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旭的评论是:“为什么GDP数字不能作为大国的标志,为什么历史上中国GDP那么高反而失败。这是因为我们GDP的构成除了问题。1840年欧洲和美国的GDP构成是什么?是铁甲舰,是机器,是大炮,清朝呢?是瓷器,是茶叶,是丝绸。这个情况到甲午战争时也没有改变,所以,清朝的GDP和日本的GDP一碰撞,稀里哗啦被打碎了。中国赔给日本的白银相当于日本GDP的7倍,一下子给你夺完了。这就是GDP的真相!现在我国的GDP占世界第二,但这个第二是什么构成的?日本、美国他们的GDP是由机械、电子、造船、航天、汽车制造等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构成的,而我们是房地产、玩具和烟酒,8亿条裤子换一架飞机。GDP这个东西一百多年前年就已经证明是不行了。当时的GDP没有用现在的GDP就有用吗?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学者和官员,仍然对这个不看构成的GDP这么痴迷?所以这个东西只能骗自己和自己的人民,骗不了别人。肥大不等于强大,重量不等于力量。印度和巴西,他们的改革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因为它们都是第一次。我们不是,我们有历史的教训,我们的改革发展应该是顺着脚印走路。我们要汲取历史的教训,要学习别的成功国家的经验,不要做那种闷头说梦话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