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的韩国GC咖啡机已被我整坏了,一直到12月底新机器运过来前都会中午休息时间捡前段时间买的咖啡豆。
自己从19年初到现在捡了大概15公斤卡蒂姆(因为最便宜,用其他豆子练手贵,自己用的是某宝高晟的A卡,瑕疵率还行,自己挑能省很多钱,顺便练捡豆子),已烘了10公斤,随着实验展开发现其实卡蒂姆挺好喝的,只不过我们没找到适合的烘培方法。
新的烘焙曲线准备等过完双十一拿到新机器进行几轮测试然后做一些样品去市场局检验所测总糖之后再分享(如果实验失败就不放了)。
下面进入正文,作为一个新手的咖啡豆烘焙机如何选择的问题
1、价格,肯定是越便宜越好,但是要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再看价格,要不然后期配件维护更新投入会很大;
2、烘焙机材质,目前世面上用的多的材质大概有5种(其他欢迎补充),塑料(常见于配件),钢化玻璃(常见于豆仓),木头(常见下豆杆)普通钢材,304不锈钢。
总结:尽量选择304不锈钢多的机器,塑料件做封条容易被烫坏(韩国GC热风机),钢化玻璃做豆仓容易过热开裂(正常使用机器应该难坏,不过也难说,同事在以前单位经常接到钢化玻璃做锅炉预热开裂的投诉,还有如果发现热源不足需要加热源时很容易裂),普通钢材(生锈),木头配件(远离热源问题不大),可以的话请尽量选择304不锈钢多的机器;
3、下料是否方便,现在最方便最常用的设计的就是那种豆子放到下料口,一拉挡板豆子进锅炉的设计,其他设计会造成下料延迟,下料温度不准,至于下料温度不准会出现什么问题,目前我还没扒到资料,扒到再分享
4、下料以后到豆仓(锅炉)和热源,这两个要一起讲,豆仓材质在前面已经讲了,现在讲一下豆仓设计,烘豆子的主要两个温度是:
豆温(这个只要探针放的位置准基本没啥问题)、
炉温、(炉温的分支包括炉温,风温,豆子吸收了热量后的出风口温度等,探针位置不同,灵敏度等不同都会造成各种误差,因为一般锅炉设计有两种:一种类似直火,锅炉是半封闭,能直接接触热源;另一种设计是不能直接接触热源)
能直接接触热源的锅炉设计测出来的炉温和风温会比另一种更方便,因为锅炉有开口,只要能达成某种条件(自己机器不是很精通)风温≈炉内环境温度≈炉温,此时可以减少测量的数据量和测量误差,如果使用热源直接照射锅炉设计还有个好处就是压力表可以省略,此时内外压力一致。很好理解,数据量越小,误差越少,操作越容易。
环境温度(室内冬天烘焙时间会相对长一些,夏天短一些,其他影响不是很大,基本可以忽略(请教了烘焙机厂家))
讲到了锅炉设计接下来就是热源,目前世面上有几种,烧燃气的(大多数都是),电热的(常见的热风机,还有不锈钢电热管代替煤气,还有自己组装的红外热源)。
按方便程度上来说,肯定是电热方便,因为我自己在仓库实验不能扛煤气罐啊。
还要讲省电省燃气方面,直接接触咖啡豆的那种锅炉设计会比较省电和燃气。
热源穿透力、效率,能直接接触豆子的设计导热效能高,像直火机,还有自己找的的红外热源直接透过钢化玻璃照射咖啡豆,效率最低的可能是不锈钢电热管+不能直接接触豆子的锅炉设计,因为部分热量可能会跑到锅炉以外的地方造成机器烫手(这个也是听说的,有用过的大佬请分享一下三X客等电热版的使用情况,谢谢)
热源做了几次实验,还是比较喜欢远红外的(因为此时烘出的咖啡豆内外受热基本均匀,豆子内部温度≈豆子外部温度,又能少测个数据)。
还有如果能找到直接照射到锅炉的设计应该会和直火机烘出的咖啡豆一样香吧(网上资料一般都是说直火烘出的咖啡豆最香),
所以自己的最优方案是远红外热源(传导方式主要是远红外+热风,受热均匀)+类似直火带孔隙的锅炉设计(直接穿透可以少测几个数据);
5、操作面板,基本功能要齐,可操控按钮包括热源,风门,转速等(转速越高豆子受热越均匀越不容易焦,再次吐槽GC,辣么低的转速我整了一个多月才想到加炒板栗沙子基本解决均匀度问题),最好有机器自带烘焙曲线;
6、探头,豆温探头位置一定要准,风温各有各家特色,这块已经放在锅炉豆仓部分一起讲了;
7、冷却系统,各有各家特色,小型机基本都是风冷,风扇功率越高转速快,冷却速度越快越好;
8、牌子,不懂分析机器就买牌子货,稍微懂点机器就按自己的分析来选,不必看牌子,不过还是大家要熟悉自己手头上的机器,等熟悉以后最好自己试着按自己的习惯改装一下会更顺手;
9、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10、#咖啡烘焙机##咖啡烘焙机#自己在焊了两个星期钢板外加各种改造分析网上各种机器资料后决定买某宝武汉厂家刚上架的狙击手M2,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一下。
