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5月间,兴平县西吴乡豆马村村民,在这座羊头冢附近平整土地,这对村民们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却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惊喜,有人用手中农具竟刨出一个闪闪发光的铜体。村民们一致决定:立即报告茂陵博物馆。
茂陵博物馆组成了考古小分队,对此处—羊头冢南侧的“发现文物之地”,进行了小规模地考古发掘。其结果:第一,共出土各类文物236件;第二,因部分出土器物上刻有“阳信家”字样,可以判定“羊头冢”即为阳信公主墓;第三,此处距“羊头冢”—阳信公主墓南60米开外,故可以判定,“发现文物之地”系阳信公主墓的一个从葬坑。
这批出土文物,其价值之大、品位之高、工艺之精,令许多文物、考古专家慨叹不已。经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国宝文物2件;国家一级、二级、三级文物60多件。仅举10例鎏金银器和铜器如下:
鎏金是一种高级金属镀涂技术,在中国应用很早,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到了汉时已基本掌握了鎏金技术,得到普遍而广泛的应用。
中国古代的鎏金技术,多用“泥金法”,文献记载:“‘水银’,能消化金银使成泥,人以镀物也。”其方法是将金箔剪成碎片,掺入水银加热,使成稠泥状的金汞齐(齐:合金)。再将其与盐矾的混合液涂抹镀物,经加温、捶打、烘烤、压磨后,即成金光闪闪的鎏金。
茂陵博物馆组成了考古小分队,对此处—羊头冢南侧的“发现文物之地”,进行了小规模地考古发掘。其结果:第一,共出土各类文物236件;第二,因部分出土器物上刻有“阳信家”字样,可以判定“羊头冢”即为阳信公主墓;第三,此处距“羊头冢”—阳信公主墓南60米开外,故可以判定,“发现文物之地”系阳信公主墓的一个从葬坑。
这批出土文物,其价值之大、品位之高、工艺之精,令许多文物、考古专家慨叹不已。经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国宝文物2件;国家一级、二级、三级文物60多件。仅举10例鎏金银器和铜器如下:
鎏金是一种高级金属镀涂技术,在中国应用很早,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到了汉时已基本掌握了鎏金技术,得到普遍而广泛的应用。
中国古代的鎏金技术,多用“泥金法”,文献记载:“‘水银’,能消化金银使成泥,人以镀物也。”其方法是将金箔剪成碎片,掺入水银加热,使成稠泥状的金汞齐(齐:合金)。再将其与盐矾的混合液涂抹镀物,经加温、捶打、烘烤、压磨后,即成金光闪闪的鎏金。