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用餐,并且感恩,因为那死去的孩子,现在复生。”
自《目录》开始到现在,我原来已经九年没有写过关于自己的完整想法了。当翻开空间查看《目录》的发布时间时,“12月4日”赫然入眼。奇迹的巧合让我感到有点喘不过气,这意味着,这样冲动的写作突然变成了一种使命,它穿越时空,让我的思维与九年前那个寒冷夜晚,那个坐在宿舍床上用极不舒服的坐姿写下想法的我,那个同样冲动、想要展示一切又想逃避一切的我,毫无疑义地联系在了一起。
我从没有觉得可笑。前四年,我常常回看空间里这一篇唯一的日志,更多的阅读没有让我学会嘲笑那时青涩的文笔,而是让我对过去的自己心怀敬意。即使用着幼稚的举例,刻意的模仿,毫无行文感的句式,我依然能感到当时的那种无奈,甚至愤懑。当时的我一定刚刚读完《安德的影子》(啊哈,又一个巧合),因为字里行间都满是那种劣质翻译的味道。这种味道让我安心,因为那就是我,而不是自己回忆中的某个固定形象的景观。
啊哈,景观。当人们只能通过景观来学习、反思、更新,乃至蜕变,又如何避而不成为景观的一部分呢?在一个人最痛苦的时候,他真的有那么一瞬间不曾考虑过自己这道风景是否令人满意么?我不想这样,以前的我拿我亲爱的同学们做警示,而现在我可以通过假想这样的形象——但他们都不是真正的景观。意识到这一点,竟花了我这么久的时间。情感是在每个人一言一行之中的,只是我刻意不去看,似乎通过这种方式,我就能逃入自己精神的小岛,蔑视所有在乎形象,努力争取的人。
但现在,我认为时机到了。漫长的逃避和欺骗的旅程,并不像短途游客想象的那样惬意。让我们下车吧,15年的我!18年的我! 在家中悲伤到无法出声的我!在喜事来临时无法流泪的我!我诚恳地邀请你们下车。你们不必恐惧,因为我不再反悔。我还很弱小,在我的懒惰、我的青涩、我的自我怀疑面前,我不敢言胜,但我会战斗下去,哪怕最后只能感动自己。
并不是因此选择了写下周记,因为战斗是难以用文字记录的。但是周记,是我这么多年来苦水的沉淀池、流浪的收容站,它是写给我看的,因为我仍然缺乏自省;它是写给我爱的朋友们的,因为我不知如何表达;它是写给过去的,因为我不敢用语言去回首。在我的周记中,我会力求冷静,因为从我过去的草稿中,我清楚地意识到,文字会像魔鬼般折磨我。它时常给我信心,让我误以为我有才能;时常又给我绵延若存的思绪,让我被流畅的狂喜所刺激,变成一株景观;时常又如一把尖刀,让我的怀疑刻在互联网的基因中,变为现实,按着我的头,强迫我相信它。它就如地毯化作的毒蛇,我与它的搏斗只会以失败告终。不,我要去拥抱它,去爱它,我从不能驾驭它,但我会使用他,因为这就是人的生活方式。
看,我依然在跟自己玩这样的谜语。但这也是周记的乐趣。不是日记,因为我的思绪不能成为我的负担;不是成文,因为它往往过于散漫;不是随笔,因为我不再需要文采。当我真正热爱自己的文字,它的相貌已不再重要。世界依然没有做好让我说话的准备,但我愿意成为一个理智的人。
旅途从来没有结束,今天的我会这样告诫自己。
自《目录》开始到现在,我原来已经九年没有写过关于自己的完整想法了。当翻开空间查看《目录》的发布时间时,“12月4日”赫然入眼。奇迹的巧合让我感到有点喘不过气,这意味着,这样冲动的写作突然变成了一种使命,它穿越时空,让我的思维与九年前那个寒冷夜晚,那个坐在宿舍床上用极不舒服的坐姿写下想法的我,那个同样冲动、想要展示一切又想逃避一切的我,毫无疑义地联系在了一起。
我从没有觉得可笑。前四年,我常常回看空间里这一篇唯一的日志,更多的阅读没有让我学会嘲笑那时青涩的文笔,而是让我对过去的自己心怀敬意。即使用着幼稚的举例,刻意的模仿,毫无行文感的句式,我依然能感到当时的那种无奈,甚至愤懑。当时的我一定刚刚读完《安德的影子》(啊哈,又一个巧合),因为字里行间都满是那种劣质翻译的味道。这种味道让我安心,因为那就是我,而不是自己回忆中的某个固定形象的景观。
啊哈,景观。当人们只能通过景观来学习、反思、更新,乃至蜕变,又如何避而不成为景观的一部分呢?在一个人最痛苦的时候,他真的有那么一瞬间不曾考虑过自己这道风景是否令人满意么?我不想这样,以前的我拿我亲爱的同学们做警示,而现在我可以通过假想这样的形象——但他们都不是真正的景观。意识到这一点,竟花了我这么久的时间。情感是在每个人一言一行之中的,只是我刻意不去看,似乎通过这种方式,我就能逃入自己精神的小岛,蔑视所有在乎形象,努力争取的人。
但现在,我认为时机到了。漫长的逃避和欺骗的旅程,并不像短途游客想象的那样惬意。让我们下车吧,15年的我!18年的我! 在家中悲伤到无法出声的我!在喜事来临时无法流泪的我!我诚恳地邀请你们下车。你们不必恐惧,因为我不再反悔。我还很弱小,在我的懒惰、我的青涩、我的自我怀疑面前,我不敢言胜,但我会战斗下去,哪怕最后只能感动自己。
并不是因此选择了写下周记,因为战斗是难以用文字记录的。但是周记,是我这么多年来苦水的沉淀池、流浪的收容站,它是写给我看的,因为我仍然缺乏自省;它是写给我爱的朋友们的,因为我不知如何表达;它是写给过去的,因为我不敢用语言去回首。在我的周记中,我会力求冷静,因为从我过去的草稿中,我清楚地意识到,文字会像魔鬼般折磨我。它时常给我信心,让我误以为我有才能;时常又给我绵延若存的思绪,让我被流畅的狂喜所刺激,变成一株景观;时常又如一把尖刀,让我的怀疑刻在互联网的基因中,变为现实,按着我的头,强迫我相信它。它就如地毯化作的毒蛇,我与它的搏斗只会以失败告终。不,我要去拥抱它,去爱它,我从不能驾驭它,但我会使用他,因为这就是人的生活方式。
看,我依然在跟自己玩这样的谜语。但这也是周记的乐趣。不是日记,因为我的思绪不能成为我的负担;不是成文,因为它往往过于散漫;不是随笔,因为我不再需要文采。当我真正热爱自己的文字,它的相貌已不再重要。世界依然没有做好让我说话的准备,但我愿意成为一个理智的人。
旅途从来没有结束,今天的我会这样告诫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