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不是写论文,那么,就寥寥数言,点到即止。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孝道,强调物质性和精神性的顺性关怀,对于长辈的长短,是不敢褒贬,更不敢当面指正的。这种做法并非出自理性,而是习惯和感情。
中国历来是家族崇拜,某种意义上,是将长辈视为“神”了,就是他们必然是完美的,没有缺点的,即便有,也是秉持孝道的小辈不能言说的。
事实上如何?当然不需要细说,人都是有缺陷的,尤其上了岁数的人,其判断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甚至社会经验,都可能不如小辈,而小辈明明看到长辈面前就是一个陷阱,或具有极大的缺点,却不能说,否则,就是不孝,父母怎么能让你批评呢?
人与人的关怀,精神性的也是十分重要,甚至更为重要,可是,长久以来,我们却不能允许小辈对长辈的批评,这就是中国孝道的不彻底性。这种特性,也延伸到其他的人际关系,比如朋友之间,年幼的不敢批评年长的、位卑的不敢批评位尊的。
这种“不敢批评”,使国人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孝道,强调物质性和精神性的顺性关怀,对于长辈的长短,是不敢褒贬,更不敢当面指正的。这种做法并非出自理性,而是习惯和感情。
中国历来是家族崇拜,某种意义上,是将长辈视为“神”了,就是他们必然是完美的,没有缺点的,即便有,也是秉持孝道的小辈不能言说的。
事实上如何?当然不需要细说,人都是有缺陷的,尤其上了岁数的人,其判断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甚至社会经验,都可能不如小辈,而小辈明明看到长辈面前就是一个陷阱,或具有极大的缺点,却不能说,否则,就是不孝,父母怎么能让你批评呢?
人与人的关怀,精神性的也是十分重要,甚至更为重要,可是,长久以来,我们却不能允许小辈对长辈的批评,这就是中国孝道的不彻底性。这种特性,也延伸到其他的人际关系,比如朋友之间,年幼的不敢批评年长的、位卑的不敢批评位尊的。
这种“不敢批评”,使国人走到了今天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