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此可以看出,人人都希望有故乡。
然而,现在的人们往往不再有故土,连故人也杳无音信.虽然有方便的手机,迅捷的飞机,但距离如同不可看见的障壁,总能发挥它残忍的魔力。在仅仅是地球村的距离里,牵连着期待的,只有望向那擦肩而过却视而不见的远方,那里是故乡吗?
对于二十年前的童年。故乡是生活的家,建筑,水泥路;对今天的年轻人,故乡是约定之所,即使其在云之彼端。二者都是梦所萦绕之所。一定要有不同,今天的约定之地即使不在,生活仍会继续,道路仍不得不重新展开。曾经,长大伴随着怀念;今天,在通往明天时忘却。
如贵树所说,倘能在故乡重逢,即使只是“踏切”交错的一瞬,即使被JR的列车相隔,已然是奇迹。很多人在雪夜里岩舟候车室的相逢一瞬湿润了眼眸;许多人在种子岛火箭永远飞向太空那一刻同花苗一起滴下泪水;而我,直到瞥见明里合上那本小书的无名指上已闪烁着婚戒的光芒,再也止不住叹息,在似曾相识中模糊了视线。。。。。。其实,他们一样无法背叛心中的故乡,还有故乡的彼方。可是却擦肩而过,从而无法再等待。到底以怎样的速度活下去呢?直到天狼星,来自星空遥远的声音,无法阻绝的,却被人间的微小距离,转息的时光抹去。95年的《侧耳倾听》,两个孩子约定等着对方,不知到05年时,这约定能否实现。新海却好像已走出这牢不可破的誓言。仅仅是几座小岛的相隔,甚至身处同一座城市,即使走过同一株樱树,却无法以5厘米的秒速到达。月岛和天泽至少有多摩这样一个具体的故乡,有学校的图书室,有地球屋,还有一起看日出;明里和贵树却没有这么幸运,他们没有具体的故乡,只有樱树下的约束,其他的物只是没有感情的记忆。地点的变换一点点侵蚀了乡土的亲切,对生活的地方我们失去了感情,对于我们只余下工具化的存在。生活在现在的中国,却对新海的故事有如此共鸣,大约就是因为,我们没有了故乡。
当筱原明里不再是筱原明里,而又没有如观众的一厢情愿,成为远野明里时,我突然发现,自己一直以来都忽视了什么。我不想做《秒速五厘米》的影评,只是这一连串剥离了过多具体情节的画面背后,隐藏了太多我们发现或没有发现,但都或多或少经历的生活。当然,远野贵树也不再是曾经的贵树,就像我们忽然有一天发觉自己孩子气时的羞赧,当他不再会遗落“明里へ”的信封时,除了心中的花雨,梦里的笑颜,一些东西永远的失去了。似乎曾有一种责怪明里的情绪,其实十三岁的雪,儿时的樱花,手中皱褶的信封,他们是一样的。在心里,那是任何他人无法企及的故乡;在眼前,生活仅仅成为没有目的的前行,而对速度的疑问,仅仅是强迫自己前行的自我暗示的符号。或许在梦里,一直重复着樱花飘落的速度----秒速5厘米。
说起那封信的遗憾,也许正如佐由里的那句很重要的话,也许不用说出口。明天还要生活下去。。。。。。当你我如萤般握住现在的幸福时,那微弱的萤光,伴着挪威森林的旋律,开启着一个不同的故乡。与太宰治比,川端康成的故乡依然不同,村上春树却又迥异。可是,明里手中却还是那本《萤》。这就是我们共鸣的原因吧。毕竟不再是笑谈奇虾的年纪,远野一如既往地走人销售着Windows Vista的书肆,今天却应该已经有售Win 7了。仍是拿起新刊的Science,仍是生活中的cosmonaut。窗外的雪花降下着,以他们固有的速度----秒速5厘米。
「ねえ、贵树君、秒速5センチなんだって。」
おわり
然而,现在的人们往往不再有故土,连故人也杳无音信.虽然有方便的手机,迅捷的飞机,但距离如同不可看见的障壁,总能发挥它残忍的魔力。在仅仅是地球村的距离里,牵连着期待的,只有望向那擦肩而过却视而不见的远方,那里是故乡吗?
