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父亲离去己八个多月了。自己整理一下思绪,静下心来追忆我和父亲的点点滴滴。
我父亲曾今常把他的一次经历讲给我听,当时我当故事来听,故事里有我:那是父母刚二十出头,他们被调到乡村任教,父亲被派到和林县五间房子村,母亲派到羊群沟,我刚出生几个月。那一次,他们从县城骑毛驴到任教的地方,必须要渡过浑河。浑河是黄河支流,河水含沙量大,河岸不稳定,经常在洪水冲淘下,使河岸崩坍。当时我太小,仨人不敢同时过河。父亲先把我抱过河,放在地上,盖上小被子,用石块压好被子,当时我己会爬。父亲说,把我放远点怕遇到狗,放近了又怕洪水冲走,因为浑河上游涨水突然会发生。当父亲要返回对岸接我母亲时,回头又看看我,一声不哭,还能看到腿蹬被子的动作。母亲在对岸着急,要自己过河,让父亲看着我,父亲不让冒险。当父亲把我母亲她接过河时,河水己涨,他们很后怕。这件事对当时只有二十出头父母来讲,是历惊心动魄的。父亲每每讲到这里,心情复杂,感叹当时条件艰苦的同时,又夸我很听话,带着几分淘醉。我小时候听父亲讲时,特别认真,边听边问,感觉那个孩子不是我,是故事里的。后来我经常过那条河,因为姥姥家住在河对岸。那时没有桥,过那条河确实可怕,水量大,河沙多,看着河水头晕,过河时还不能停留,只要停下脚底的河沙就往下陷。有一次骑毛驴过浑河,到了水深处,毛驴也怕,让毛驴丢到了河里。此后去姥姥家过浑河成了心中一个坎。
我最后听我父亲讲这件事是我父亲临走前的一个多月,父亲是躺着讲的,我边干活他边说,我没认真听,连眼神的交流都没有,只顾着给父亲找药,洗衣服等。好后悔!为什么当时没有像小时候那样坐在父亲身边认真听他讲完。现在回想,他当时和我讲起过河的事是什么心情?只是他自己回忆还是想让我把这件事牢牢记起?当时父亲精神还好,还多次唱《白毛女》给我听,我父亲天生音质好,八十多岁的人字正腔圆,歌词一字不错。我明白他是释放自己压抑的心情,因为好长时间没有下楼了。几次我想陪父亲唱完喜儿的唱段,但始终没有唱。唉!真是“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现在只能上坟时,放一段“北风吹”。大家切记“顺”比“孝”更重要。
父亲走后,我再次问起母亲关于过浑河的细节,母亲说:他们是从白爷沟过河的,中午时分到当地一个开小卖铺叫黄国茂的家吃的午饭。是父亲先探路吃过饭,和黄家人说院子外还有母亲和我,黄家人很热情,又给母亲端了一碗饭,母亲拿心,坐在外面吃的。母亲说到这里突然补充一句:“那天是八月十五”。心好痛!中国人那么重要的节日,父母却走在去工作的路上,不能迟一天再走吗?当时的浑河沿岸植被稀少风沙大,八月秋高,冰凉的河水中父亲走几个来回,又要去那么艰苦的地方。通过这件事我父母的工作态度略见一斑,我也明白了父亲为什么要反复讲渡河的事,因为那是他浑河边艰苦工作生活的一个缩影。
每当想起父亲时:一头毛驴一家三口渡浑河,跋涉在乡间羊肠小道上的情景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下图那件白花公主裙是父亲给我买的)

我父亲曾今常把他的一次经历讲给我听,当时我当故事来听,故事里有我:那是父母刚二十出头,他们被调到乡村任教,父亲被派到和林县五间房子村,母亲派到羊群沟,我刚出生几个月。那一次,他们从县城骑毛驴到任教的地方,必须要渡过浑河。浑河是黄河支流,河水含沙量大,河岸不稳定,经常在洪水冲淘下,使河岸崩坍。当时我太小,仨人不敢同时过河。父亲先把我抱过河,放在地上,盖上小被子,用石块压好被子,当时我己会爬。父亲说,把我放远点怕遇到狗,放近了又怕洪水冲走,因为浑河上游涨水突然会发生。当父亲要返回对岸接我母亲时,回头又看看我,一声不哭,还能看到腿蹬被子的动作。母亲在对岸着急,要自己过河,让父亲看着我,父亲不让冒险。当父亲把我母亲她接过河时,河水己涨,他们很后怕。这件事对当时只有二十出头父母来讲,是历惊心动魄的。父亲每每讲到这里,心情复杂,感叹当时条件艰苦的同时,又夸我很听话,带着几分淘醉。我小时候听父亲讲时,特别认真,边听边问,感觉那个孩子不是我,是故事里的。后来我经常过那条河,因为姥姥家住在河对岸。那时没有桥,过那条河确实可怕,水量大,河沙多,看着河水头晕,过河时还不能停留,只要停下脚底的河沙就往下陷。有一次骑毛驴过浑河,到了水深处,毛驴也怕,让毛驴丢到了河里。此后去姥姥家过浑河成了心中一个坎。
我最后听我父亲讲这件事是我父亲临走前的一个多月,父亲是躺着讲的,我边干活他边说,我没认真听,连眼神的交流都没有,只顾着给父亲找药,洗衣服等。好后悔!为什么当时没有像小时候那样坐在父亲身边认真听他讲完。现在回想,他当时和我讲起过河的事是什么心情?只是他自己回忆还是想让我把这件事牢牢记起?当时父亲精神还好,还多次唱《白毛女》给我听,我父亲天生音质好,八十多岁的人字正腔圆,歌词一字不错。我明白他是释放自己压抑的心情,因为好长时间没有下楼了。几次我想陪父亲唱完喜儿的唱段,但始终没有唱。唉!真是“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现在只能上坟时,放一段“北风吹”。大家切记“顺”比“孝”更重要。
父亲走后,我再次问起母亲关于过浑河的细节,母亲说:他们是从白爷沟过河的,中午时分到当地一个开小卖铺叫黄国茂的家吃的午饭。是父亲先探路吃过饭,和黄家人说院子外还有母亲和我,黄家人很热情,又给母亲端了一碗饭,母亲拿心,坐在外面吃的。母亲说到这里突然补充一句:“那天是八月十五”。心好痛!中国人那么重要的节日,父母却走在去工作的路上,不能迟一天再走吗?当时的浑河沿岸植被稀少风沙大,八月秋高,冰凉的河水中父亲走几个来回,又要去那么艰苦的地方。通过这件事我父母的工作态度略见一斑,我也明白了父亲为什么要反复讲渡河的事,因为那是他浑河边艰苦工作生活的一个缩影。
每当想起父亲时:一头毛驴一家三口渡浑河,跋涉在乡间羊肠小道上的情景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下图那件白花公主裙是父亲给我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