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专家说,在西方军界,认为步兵在任何天候、地形都能够遂行战斗。二战出现大规模装甲部队机动作战之后,上述说法受到许多质疑,主要的问题是步兵在某些情况,例如在开阔地遇到装甲部队等,步兵战斗的效果好不好、步兵自身伤亡大不大之类疑问。其实,即使是在面对被称为“步兵绞肉机”的一战中西线堑壕体系,步兵也并非束手无策而只有倚靠战车来突破敌线。德军最早在东线的里加试用经过特殊训练和编组的步兵突破部队,并获得成功。
后来德军1918年4月在西线发动春季攻势,很多步兵突破小组都穿过堑壕体系而且伤亡不重。但是因为人力无法携行很多补给弹药,而且德军没有够多的履带车辆克服遍布弹坑的泥泞地形向前运送补给和增援部队,突破小组的火力和体力迅速下降又没有后援,所以无法扩大战果。即使未来不再出现一战西线的堑壕体系,精锐步兵的携行能力仍然是越大越好。
后来德军1918年4月在西线发动春季攻势,很多步兵突破小组都穿过堑壕体系而且伤亡不重。但是因为人力无法携行很多补给弹药,而且德军没有够多的履带车辆克服遍布弹坑的泥泞地形向前运送补给和增援部队,突破小组的火力和体力迅速下降又没有后援,所以无法扩大战果。即使未来不再出现一战西线的堑壕体系,精锐步兵的携行能力仍然是越大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