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药材饮片出口市场份额(按出口额统计)。图表由医保商会依据中国海关数据整理

2009年植物提取物出口市场份额。图表由医保商会依据中国海关数据整理
2009年中国内地对各国家或地区中成药出口金额排序。表由医保商会依据中国海关数据整理
生意社2月3日讯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遭遇严寒,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3.9%,医药行业经历了2008年及2009年上半年的艰难跋涉后,下半年进出口形势迅速回暖,与我国整体外贸形势形成反差,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速达到9.8%。
中药产品贸易更是峰回路转,进出口总额突破20亿美元,同比增速位居医药各类商品之首(西药类、医疗器械类、中药类),增长幅度为14.36%,是2007年以来的最好水平。其中,中药类商品出口14.6亿美元,同比增长11.72%,比2008年高出3个百分点;进口5.4亿美元,同比增长22.14%,比2008年高出1.6个百分点,达到近六年来的最高点。
贸易概况
1.中药各类商品贸易形势各不相同
2009年中药类商品对外贸易继续保持顺差,顺差额达到9.2亿美元,但出口增幅低于进口增幅10个百分点。各单项商品中,提取物和中药材贸易均为顺差,提取物出口占中药类产品出口总额的44.8%,位居首位;中药材饮片出口占中药类产品出口总额的37.92%,位居第二;中成药和保健品贸易出现逆差,中成药贸易继2008年后,第二次出现逆差,逆差额略呈增势;保健品贸易除2006年外,自2003年起一直呈现逆差,2009年逆差额达到2314.5万美元,是逆差额最高的一年。
2.一般贸易为中药进出口的主要方式
从贸易方式上看,一般贸易仍为中药进出口的主要方式,其中,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的中药产品占中药总出口额的83.73%;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的中药产品占中药总进口额的68.97%。进口贸易中,进料加工贸易占比17.14%,出口贸易中,进料加工贸易占比7.89%。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贸易是中药进口又一特色方式,2009年以此方式进口的中药商品量达到21754吨。边境小额贸易方式是中药出口的另一特色,2009年以此方式出口的中药商品量达到31875吨,是除一般贸易外,出口数量最多的贸易方式。
3.企业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
2009年,中药类产品出口企业共计2766家,民营企业成为出口主力军,出口金额占比高达41.14%;三资企业出口金额占比33.78%;国营企业退出了中药类产品出口第一军团,出口金额占比仅为24.87%。值得关注的是,在民营企业中,私人企业的出口量占九成以上。
从事中药类产品进口的企业为1380家,三资企业进口势头强劲,进口金额高达2.7亿美元,占比49.73%,其中,外商独资企业是三资企业中的主要力量,进口金额高达1.9亿美元;民营企业进口金额2.1亿美元,占比39.07%;国有企业进口额仅占6000万美元,占比11.18%。
2009年中药各大类商品进出口贸易特点
1.中药材饮片:年头年尾两重天,有惊无险度难关
2009年,我国中药材进出口全年表现比较突出,进出口额达到6.5亿美元,同比增加7.2%。其中,出口额5.5亿美元,同比增加6.4%;进口额0.9亿美元,同比增加12.2%,基本保持了平稳增长。但是细看上、下半年出口形势却明显不同,上半年和下半年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格局。上半年出口明显乏力,一月份出口额同比去年下降30%;下半年开始强力反弹,12月出口额同比上升30%,年初和年尾的两种截然相反的状况反映了一年来中药材饮片出口从低估走向复苏情况,尤其是2009年下半年,中药材饮片单月出口额连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