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这一点也没错,向汉人学习,即使在平城(大同)也毫无障碍,不过有一点必须清楚,孝文帝也好,文武百官也好,瞒也好,骗也好,迁都洛阳最终成行,直到今天,我一直以为,孝文帝迁都,手段并不光彩,甚至很拙劣,过程确实曲折,但最后还是如愿以偿。为此还斩杀太子,用心不可谓不险恶,代价不可谓不巨大,但是这恰恰反映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当时的洛阳,邺城,依旧是汉民族主流文化之所在,孝文帝不是傻瓜,他高居庙堂,潜心学习,悟性甚高,他羡慕呐,虽然皇权在握,国势昌行,一言九鼎,但是内心世界却充满了孤独与自卑,这种自卑,并不是凝固的,随着自身的外在的力量的愈来愈强大,内心的自卑也与日俱增,孝文帝确实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他极高的悟性及修养,恰恰是他迁都的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文化的力量有时候要比拳头更有力量,同样也比拳头更有魅力。这也恰恰是中华民族大合唱的主旋律,公元后的两千多年,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早已稀松平常,但每一次的统治,紧接着就是更大范围的融合,历史就是有惊人相似的一幕,一直,一直,永远永远,但拓跋宏的迁都洛阳,代价也并不仅仅是太子之殇,更重要的是,他缔造了又一个短命王朝,不到四十年,就葬送北魏帝国,他当然是拓跋氏的罪人,这一点,孝文帝当然心知肚明,不过他早就不在乎了,文化之魔力,让拓跋宏如痴如醉,他不管不顾了。好在放在历史之长河,他的没落,他的变异,从西魏东魏,到北齐北周,造就了一个隋唐王朝大唐盛世,而事实上,大唐就是从平城一路走来,而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蜕变,我们应当感谢他,拓跋氏,鲜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