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提的法文老师
同在清华大学,总有些课程是不同系的学生都要修的,譬如法文。教法文的老师中,有一位德国来的女老师华兰德,不管是季羡林,还是夏鼐,都花了不少笔墨来写她。
季羡林对华兰德有生动描写:满头银发,闪闪发光,独身,性情反常,脾气有点变态,课堂上“专以骂人为乐”,能够把选课的人骂走一大半。
季羡林是1932年秋季选的华兰德的法文课。9月17日他去上了一堂课,华兰德“泼辣如故”,季羡林还没有决定是否选她的课,但华兰德看起来已经承认这个学生,所以季羡林“只好决意选她的课”。于是一个学年都为法文忙碌,“预
备法文”“上法文”“看法文”“念法文”“作法文文”“考法文”,学习法文相关内容在日记中频频出现。10月6日的日记中,季羡林评价说华兰德“易怒而固执”,但是“还卖力气”。1933年5月29日晨“雷电交加,大雨如注”,季羡林翘课,华兰德还会“打电话来催”。至于考试,考前华兰德会想尽办法让学生多花时间备考,当然,在季羡林眼中,其考题“一定要‘绝’不可言”,既有听写又有翻译,既有动词变形又有作文。看来要求比其他课程的老师要高得多。
夏鼐是1931年秋季选修华兰德的法文课。华兰德课程难度在夏鼐日记中也有反映。12月24日,批改后的法文考卷发下来,旁边两位同学是“最差”,夏鼐得了“良好”。但夏鼐觉得“今年的课程以法文最麻烦,尤其是这位MissHol⁃land特别注重发音及听讲能力”,“今后对于法文该特别留意才好”。
华兰德的性格在夏鼐的日记中也有佐证。1932年1月25日下午,华兰德在家办茶会,夏鼐等六七人参加,大家相谈甚欢。3月15日法文课上,华兰德“又大发脾气,睁大着眼睛,红涨着面孔,骂全班太不用功”。夏鼐喊冤,认为全班同学“只有对法文顶费工夫”,所以当天日记称之为“教法文的老太婆”。3月17日午餐后,华兰德请同级生到消费合作社去吃茶点,夏鼐觉得“这位先生真好笑,凶起来时吓得人发抖,高兴起来时又请人吃东西”。
1932年秋季,夏鼐改选葛其婉的法文课。1933年5月1日,夏鼐日记载,“自春假以后葛教授因病未曾上课”。10月25日日记载:“上学期读葛其婉的二年法文,她是马马虎虎,教书不起劲,自己也落得偷懒,不肯费工夫,今年读三年法文,很觉吃力。”比较之下,华兰德对法文教学可谓尽心尽力。
——《清华园里的两本日记——季羡林、夏鼐日记中的大学生活》

同在清华大学,总有些课程是不同系的学生都要修的,譬如法文。教法文的老师中,有一位德国来的女老师华兰德,不管是季羡林,还是夏鼐,都花了不少笔墨来写她。
季羡林对华兰德有生动描写:满头银发,闪闪发光,独身,性情反常,脾气有点变态,课堂上“专以骂人为乐”,能够把选课的人骂走一大半。
季羡林是1932年秋季选的华兰德的法文课。9月17日他去上了一堂课,华兰德“泼辣如故”,季羡林还没有决定是否选她的课,但华兰德看起来已经承认这个学生,所以季羡林“只好决意选她的课”。于是一个学年都为法文忙碌,“预
备法文”“上法文”“看法文”“念法文”“作法文文”“考法文”,学习法文相关内容在日记中频频出现。10月6日的日记中,季羡林评价说华兰德“易怒而固执”,但是“还卖力气”。1933年5月29日晨“雷电交加,大雨如注”,季羡林翘课,华兰德还会“打电话来催”。至于考试,考前华兰德会想尽办法让学生多花时间备考,当然,在季羡林眼中,其考题“一定要‘绝’不可言”,既有听写又有翻译,既有动词变形又有作文。看来要求比其他课程的老师要高得多。
夏鼐是1931年秋季选修华兰德的法文课。华兰德课程难度在夏鼐日记中也有反映。12月24日,批改后的法文考卷发下来,旁边两位同学是“最差”,夏鼐得了“良好”。但夏鼐觉得“今年的课程以法文最麻烦,尤其是这位MissHol⁃land特别注重发音及听讲能力”,“今后对于法文该特别留意才好”。
华兰德的性格在夏鼐的日记中也有佐证。1932年1月25日下午,华兰德在家办茶会,夏鼐等六七人参加,大家相谈甚欢。3月15日法文课上,华兰德“又大发脾气,睁大着眼睛,红涨着面孔,骂全班太不用功”。夏鼐喊冤,认为全班同学“只有对法文顶费工夫”,所以当天日记称之为“教法文的老太婆”。3月17日午餐后,华兰德请同级生到消费合作社去吃茶点,夏鼐觉得“这位先生真好笑,凶起来时吓得人发抖,高兴起来时又请人吃东西”。
1932年秋季,夏鼐改选葛其婉的法文课。1933年5月1日,夏鼐日记载,“自春假以后葛教授因病未曾上课”。10月25日日记载:“上学期读葛其婉的二年法文,她是马马虎虎,教书不起劲,自己也落得偷懒,不肯费工夫,今年读三年法文,很觉吃力。”比较之下,华兰德对法文教学可谓尽心尽力。
——《清华园里的两本日记——季羡林、夏鼐日记中的大学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