对于二十年前的童年。故乡是生活的家,建筑,水泥路;对今天的年轻人,故乡是约定之所,即使其在云之彼端。二者都是梦所萦绕之所。一定要有不同,今天的约定之地即使不在,生活仍会继续,道路仍不得不重新展开。曾经,长大伴随着怀念;今天,在通往明天时忘却。
如贵树所说,倘能在故乡重逢,即使只是“踏切”交错的一瞬,即使被JR的列车相隔,已然是奇迹。很多人在雪夜里岩舟候车室的相逢一瞬湿润了眼眸;许多人在种子岛火箭永远飞向太空那一刻同花苗一起滴下泪水;而我,直到瞥见明里合上那本小书的无名指上已闪烁着婚戒的光芒,再也止不住叹息,在似曾相识中模糊了视线。。。。。。其实,他们一样无法背叛心中的故乡,还有故乡的彼方。可是却擦肩而过,从而无法再等待。到底以怎样的速度活下去呢?直到天狼星,来自星空遥远的声音,无法阻绝的,却被人间的微小距离,转息的时光抹去。95年的《侧耳倾听》,两个孩子约定等着对方,不知到05年时,这约定能否实现。新海却好像已走出这牢不可破的誓言。仅仅是几座小岛的相隔,甚至身处同一座城市,即使走过同一株樱树,却无法以5厘米的秒速到达。月岛和天泽至少有多摩这样一个具体的故乡,有学校的图书室,有地球屋,还有一起看日出;明里和贵树却没有这么幸运,他们没有具体的故乡,只有樱树下的约束,其他的物只是没有感情的记忆。地点的变换一点点侵蚀了乡土的亲切,对生活的地方我们失去了感情,对于我们只余下工具化的存在。生活在现在的中国,却对新海的故事有如此共鸣,大约就是因为,我们没有了故乡。
当筱原明里不再是筱原明里,而又没有如观众的一厢情愿,成为远野明里时,我突然发现,自己一直以来都忽视了什么。我不想做《秒速五厘米》的影评,只是这一连串剥离了过多具体情节的画面背后,隐藏了太多我们发现或没有发现,但都或多或少经历的生活。当然,远野贵树也不再是曾经的贵树,就像我们忽然有一天发觉自己孩子气时的羞赧,当他不再会遗落“明里へ”的信封时,除了心中的花雨,梦里的笑颜,一些东西永远的失去了。似乎曾有一种责怪明里的情绪,其实十三岁的雪,儿时的樱花,手中皱褶的信封,他们是一样的。在心里,那是任何他人无法企及的故乡;在眼前,生活仅仅成为没有目的的前行,而对速度的疑问,仅仅是强迫自己前行的自我暗示的符号。或许在梦里,一直重复着樱花飘落的速度----秒速5厘米。
说起那封信的遗憾,也许正如佐由里的那句很重要的话,也许不用说出口。明天还要生活下去。。。。。。当你我如萤般握住现在的幸福时,那微弱的萤光,伴着挪威森林的旋律,开启着一个不同的故乡。与太宰治比,川端康成的故乡依然不同,村上春树却又迥异。可是,明里手中却还是那本《萤》。这就是我们共鸣的原因吧。毕竟不再是笑谈奇虾的年纪,远野一如既往地走人销售着Windows Vista的书肆,今天却应该已经有售Win 7了。仍是拿起新刊的Science,仍是生活中的cosmonaut。窗外的雪花降下着,以他们固有的速度----秒速5厘米。
「ねえ、贵树君、秒速5センチなんだって。」
おわ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