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吧 关注:303贴子:16,704

回复:【推荐】汉未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34楼2010-02-04 10:21
回复
    转流光飞舞 ----2010年会 汉未央1月30日年会
    “留人间多少爱
    迎浮生千重变
    跟有情人做快乐事
    别问是劫是缘”
    叹时光飞逝如电,转眼又是新的一年了,又迎来了汉未央第三届年会。
    今年又是同样的欢声笑语,有熟悉的眉眼,亦有新鲜的容颜。
    有心,有情,就可以一起快乐。
    我们是修炼了千年的缘分,可以相聚,更可以用心齐心的耕耘。
    感动于2009的回顾,1年的时间,我们又做了许许多多感动的事,值得骄傲的事。
    更感动于这些事情的背后,有许许多多感动的人。
    在我们的眸中,流动着无言的力量
    旋转
    飞舞
    流光飞舞

    


    35楼2010-02-04 15:55
    回复
      2025-11-28 06:55: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心如止水


      


      36楼2010-02-04 16:09
      回复
        参与本次年会活动人员签名

        这应该是步步非烟在表演

        发现了,原来二胡也可以出现在这活动里面

        这个是不是标准的水袖?

        


        37楼2010-02-04 16:14
        回复
          不过不管标不标准,还是想说一句‘厉害'


          38楼2010-02-04 16:19
          回复
            我把这件事情忘了,“汉未央”乐府招募
            http://hanweiyang.cn/yang/dispbbs.asp?boardid=2&replyid=201938&id=70161&page=1&skin=0&Star=1 


            39楼2010-04-25 17:06
            回复
              汉未央庚寅年上巳节活动
              (2010年4月17日   上巳)
                                        一、概 述
                                             于是暮春之禊,元巳之辰,方轨齐轸,祓于阳濒。
                                                                    ——张衡《南都赋》
              今年三月三上巳节在阳历4月16日(周五)。为不影响大家周五的工作学习,汉未央庚寅年上巳活动后置一天,定于4月17日(周六)。
                  这是古汉人十分重要的节日。三月,河冰解冻,花草复苏。人们走出村社城市,到水边踏青、嬉游、采兰,以驱不祥,称为修禊。《周礼·春官·女巫》:“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即每年三月上已日,女巫以香薰和草药浴给人们祓除不祥。秦汉时,修禊更多体现为河边洗濯,以求除病祛灾。《后汉书·礼仪志》:“是月上巳,官民皆挈(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痰为大洁。”
                  上巳指阴历三月第一个巳日,晋时,逐渐确定在三月三。吴自牧《梦粱录》卷二:“三月三日上已之辰,曲水流觞,蚌起于晋时。”《荆楚岁时记》:“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才,曲水之饮。”于是在这个贵族的时代,建立在文学基础上的曲水流觞兴起了。唐时,三月三官民郊游,水滨宴饮最盛,也不排除洗濯的遗风。皇帝往往赐宴曲江池。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这时杜甫留下了有名的《丽人行》。诗写道:“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上巳日有修禊、赠花,有曲水流觞,有歌舞宴饮,张衡《南都赋》中还有狩猎、涉河,场面壮观。
                  春服既成,由女巫为我们祓除不祥,并在曲水边流杯而娱,一觞一咏,是快乐的事;春服既成,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是快乐的事。
                  如此美好的民族服装和民族节日,没有理由不回到中国人的当代日常生活中来。我们要通过活动展示这美好,让大家了解并逐渐接受。
              二、精神阐发
                  1.   汉未央庚寅上巳活动由寒食、修禊、踏青三部篇章构成。曲水流觞不单独成章,穿插于寒食中。
                  2. 寒食。(1)现代清明节,乃由上巳、寒食合并而成。上巳节踏青、祓禊,反映人们在蛰伏一冬后欲与大自然亲近的心理需求。寒食节是在精神上沟通生死、阳阴的虚拟文化平台。人们一方面要祭奠亡人以通阴间,另一方面也要迎春游乐以顺阳气。汉未央上巳活动,要有“大上巳”的格局,将寒食整合入内;(2)寒食-清明的上墓之俗于今未衰,家祭犹盛,因此祭奠让给各家自己去完成,不列入汉未央民族节日复兴范畴内;(3)汉未央寒食,取其最原初的意义,旧火熄灭,新火未燃,不举火而冷食。(4)曲水流觞对场地和文学素养都有较高的要求,是属于中古之门阀贵族、属于宋以降之士大夫们的典雅篇章。溪水流淌之间,酒与诗如芍药花般次第开放于两岸。受条件所限,我们可能以吟咏古人岁时诗篇或展现传统艺技等作为曲水流觞的当代表现形态,并不再独立成章,化整为零,以击鼓传花的形式穿插于寒食之中。无论如何,一阕诗词的诵读、一段艺技的演绎或一首歌曲的吟咏本身,都是对雅文化的温习、体认和致敬,亦有其意义。
                  3. 修禊。(1)修禊并非上巳所独有。端午、重阳皆有沐浴祓禊之俗。岁时节日,汉人的日常生活暂为中断,人的时间停止,神的时间到来。修禊,即为季节转换之际人与自然神的沟通。通过水边沐浴,以兰汤祓除整个冬季累积下来的污秽不祥,人不仅实现肉身的卫生,亦实现了心灵的洗礼。汉未央认为,修禊在当代的复兴,弱化了之于肉身的功用,而将重点落在心灵净化的意义上。于是修禊成为一种象征性的沐浴典礼,用以追求清洁的精神。(2)同往年上巳不同者,今年修禊增加迎花、赐花的内容。诗经说“士与女,方秉兰兮”、“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作为自然之神或水之神的女巫,迎取芍药与兰,在修禊中,赐予单身男子以兰、赐予单身女子以芍药。
                  4. 踏青。(1)中国情人节,不在七夕,而在上巳。七夕节牵牛织女多情伤别离,而上巳的节日精神则是阳光、年轻、欢乐、无禁的。水边游春,有女同车,颜如舜英。士与女,纷纷修禊、踏青于水滨,临水相望,隔河而歌,并以兰及芍药为信物。(2)有鉴于这样的文化渊源,我们考虑在寒食-曲水流觞和修禊-迎花赐花之后,留出一段时间,任小伙和姑娘着汉服,秉持兰和芍药,自由活动,自在踏青。若有心仪者,可于水畔花下私密交往,男赠女以兰,女若接受且回赠芍药,则表示有意,不接受或接受而不回赠,则表示不愿深入交往。反之亦然。(3)无论如何,社团不会过问或公示上述士、女接触的结果,任其萌发、生长或湮灭吧。因为我们希望,上巳作为中国情人节应是真实的,自发的,一切自然而然的。
              


              42楼2010-04-25 17:14
              回复
                庚寅年上巳节活动掠影



                


                43楼2010-04-25 17: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