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2
从荧屏转战大银幕
电视版权不赚钱,“每集只收几十块”
喜羊羊并非一出生就能招财。
喜羊羊之父卢永强介绍,2004年,全公司十几个员工全力投入创作“喜羊羊”,全年收入为零,只靠吃老本维持。经营公司,最大的苦莫过于缺乏资金,
寸步难行。卢永强表示,做动画片纯粹依靠电视发行,是亏本的,“第一次你只能回收成本的20%,还是一年后拿到。那一年只能撑着。最初压缩成本,卖到全国
后能够收回来的,五分之一还不到。”
即使在今天,“喜羊羊”走红后,电视的发行回收也仅仅提升了5%,“其实少儿频道他们都有自己买片的一个指标,顶多就说你的片子收视率好,他能把你
往上提一个档次,比如B级的把你提到A级,或者说我们是二维的,把你提到三维的价格,这个目前我们顶多可以说是超过25%,算不错了。”卢永强透露说。
对多数原创动漫企业来说,制作成本与播出收益之间有倒挂差,不可能依靠动漫剧播出获得利润。“喜羊羊”动画片至今已经接近600集,平均下来每一集
成本是4万元。它在电视台播出时,和其他的国产动画拿到的片酬差不多。动画片在电视台播出的收益极低,每集只能收到几十块钱。“喜羊羊”在67家电视台播
出,电视台的播出也仅仅能收获几百万,距离2400万元的成本相差甚远。
于是,卢永强想到了另一条路———
制作喜羊羊电影。他找到当时上海文广集团(SMG)。据SMG影视剧中心营运部主任刘咏介绍,2008年SMG投资发行了动画电影《风云决》,取得了
3000万票房,积累了动画电影方面的经验,SMG也正好想在动画电影上有所突破。“双方一谈,情投意合,拍电影的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STEP3
研究受众找准定位
“哪怕只有1/10的孩子去看,也能挣钱”
刘咏回忆,2008年,SMG和卢永强谈妥合作意向时,业界几乎是一片反对声,不少专家都认为这样一部技术粗糙、故事低幼的FLASH动画倘若做成
电影不可能取得成功。“其实SMG有了发展动画电影的决心后,和国内很多动漫公司都谈过,包括《虹猫蓝兔》等,最终选定了喜羊羊”。他们判断的根据是:首
先该系列的电视动画片在全国热播近5年并且收视率表现不俗,同时还开发了一系列的衍生产品在市场销售,积累了非常不错的受众基础;其次《喜羊羊》的动画形
象各具特色,性格特征鲜明,而且故事积极健康、轻松诙谐,具备国际市场品相和商业开发价值。因此尽管面对无数的反对意见,SMG还是毅然选择《喜羊羊》。
“哪怕只有十分之一、200万个孩子去电影院看,只要控制成本,肯定能赚钱。”
事实证明他们的眼光是精准的。喜羊羊系列电影上映时,电视机前培养出来的小观众们爆发出的“小宇宙”能量让大人们震惊了。联合院线副总经理吴鹤沪感
叹:“最让我意外的是,喜羊羊的‘火’足以与《阿凡达》相媲美,许多小朋友宁愿不吃肯德基、麦当劳,也要和爸爸妈妈一起排队买到《喜羊羊》的电影票。影院
不得不做出舍《阿凡达》上《喜羊羊》的重大决策。”
北京联合院线负责人高军在总结喜羊羊票房成功原因时也提到,喜羊羊电影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找准了市场定位,“当时市场上没有这种适合低幼龄儿童
看的电影,所以喜羊羊一出来,就成了唯一选择。”他还指出,“观众多数都是小孩子,他们一来就不是一张票,而是三张票,你想想,这有多可观。”
最终,投资600万的第一部喜羊羊电影收得了9000万的票房,投资1200万的第二部电影在今年惨烈的贺岁档已经票房过亿,堪称奇迹。刘咏坦言:“当时,虽然三家公司都觉得‘不会亏本’,但是没想到会赚那么多。”
STEP4
改进剧本一点不含糊
请国内最有名的短信写手来操刀
第二部电影《虎虎生威》与《牛气冲天》偏低幼的内容相比,新片加强了对家长的吸引力,影片荟萃了当下很多时尚元素和社会现象,比如“野蛮拆迁”、
“钉子户”,以及网络流行语“回家吃饭”、“吃的是寂寞”等,看得出来,它是在为争取成年观众而努力。据介绍,这是根据上一部“小孩看电影,父母抽烟闲
聊”的反馈作出的调整。可见,《喜羊羊》在电影上的制作并没有放低。
刘咏透露,在项目中期,SMG与各出品方多次磋商剧情与台本,为了让影片更具时代感,SMG出面邀请了国内最有名的短信写手和一些动画编剧一起,对
台本进行了反复的修改和润色,将当年的一些流行词汇和热门事件加到了影片当中,“这些台词在影片公映后广泛流传于网络,成为《喜羊羊》扩大受众群,吸引年
轻白领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