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萱吧 关注:43贴子:3,235
  • 3回复贴,共1

「100131」╠历史╣传说中的囧囧有神的必修1考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FBD


1楼2010-01-31 21:21回复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总计6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要求的)
    1、《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
    2、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
        A.郡县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内外服制
    3、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4、《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5、“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汉书8226;主父偃传》中的这一记载可以反映出汉初
    A.发展社会经济的尝试                B.缓和阶级矛盾的举措
    C.解决王国问题的努力                D.解除边疆危机的设想
    6、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 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独尊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7、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8、魏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贤臣,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魏征病死,唐太宗很难过,亲自去他家吊唁,这在古代中国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可是在魏征死后,唐太宗听信传言怀疑魏征生前在朝廷私营结党的嫌疑,沽名钓誉,他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一段君臣佳话,竟以此为终,让人叹息。唐太宗对魏征的态度生前死后的截然不同反映的实质是
    A.魏征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
    B.君主专制统治需要
    C.魏征生前在朝廷搞阴谋活动,人品不正,没有体现一个臣子应有的人格价值
    D.教育朝廷大臣学会做人
    9、某地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兵部尽速调兵迎敌;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草,备部队急用。幕僚根据皇帝旨意,草拟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单位执行。这一现象发生在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10、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他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    
    A.汉代尚书台     B.唐代三省六部制    C.明代内阁制     D.清代设军机处
    


    2楼2010-01-31 21:22
    回复
      2025-08-03 03:48:2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22、林肯总统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某个问题征询意见,结果7名阁员都表示反对,但林肯在宣布会议结束时却说:“七票反对,一票赞成,赞成的占多数。”你认为林肯的做法是
      A、违背了美国法律,林肯的决定无效   B、林肯只是开玩笑,没有法律效力
      C、不违法,总统有最高行政权         D、林肯是在滥用总统的权威
      23、有人认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从窗口爬进来的”。这主要是指第三共和国
      A. 仅以一票赢得                 B. 缺乏民丨主共和思想的洗礼
      C.没有经历过资产阶级革命          D.缺乏建立共和制的经济基础
      24、马克思说:“俄国不花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文中的好处是指俄国
           A.得到大量战争赔款       B.取得许多通商口岸
           C.在中国内地开设工厂     D.割占中国大量领土
      25、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战胜国“不满意”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鸦丨片尚不能正常输入中国 B.掠夺的战争赔款太少
      C.清政丨府排外态度没有改变 D.商品在中国仍然滞销
      26、1839年(道光十九年),英国驻广州商务监督给首相发出密件,建议向清廷发出通牒,要求割让一个岛屿给英王陛下。通过鸦丨片战争英国实现了这一目的。这个“岛屿”是
          A.台湾 B.澎湖列岛 C.香港岛 D.澳门岛
      27、英国在华攫取的下列侵略权益中,不是通过“片面最惠国待遇”的方式取得的是
      A.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    B.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
      C.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    D.兵船在各通商港口“巡查贸易”
      28、1844年,洪秀全在《原道觉世训》中说:“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洪秀全又颁布法令:“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这种变化是
      A. 革命形式的变化                B. 洪秀全斗争策略的变化
      C. 太平天国巩固政权的需要    D. 农民政权封建化的反映
      29、一个侵略者曾经在日记里写道:“庄严华贵之区,且曾为高贵朝觐之殿,经此吞灭一切的火焰,都化为云烟了。……于是园门和那些小屋,也一个不留,一间不留……我们已经完毕这件大工作,便再回到北京去。……所有年深日久,精美绝伦的建筑和物品,都一齐牺牲了。”据此分析他参加的侵华战争应该是
      A.鸦丨片战争             B. 第二次鸦丨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30、、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
      1开设工厂   2协定关税   3片面最惠国待遇   4领事裁判权
      A.12                               B.34
      C.13                               D.24
      31、经过义和团运动,瓦西德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
         1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 2已放弃灭丨亡中国的企图 3仍需扶植清政丨府以华治华 4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志
      A. 14 B. 134 C. 123 D. 1234
      32、“试观这次学丨生运动,不过因被激而发。而于此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巨果,可知结合即强也。”这次运动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33、.“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这首脍炙人口的《铁道游击队》主题曲描述的历史发生在
         A.1840年~1842年间    B.1927年~1936年间  
      C.1937年~1945年间    D.1946年~1949年间
      34、马克思曾经指出:“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鸦丨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丨片战争中清政丨府的卖国行为。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D.鸦丨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6楼2010-01-31 21:27
      回复
        1、B   2、C 3、C   4、 D5、C6、B7、A8、B9、D10、C
        11、B12、A13、C14、A15、 B16、 B17、D18、B19、A20、C
        21、B 22、C 23、A 24、D 25、D 26、C 27、D 28、D 29、B 30、B
        31、B 32、C 33、 C 34、A


        9楼2010-01-31 21: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