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后人类将没有鱼吃?最近,这则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论文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科学家为什么会有如此推论?如果这是真的,人类是否会因此经历一场灾难?本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通过电子邮件采访了抛出这一重磅炸弹的国际小组负责人加拿大生态学家鲍里斯·沃姆,了解到他们得出这一结论的究竟。
如不采取措施,到2050年,海洋野生海味将所剩无几
沃姆教授对记者说,经过4年的分析,科学家们首次对所有现存数据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海洋物种和生态系统、综合历史、实验、渔业,观测统计等。
通过对过去50年的数据分析,他们发现,到2003年,29%的海鲜和可食用鱼类已经灭绝,或减少到原有数量的10%以下。而在过去的1000年里,海岸周围水域的海洋生物已经有38%灭绝。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2050年海里所有的野生海味将损耗90%以上,也就是都将减少到原有数量的10%以下。到那时,人类将无法再打捞到海鲜,想吃只能自己去养了。
过度捕捞使鱼类栖息地遭破坏,鱼类消失将威胁人类生存
对于目前出现的这种严峻情况,科学家将原因归纳为人类的过度捕捞、污染,以及鱼类栖息地的破坏。沃姆教授说:“在对12个沿海地区的数据分析发现,人类捕捞活动已经使这些地区的鱼类和无脊椎动物消耗掉了50%,但是海洋自身恢复只有14%。”
这些地区具有繁殖能力的可食用鱼类减少了33%;可供鱼类幼苗生长的栖息地,比如贝壳、海草床、沼泽湿地等都减少了69%;而可以过滤海水、保持海水洁净的浮游植物、海生植物、沼泽也减少了63%。同时,不断出现的却是有害藻类、鱼类捕捞和氧气的减少。
沃姆教授说:“由于物种多样性遭到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变得不稳定,提供食物、保持水质、数量恢复的能力都会被削弱。而事实上,这些都是鸟类和哺乳动物赖以生存的要素。依靠鱼类生存的鸟类,将因为鱼类的迅速减少而受到致命的影响,海洋生态链的损害将直接导致陆地,以及全球生态链的不稳定。这些都最终导致人类的生存。”
如不采取措施,到2050年,海洋野生海味将所剩无几
沃姆教授对记者说,经过4年的分析,科学家们首次对所有现存数据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海洋物种和生态系统、综合历史、实验、渔业,观测统计等。
通过对过去50年的数据分析,他们发现,到2003年,29%的海鲜和可食用鱼类已经灭绝,或减少到原有数量的10%以下。而在过去的1000年里,海岸周围水域的海洋生物已经有38%灭绝。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2050年海里所有的野生海味将损耗90%以上,也就是都将减少到原有数量的10%以下。到那时,人类将无法再打捞到海鲜,想吃只能自己去养了。
过度捕捞使鱼类栖息地遭破坏,鱼类消失将威胁人类生存
对于目前出现的这种严峻情况,科学家将原因归纳为人类的过度捕捞、污染,以及鱼类栖息地的破坏。沃姆教授说:“在对12个沿海地区的数据分析发现,人类捕捞活动已经使这些地区的鱼类和无脊椎动物消耗掉了50%,但是海洋自身恢复只有14%。”
这些地区具有繁殖能力的可食用鱼类减少了33%;可供鱼类幼苗生长的栖息地,比如贝壳、海草床、沼泽湿地等都减少了69%;而可以过滤海水、保持海水洁净的浮游植物、海生植物、沼泽也减少了63%。同时,不断出现的却是有害藻类、鱼类捕捞和氧气的减少。
沃姆教授说:“由于物种多样性遭到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变得不稳定,提供食物、保持水质、数量恢复的能力都会被削弱。而事实上,这些都是鸟类和哺乳动物赖以生存的要素。依靠鱼类生存的鸟类,将因为鱼类的迅速减少而受到致命的影响,海洋生态链的损害将直接导致陆地,以及全球生态链的不稳定。这些都最终导致人类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