存量,既是负担也是难以复制的资产。
3.当前处于北方经济振兴、2035年国家远景规划、滨海二次创业的重要节点,于响具备继续规划、发展提升的能力。
4.作为两大直辖市的出海口,也是连接华北与东北的地理要塞,滨海地理位置仍然突出。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1-02 08:18回复
    面对现状的深度发问:
    1-于响,城市定位是什么?
    假如是城市中心?政府有把于响当成城市中心来建设吗?
    2-于响,由谁来盘活?
    假如没人盘活,就一直闲置吗?如果还想盘,这么多未完工的楼宇,如何续建并投入使用,谁去给企业信心?
    3-这么大的楼宇存量,单一由地方去消化,是天文数字,面对天文数字,还有必要去解决吗?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1-02 08:19
    回复
      2025-07-14 06:08:24
      广告
      于响是历史环境下的产物,如今局面是政府、企业、社会三方都不想看到的,特别是企业,真金白银砸入却没有获得回报,站在任何角度,后续要企业继续投入,都很艰难。
      资金是追逐热点的,于响的热点在哪?怎样给于响灌输动力,让存量活起来。
      一、提高于响服务社会的能力。
      于响为谁而建?以后为谁而建?是否还需要大片的金融区?如果不需要,功能定位是否可以改变,通过产业的发展,让于响服务于社会,比如在金融、总部功能、产业研发、新媒体中间选2-3个产业进行发展,用4-7年的时间,在于响形成产业的发展合力。
      二、精细化建设于响片区,丰富城市功能。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于响主人翁精神建设于响,包括产业引进、人口引进、投入投资的力度,在社会宣传与规划中确立于响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完善城市细胞、血管的建设,最终形成以于响为中心、拥有150万人口的城市功能。
      三、市与区必须敢于承担、敢于深化政策,而不是放弃!
      大湾区、长三角城市数量远比京津冀密集,东莞佛山珠海、无锡苏州宁波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依然出彩,作为两大直辖市的出海口,我们有责任有条件把滨海建设的更好。特别在经历某些事件后,我们声音变低了,不敢要政策,怕承担,在精神层面,不知道如何作为!其实发展好滨海,建设好于响,本身也是为建设京津冀做贡献。
      四、发展旅游,提高交通能力,多点发展!
      网红城市的打造,非一日之功,滨海有网红图书馆、极地馆、航母、潮音寺、海洋馆,但缺少完整的网红城市主题,于响可 以海河为轴,以海为延伸,发展亲水旅游,如游轮、灯光秀、海景休闲、影视基地等,让城市真正成为滨海的名片。
      五、帮扶企业、引导地产方陆续竣工、出售!
      响螺湾40%的楼宇只差10%整楼就竣工了,基本具备内装运营的条件,但一日不投入使用,就不能进行维护,已建好的幕墙也开始出现损坏掉落,长期已往,好楼变烂楼,以后再运营的成本则更高,或造成永久烂尾的可能。当下,必须循序渐进,做好规划引导,政企合力,让楼宇使用起来!
      终评:于响短时间内把写字楼填满、全部竣工,不可能且难度很高,但也不是鬼城,毕竟35%的写字楼已投入使用,早晚车流已现拥堵(像中惠熙元、MIG、巨川、旷世国际、国泰大厦、中船重工等办公楼就已投入使用)但百尺竿头、时间不等人!我爱滨海,我希望滨海发展的更好,祝福于响!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01-02 08: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