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乐居紫砂吧 关注:10贴子:62
  • 1回复贴,共1

(原创干货)全手工圆壶的泥门,收缩纹的特征以及局限性探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鉴别全手工圆壶
先说两个概念
泥门:湿润的生泥片块在物理作用力下表现出的肉眼可见的,或紧密,或疏松的分布状态
收缩纹:拍打壶身,弯曲过程中受力,在泥门被打开的影响下,形成了自然的褶皱肌理。
分布范围
泥门:拍打壶身形成的外紧内松,理论上拍打到的地方内部都会产生,一般壶的肚和肩的部位比较明显,但有较大局限性,后面会讲……
收缩纹:在壶身连接底部或者口部会比较明显,尤其壶底部往上一小片区域。
图解
生胚状态


烧成成品状态

根据痕迹判断的局限性:
泥门:在壶内形成的痕迹清晰程度和泥料的干湿度,目数,壶本身造型,颗粒等都有关系。一般来说,砂性重,目数低的泥料更明显。
收缩纹:相对于泥门的辨别更容易,但也受壶型本身限制,一般来说拍打弧度越明显的壶型,壶内收缩纹痕迹越明显。泥料目数越低越明显。
准确率:
在机车壶仿手工泛滥的年代,自然的收缩肌理和泥门的张力状态还是相对没那么容易仿的。但也并不是绝对,只能说,有痕迹判断全手工准确率很高,如仿古壶。没有这两个痕迹也不一定不是全手工,比如说石瓢,是最容易仿全手又难通过痕迹辨别的,(网上有一种说法石瓢最好识别是种误导)以后有机会再深入。


IP属地:江苏1楼2020-12-24 18:08回复
    补充一点,紫砂手工艺是材质与工艺的的结合。泥料的生产是为了工艺的展现而服务。紫砂几百年来为什么发展成独特的拍打成型和镶接成型,而没有像其他地方一样发展成是手拉成型,究其根本的原因是宜兴就地取材,在没有现代化机器炼泥方式的古代,手工捶打的砂性重目数低的泥料,更适合拍打镶接这样独特的成型工艺,也是区别于其他地方陶瓷工艺的地方特色。


    IP属地:江苏2楼2021-02-26 12: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