双十一拿到机器后应该会想办法学一下录个视频做机器使用测试。








自己从19年初到现在捡了大概15公斤卡蒂姆(因为最便宜,用其他豆子练手贵,自己用的是某宝高晟的A卡,瑕疵率还行,自己挑能省很多钱,顺便练捡豆子),已烘了10公斤,随着实验展开发现其实卡蒂姆挺好喝的,只不过我们没找到适合的烘培方法。
新的烘焙曲线准备等过完双十一拿到新机器进行几轮测试然后做一些样品去市场局检验所测总糖之后再分享(如果实验失败就不放了)。
下面进入正文,作为一个新手的咖啡豆烘焙机如何选择的问题
1、价格,肯定是越便宜越好,但是要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再看价格,要不然后期配件维护更新投入会很大;
2、烘焙机材质,目前世面上用的多的材质大概有5种(其他欢迎补充),塑料(常见于配件),钢化玻璃(常见于豆仓),木头(常见下豆杆)普通钢材,304不锈钢。
总结:尽量选择304不锈钢多的机器,塑料件做封条容易被烫坏(韩国GC热风机),钢化玻璃做豆仓容易过热开裂(正常使用机器应该难坏,不过也难说,同事在以前单位经常接到钢化玻璃做锅炉预热开裂的投诉,还有如果发现热源不足需要加热源时很容易裂),普通钢材(生锈),木头配件(远离热源问题不大),可以的话请尽量选择304不锈钢多的机器;
3、下料是否方便,现在最方便最常用的设计的就是那种豆子放到下料口,一拉挡板豆子进锅炉的设计,其他设计会造成下料延迟,下料温度不准,至于下料温度不准会出现什么问题,目前我还没扒到资料,扒到再分享
4、下料以后到豆仓(锅炉)和热源,这两个要一起讲,豆仓材质在前面已经讲了,现在讲一下豆仓设计,烘豆子的主要两个温度是:
豆温(这个只要探针放的位置准基本没啥问题)、
炉温、(炉温的分支包括炉温,风温,豆子吸收了热量后的出风口温度等,探针位置不同,灵敏度等不同都会造成各种误差,因为一般锅炉设计有两种:一种类似直火,锅炉是半封闭,能直接接触热源;另一种设计是不能直接接触热源)
能直接接触热源的锅炉设计测出来的炉温和风温会比另一种更方便,因为锅炉有开口,只要能达成某种条件(自己机器不是很精通)风温≈炉内环境温度≈炉温,此时可以减少测量的数据量和测量误差,如果使用热源直接照射锅炉设计还有个好处就是压力表可以省略,此时内外压力一致。很好理解,数据量越小,误差越少,操作越容易。
环境温度(室内冬天烘焙时间会相对长一些,夏天短一些,其他影响不是很大,基本可以忽略(请教了烘焙机厂家))
讲到了锅炉设计接下来就是热源,目前世面上有几种,烧燃气的(大多数都是),电热的(常见的热风机,还有不锈钢电热管代替煤气,还有自己组装的红外热源)。
按方便程度上来说,肯定是电热方便,因为我自己在仓库实验不能扛煤气罐啊。
还要讲省电省燃气方面,直接接触咖啡豆的那种锅炉设计会比较省电和燃气。
热源穿透力、效率,能直接接触豆子的设计导热效能高,像直火机,还有自己找的的红外热源直接透过钢化玻璃照射咖啡豆,效率最低的可能是不锈钢电热管+不能直接接触豆子的锅炉设计,因为部分热量可能会跑到锅炉以外的地方造成机器烫手(这个也是听说的,有用过的大佬请分享一下三X客等电热版的使用情况,谢谢)
热源做了几次实验,还是比较喜欢远红外的(因为此时烘出的咖啡豆内外受热基本均匀,豆子内部温度≈豆子外部温度,又能少测个数据)。
还有如果能找到直接照射到锅炉的设计应该会和直火机烘出的咖啡豆一样香吧(网上资料一般都是说直火烘出的咖啡豆最香),
所以自己的最优方案是远红外热源(传导方式主要是远红外+热风,受热均匀)+类似直火带孔隙的锅炉设计(直接穿透可以少测几个数据);
5、操作面板,基本功能要齐,可操控按钮包括热源,风门,转速等(转速越高豆子受热越均匀越不容易焦,再次吐槽GC,辣么低的转速我整了一个多月才想到加炒板栗沙子基本解决均匀度问题),最好有机器自带烘焙曲线;
6、探头,豆温探头位置一定要准,风温各有各家特色,这块已经放在锅炉豆仓部分一起讲了;
7、冷却系统,各有各家特色,小型机基本都是风冷,风扇功率越高转速快,冷却速度越快越好;
8、牌子,不懂分析机器就买牌子货,稍微懂点机器就按自己的分析来选,不必看牌子,不过还是大家要熟悉自己手头上的机器,等熟悉以后最好自己试着按自己的习惯改装一下会更顺手;
9、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10、#咖啡烘焙机##咖啡烘焙机#自己在焊了两个星期钢板外加各种改造分析网上各种机器资料后决定买某宝武汉厂家刚上架的狙击手M2,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一下。
双十一拿到机器后应该会想办法学一下录个视频做机器使用测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